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潘磊;王嵩峰

关键词:股骨近段良性肿瘤, 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生活质量
摘要: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B7-H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 4(B7-H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8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单项检查方法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阳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记物B7-H4、CA125的血清水平 、TV-CDF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肿瘤标记物B7-H4、CA125、超声检查TV-CDFI单项检测以及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8%、75.9%、76.1%、92.1%;特异性分别为94.9%、85.2%、92.5%、96.2%,准确性分别为83.7%、82.5%、85.1%、92.5%;阳性预测值87.5%、82.5%、85.2%、92.5%;阴性预测值87.5%、88.7%、88.7%、96.2%,联合检测的结果均优于单项检测结果,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B7-H4),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亮;孟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非密集化疗(对照组28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密集化疗(实验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CR为57.2%;实验组32例,总有效率O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78.1%;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2=4.63,P=0.032<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庚武;张午临;李静;刘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PLC患者60例,患者均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抽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PLC患者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低,CD8+T及IL-6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ACE治疗后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仍低于对照组,CD8+T、IL-6和TGFβ1水平降低,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对肿瘤发展抑制及转归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赵永昌;陈士新;刘亚民;李强;冷保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癌周组织TIPE2、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阳性且为ⅢB~Ⅳ期的不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6例,选择单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92.31%,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65.3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Ⅲ度白细胞脱落,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对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76%,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65.38%,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38.4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是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阳甜;李宏;陈天君;李飞燕;陈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应用缝扎硬化与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缝扎硬化和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取口腔良性肿瘤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缝扎硬化治疗肿瘤47例)、B组(微波热凝治疗良性肿瘤5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辅以常规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观察记录2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B组总治愈率为80.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间统计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缝扎硬化的总治愈率和治愈效果均较微波热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卓娜;李敏;宋俊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眼动脉介入化疗对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与分析眼动脉介入化疗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80眼)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40眼)和观察组(眼动脉介入化疗组)(30例)(40眼),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瘤体大直径、瘤体厚度、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分期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瘤体大直径、瘤体厚度、血清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动脉介入化疗治疗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疾病各个方面的控制均有更好的作用,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元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癌保乳术中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房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为60.00%(P<0.05);腔镜组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2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70例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和MRI检查的结果,分析螺旋CT、MRI以及螺旋CT联合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效果.结果 螺旋CT与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子宫颈癌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低于MRI和螺旋CT+MRI联合诊断(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与MR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与MRI对病灶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尤其表现在对病灶直径≤3 cm的宫颈癌诊断中,但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作者:文铁;姬星;王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检查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进行健康体检女性123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CA153、CA125联合检查.根据患者乳腺癌分期情况,统计不同分期的患者CA153、CA125单一检查结果和联合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根据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联合检查价值,并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探讨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Ⅰ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A153、CA125单一诊断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联合诊断阳性率(P<0.05);Ⅰ期与其他三期患者比较,联合CA153、CA125水平诊断阳性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CA153、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62%,比照单一检测具有明显差异.CA153水平针对乳腺癌具有更大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CA153、CA125水平升高,差距明显(P<0.05).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被误诊几率,避免临床遗漏,但是也不能避免存在假阳性可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单一检测的准确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皮亚平;田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短期复发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201例,其中前列腺癌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3例;另选取可比的正常对照组110例.测定雄激素受体以及各组患者血清中PSA表达水平.比较并评价诊断价值与对预后的影响.使用SPSS16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PSA水平(15.32±6.02)ng/ml,AR阳性率为60.20%;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03例患者,PSA水平(6.73±4.02)ng/ml,AR阳性率为74.76%;健康对照110例,平均年龄(45.88±1.98)岁,血清PSA水平(0.71±0.02)ng/ml.组间比较结果提示PSA水平和AR阳性率均以前列腺癌组的水平高,P<0.01.血清PSA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7.76%(86/98),特异度为84.47%(87/103);血清AR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0.61%(79/98),特异度为63.11%(65/103);而两个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2.86%(91/98),特异度为89.32%(92/103).随访1年观察短期预后,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复发存在潜在关联的因素包括PSA表达增高,其OR值为1.395(1.217~1.599),P<0.001;AR 阳性也是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OR值为 1.094(1.051~1.139),P<0.001;二者联合均表现为表达增高也会增高复发的风险,OR值高,为1.870(1.338~2.614),P<0.001.结论 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且优于单独使用;同时联合两个指标对于预测近期复发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保福;李翠芬;李艳霞;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转录共激活子TAZ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转录共激活子TAZ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期对阐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1个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应用细胞转染、RNA干扰(RNAi)以及过表达技术,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干预TAZ的表达.在转染后提取细胞RNA和总蛋白,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AZ、Nek7的表达.选用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结果 与NC组相比,转染了TAZ特异性靶向干扰片段之后,TAZ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ek7表达也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功能实验(CKK8)发现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一方面,过表达了TAZ之后,Nek7表达水平也相应上调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转录共激活子TAZ能通过调控Nek7的表达对肝癌细胞MHCC97H的增殖能力产生影响,该发现对于阐明TAZ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雷;王林;耿智敏;万永;孟凡迪;孟宪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一共190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GFR 基因第 18、19、20 和 21 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关系、EGFR基因突变丰度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吸烟者、腺癌.19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成功检测出90例存在 EGFR 基因突变,EGFR 突变丰度与性别(P=0.962)、吸烟史(P=0.809)无相关性;EGFR突变丰度与病理分型相关.和非腺癌对比,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明显更高,(x2=14.110,P=0.000).术前腺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腺癌组,P<0.05;术后腺癌血清CD44v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术后Ⅲ~Ⅳ期组血清VEGF、CD44v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为吸烟者、女性、腺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丁昊;王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 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后对肿瘤细胞cyclin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是否进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观察组和非营养支持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围术期营养支持为我院配制的营养液,与术前一周及术后5~14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35.12±5.09)%,凋亡指数为(52.67±5.43)%,细胞增殖指数为(7.35±2.87)%;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7.50±6.12)%,凋亡指数为(56.17±6.38)%,细胞增殖指数为(8.42±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12/78)、15.71%(11/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是否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同时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孙广荣;邹萍;董瑞强;张丹凤;韩甜;张伊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式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作者:聂军;周波;王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