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星;李进;袁军
目的 分析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颗粒细胞瘤很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乳腺癌很难鉴别,细针穿刺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无法确诊.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其特征性表现为胞质内存在嗜酸性颗粒.
作者:宋文哲;郭萌;祝志强;路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作者: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刘剑;吉浩明;刘春桂;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垂体瘤手术后患者垂体功能的变化和激素替代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18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测定患者术后垂体功能情况,激素替代治疗效果.结果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术后3天,激素水平低,术后30天已经有所恢复,术后3个月到1年达到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后,术后3个月氢化可的松和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基本稳定.结论 垂体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有所减退,短期内会出现激素分泌减少的情况.术后进行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患者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
作者:邵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后对肿瘤细胞cyclin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是否进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观察组和非营养支持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围术期营养支持为我院配制的营养液,与术前一周及术后5~14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35.12±5.09)%,凋亡指数为(52.67±5.43)%,细胞增殖指数为(7.35±2.87)%;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7.50±6.12)%,凋亡指数为(56.17±6.38)%,细胞增殖指数为(8.42±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12/78)、15.71%(11/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是否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同时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孙广荣;邹萍;董瑞强;张丹凤;韩甜;张伊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对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鼻咽温度,给予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于切皮前10 min行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于切皮前10 min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n静脉射帕瑞昔布纳40 mg+生理盐水2 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毕、拔管后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对脑组织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明星;李进;袁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一共190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GFR 基因第 18、19、20 和 21 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关系、EGFR基因突变丰度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吸烟者、腺癌.19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成功检测出90例存在 EGFR 基因突变,EGFR 突变丰度与性别(P=0.962)、吸烟史(P=0.809)无相关性;EGFR突变丰度与病理分型相关.和非腺癌对比,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明显更高,(x2=14.110,P=0.000).术前腺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腺癌组,P<0.05;术后腺癌血清CD44v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术后Ⅲ~Ⅳ期组血清VEGF、CD44v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为吸烟者、女性、腺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丁昊;王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查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12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进行健康体检女性123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CA153、CA125联合检查.根据患者乳腺癌分期情况,统计不同分期的患者CA153、CA125单一检查结果和联合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根据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判断联合检查价值,并将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探讨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Ⅰ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A153、CA125单一诊断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联合诊断阳性率(P<0.05);Ⅰ期与其他三期患者比较,联合CA153、CA125水平诊断阳性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CA153、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62%,比照单一检测具有明显差异.CA153水平针对乳腺癌具有更大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CA153、CA125水平升高,差距明显(P<0.05).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可以减少乳腺癌患者被误诊几率,避免临床遗漏,但是也不能避免存在假阳性可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单一检测的准确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皮亚平;田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70例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和MRI检查的结果,分析螺旋CT、MRI以及螺旋CT联合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效果.结果 螺旋CT与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子宫颈癌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低于MRI和螺旋CT+MRI联合诊断(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与MR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与MRI对病灶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尤其表现在对病灶直径≤3 cm的宫颈癌诊断中,但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作者:文铁;姬星;王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晚期喉癌患者,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2组,A组采用部分切除癌变部位,B组采用全部切除癌变部位,即部分切除组(32例)和全部切除组(28例).2组患者术后均定时随访36个月以上,3例失联,随访率95%,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生存率对比:部分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8.75%(22/32),3年生存率为56.25%(18/32);全部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4.28%(18/28),3年生存率率为53.57%(15/28).同期生存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对比:部分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9±5.88)、(79.19±4.12)、(82.95±5.91),全部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1.57±4.38)、(74.64±5.09)、(75.61±4.53),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晚期同程度喉癌患者,部分切除手术较全部切除手术的生存率略高,患者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也显著好于全部切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收治1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少(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FSH与E2值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FS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常见的微创方法,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馥旭;丁雪梅;董春红;王琦;刘海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CA125、CA72-4、EGFR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脂质体阿霉素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65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试验组给予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血清CA19-9、CEA、CA125、CA72-4、EGFR及CD3+、CD4+、CD8+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34.3%,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6.7%,试验组的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2组的血清CA19-9、CEA、CA125、CA72-4、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可靠,能有效抑制CA19-9、CEA、CA125、CA72-4、EGFR等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提高CD3+、CD4+、CD8+等免疫指标在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含量,是1种较优的晚期胃癌化疗方案.
作者:薛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短期复发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201例,其中前列腺癌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3例;另选取可比的正常对照组110例.测定雄激素受体以及各组患者血清中PSA表达水平.比较并评价诊断价值与对预后的影响.使用SPSS16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PSA水平(15.32±6.02)ng/ml,AR阳性率为60.20%;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03例患者,PSA水平(6.73±4.02)ng/ml,AR阳性率为74.76%;健康对照110例,平均年龄(45.88±1.98)岁,血清PSA水平(0.71±0.02)ng/ml.组间比较结果提示PSA水平和AR阳性率均以前列腺癌组的水平高,P<0.01.血清PSA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7.76%(86/98),特异度为84.47%(87/103);血清AR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0.61%(79/98),特异度为63.11%(65/103);而两个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2.86%(91/98),特异度为89.32%(92/103).随访1年观察短期预后,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复发存在潜在关联的因素包括PSA表达增高,其OR值为1.395(1.217~1.599),P<0.001;AR 阳性也是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OR值为 1.094(1.051~1.139),P<0.001;二者联合均表现为表达增高也会增高复发的风险,OR值高,为1.870(1.338~2.614),P<0.001.结论 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且优于单独使用;同时联合两个指标对于预测近期复发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保福;李翠芬;李艳霞;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87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偶发癌有375例,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8.55%(375/438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68,95.0% CI=3.15~9.23)、Gleason评分(β=1.58,95.0% CI=3.30~7.08)、分化程度(β=1.87,95.0% CI=3.29~13.03)、淋巴结转移(β=3.04,95.0% CI=5.50~79.82)、血清PSA(β=1.90,95.0% CI=2.05~22.01)、临床分期(β=0.83,95.0% CI=1.35~3.90)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及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
作者: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中晚期胃癌患者90名,以随机实验原则按照2∶1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除接受基本治疗外,每天还需服用425 mg的阿帕替尼;对照组则不服用阿帕替尼,而是用安慰剂来对照,其它药物与辅助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客观缓解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46.67%;对照组疾病控制率(CR+PR+SD)为3.33%,2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实验组患者中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5.91%,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3.7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2.65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的PFS的中位数为2.9个月,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5.7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AF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作用明显.
作者:杨燕峰;董雪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非密集化疗(对照组28例)和培美曲赛联合奈达铂密集化疗(实验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CR为57.2%;实验组32例,总有效率ORR为25.0%,疾病控制率DCR为78.1%;不良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年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2=4.63,P=0.032<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美曲赛联合铂类密集化疗治疗肺腺癌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相对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庚武;张午临;李静;刘峥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