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铁;姬星;王剑
目的 探讨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短期复发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201例,其中前列腺癌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3例;另选取可比的正常对照组110例.测定雄激素受体以及各组患者血清中PSA表达水平.比较并评价诊断价值与对预后的影响.使用SPSS16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PSA水平(15.32±6.02)ng/ml,AR阳性率为60.20%;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03例患者,PSA水平(6.73±4.02)ng/ml,AR阳性率为74.76%;健康对照110例,平均年龄(45.88±1.98)岁,血清PSA水平(0.71±0.02)ng/ml.组间比较结果提示PSA水平和AR阳性率均以前列腺癌组的水平高,P<0.01.血清PSA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7.76%(86/98),特异度为84.47%(87/103);血清AR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0.61%(79/98),特异度为63.11%(65/103);而两个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2.86%(91/98),特异度为89.32%(92/103).随访1年观察短期预后,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复发存在潜在关联的因素包括PSA表达增高,其OR值为1.395(1.217~1.599),P<0.001;AR 阳性也是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OR值为 1.094(1.051~1.139),P<0.001;二者联合均表现为表达增高也会增高复发的风险,OR值高,为1.870(1.338~2.614),P<0.001.结论 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且优于单独使用;同时联合两个指标对于预测近期复发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保福;李翠芬;李艳霞;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共110例,其中单纯调强放疗48例为对照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62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3~4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48%、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调强放疗治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更好,能显著提高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且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
作者:明帮春;张书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查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进行健康体检女性123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CA153、CA125联合检查.根据患者乳腺癌分期情况,统计不同分期的患者CA153、CA125单一检查结果和联合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根据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联合检查价值,并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探讨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Ⅰ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A153、CA125单一诊断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联合诊断阳性率(P<0.05);Ⅰ期与其他三期患者比较,联合CA153、CA125水平诊断阳性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CA153、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62%,比照单一检测具有明显差异.CA153水平针对乳腺癌具有更大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CA153、CA125水平升高,差距明显(P<0.05).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被误诊几率,避免临床遗漏,但是也不能避免存在假阳性可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单一检测的准确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皮亚平;田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疾病死亡率中排第二[1].临床上急需一种能够准确预测HCC患者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标志物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报道表明在多种人类肿瘤中miR-21表达增加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入[2],且部分研究证实miR-21可以作为某些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3-5],然而HCC患者的miR-21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1对评估HCC患者疾病预后的价值.
作者:黄新造;占桂香;赛君;纪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7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传统开腹25例,腹腔镜手术者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切除淋巴结数目及切缘阳性率;术后在院天数、疼痛持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1、3、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在术中方面,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方面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对患者带来低创伤对与患者的术后恢复显著快于开腹组;在术后预后方面,开腹切除结肠癌相比于腹腔镜切除较好.结论 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方面,腹腔镜切除结肠癌肿瘤相比于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远期预后,腹腔镜切除却低于开腹手术.
作者:何平;梁杰雄;邵天松;宋辉;张钊;李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汪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对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鼻咽温度,给予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于切皮前10 min行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于切皮前10 min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n静脉射帕瑞昔布纳40 mg+生理盐水2 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毕、拔管后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对脑组织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明星;李进;袁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转录共激活子TAZ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期对阐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1个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应用细胞转染、RNA干扰(RNAi)以及过表达技术,在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干预TAZ的表达.在转染后提取细胞RNA和总蛋白,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TAZ、Nek7的表达.选用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结果 与NC组相比,转染了TAZ特异性靶向干扰片段之后,TAZ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ek7表达也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功能实验(CKK8)发现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一方面,过表达了TAZ之后,Nek7表达水平也相应上调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MHCC97H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也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转录共激活子TAZ能通过调控Nek7的表达对肝癌细胞MHCC97H的增殖能力产生影响,该发现对于阐明TAZ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作者:张雷;王林;耿智敏;万永;孟凡迪;孟宪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多,透明隔病变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晓军;周坦峰;王义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作者: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作者:聂军;周波;王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一共190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GFR 基因第 18、19、20 和 21 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关系、EGFR基因突变丰度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吸烟者、腺癌.19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成功检测出90例存在 EGFR 基因突变,EGFR 突变丰度与性别(P=0.962)、吸烟史(P=0.809)无相关性;EGFR突变丰度与病理分型相关.和非腺癌对比,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明显更高,(x2=14.110,P=0.000).术前腺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腺癌组,P<0.05;术后腺癌血清CD44v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术后Ⅲ~Ⅳ期组血清VEGF、CD44v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为吸烟者、女性、腺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丁昊;王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收治1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少(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FSH与E2值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FS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常见的微创方法,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馥旭;丁雪梅;董春红;王琦;刘海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后对肿瘤细胞cyclin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是否进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观察组和非营养支持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围术期营养支持为我院配制的营养液,与术前一周及术后5~14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35.12±5.09)%,凋亡指数为(52.67±5.43)%,细胞增殖指数为(7.35±2.87)%;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7.50±6.12)%,凋亡指数为(56.17±6.38)%,细胞增殖指数为(8.42±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12/78)、15.71%(11/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是否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同时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孙广荣;邹萍;董瑞强;张丹凤;韩甜;张伊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病变42个,其中Ⅰ型15个,14个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33%;Ⅱ型12个,11个确诊,准确率为91.67%;Ⅲ型4个,检出2个,准确率为50.00%;Ⅳ型6个,检出5个,准确率为83.33%;Ⅴ型5个,检出3个,准确率为60.00%.结论临床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判定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蕾;程建中;刘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并与74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在孕中期实施腹腔镜手术,实施手术时的孕周(11~24)周,平均孕周(16.03±4.45)周,手术所用时间(37.66±9.28)min,术中出血量(50.44±10.61)ml,所有手术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较为成功.术后对卵巢肿瘤病理情况进行分类:上皮性肿瘤3例,巧克力囊肿5例,生殖细胞瘤1例,成熟畸胎瘤6例,瘤样病变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87.50%产妇于妊娠足月娩出胎儿,胎儿Apgar评分(9.09±2.61)分,胎儿状况健康,与健康产妇分娩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于妊娠中期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产妇治疗卵巢肿瘤并顺利完成妊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疗效显著,新生儿娩出情况良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安全有效.
作者:赵志芹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