何平;梁杰雄;邵天松;宋辉;张钊;李洋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5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28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2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平均MST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术后15个月的假体松动、断裂、感染、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面塌陷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精细活动、肢体活动范围、提举能力、肢体功能情况评分均显著提高,总分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肢体疼痛感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无松动移位,患肢肘关节、手部感觉、血运及运动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有效,结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营;任飞;崔硕;赵华飞;仝朋飞;袁正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共110例,其中单纯调强放疗48例为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62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3~4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48%、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调强放疗治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更好,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且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
作者:明帮春;张书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收治1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少(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FSH与E2值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FS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常见的微创方法,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馥旭;丁雪梅;董春红;王琦;刘海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单抗+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4.00%)(P<0.05).观察组发生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OL评分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3个月)(P<0.05).结论 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小刚;江红;刘韵;兰艳丽;权效珍;周敏;邢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晚期喉癌患者,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2组,A组采用部分切除癌变部位,B组采用全部切除癌变部位,即部分切除组(32例)和全部切除组(28例).2组患者术后均定时随访36个月以上,3例失联,随访率95%,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生存率对比:部分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8.75%(22/32),3年生存率为56.25%(18/32);全部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4.28%(18/28),3年生存率率为53.57%(15/28).同期生存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对比:部分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9±5.88)、(79.19±4.12)、(82.95±5.91),全部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1.57±4.38)、(74.64±5.09)、(75.61±4.53),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晚期同程度喉癌患者,部分切除手术较全部切除手术的生存率略高,患者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也显著好于全部切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汪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中晚期胃癌患者90名,以随机实验原则按照2∶1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除接受基本治疗外,每天还需服用425 mg的阿帕替尼;对照组则不服用阿帕替尼,而是用安慰剂来对照,其它药物与辅助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客观缓解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46.67%;对照组疾病控制率(CR+PR+SD)为3.33%,2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实验组患者中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5.91%,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3.7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2.65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的PFS的中位数为2.9个月,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5.7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AF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作用明显.
作者:杨燕峰;董雪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9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给予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ALT、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T、HBV DN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ORR、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效果较好,患者ALT、HBV DNA水平改善较好,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较高,ORR、DCR较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余景志;汪建成;张威;梁彩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作者: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垂体瘤手术后患者垂体功能的变化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18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测定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情况,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结果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术后3天,激素水平低,术后30天已经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到1年达到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后,术后3个月氢化可的松和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基本稳定.结论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有所减退,短期内会出现激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患者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
作者:邵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并与74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孕中期实施腹腔镜手术,实施手术时的孕周(11~24)周,平均孕周(16.03±4.45)周,手术所用时间(37.66±9.28)min,术中出血量(50.44±10.61)ml,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较为成功.术后对卵巢肿瘤病理情况进行分类:上皮性肿瘤3例,巧克力囊肿5例,生殖细胞瘤1例,成熟畸胎瘤6例,瘤样病变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87.50%产妇于妊娠足月娩出胎儿,胎儿Apgar评分(9.09±2.61)分,胎儿状况健康,与健康产妇分娩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于妊娠中期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产妇治疗卵巢肿瘤并顺利完成妊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疗效显著,新生儿娩出情况良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安全有效.
作者:赵志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刘剑;吉浩明;刘春桂;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多,透明隔病变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晓军;周坦峰;王义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非密集化疗(对照组28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密集化疗(实验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CR为57.2%;实验组32例,总有效率O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78.1%;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2=4.63,P=0.032<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庚武;张午临;李静;刘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后对肿瘤细胞cyclin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是否进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观察组和非营养支持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围术期营养支持为我院配制的营养液,与术前一周及术后5~14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35.12±5.09)%,凋亡指数为(52.67±5.43)%,细胞增殖指数为(7.35±2.87)%;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7.50±6.12)%,凋亡指数为(56.17±6.38)%,细胞增殖指数为(8.42±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12/78)、15.71%(11/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是否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同时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孙广荣;邹萍;董瑞强;张丹凤;韩甜;张伊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