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帮春;张书芳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对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鼻咽温度,给予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于切皮前10 min行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于切皮前10 min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n静脉射帕瑞昔布纳40 mg+生理盐水2 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毕、拔管后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对脑组织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明星;李进;袁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87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偶发癌有375例,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8.55%(375/438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68,95.0% CI=3.15~9.23)、Gleason评分(β=1.58,95.0% CI=3.30~7.08)、分化程度(β=1.87,95.0% CI=3.29~13.03)、淋巴结转移(β=3.04,95.0% CI=5.50~79.82)、血清PSA(β=1.90,95.0% CI=2.05~22.01)、临床分期(β=0.83,95.0% CI=1.35~3.90)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及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
作者: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PLC患者60例,患者均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抽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PLC患者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低,CD8+T及IL-6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ACE治疗后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仍低于对照组,CD8+T、IL-6和TGFβ1水平降低,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对肿瘤发展抑制及转归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赵永昌;陈士新;刘亚民;李强;冷保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9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给予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ALT、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T、HBV DN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ORR、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效果较好,患者ALT、HBV DNA水平改善较好,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较高,ORR、DCR较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余景志;汪建成;张威;梁彩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非密集化疗(对照组28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密集化疗(实验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CR为57.2%;实验组32例,总有效率O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78.1%;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2=4.63,P=0.032<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庚武;张午临;李静;刘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多,透明隔病变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晓军;周坦峰;王义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阶段的62名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IL-2及IFN-γ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此类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贺伶;林志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作者: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单抗+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4.00%)(P<0.05).观察组发生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OL评分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3个月)(P<0.05).结论 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小刚;江红;刘韵;兰艳丽;权效珍;周敏;邢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晚期喉癌患者,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2组,A组采用部分切除癌变部位,B组采用全部切除癌变部位,即部分切除组(32例)和全部切除组(28例).2组患者术后均定时随访36个月以上,3例失联,随访率95%,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生存率对比:部分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8.75%(22/32),3年生存率为56.25%(18/32);全部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4.28%(18/28),3年生存率率为53.57%(15/28).同期生存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对比:部分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9±5.88)、(79.19±4.12)、(82.95±5.91),全部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1.57±4.38)、(74.64±5.09)、(75.61±4.53),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晚期同程度喉癌患者,部分切除手术较全部切除手术的生存率略高,患者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也显著好于全部切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