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汪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短期复发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201例,其中前列腺癌9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3例;另选取可比的正常对照组110例.测定雄激素受体以及各组患者血清中PSA表达水平.比较并评价诊断价值与对预后的影响.使用SPSS16用于数据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PSA水平(15.32±6.02)ng/ml,AR阳性率为60.20%;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03例患者,PSA水平(6.73±4.02)ng/ml,AR阳性率为74.76%;健康对照110例,平均年龄(45.88±1.98)岁,血清PSA水平(0.71±0.02)ng/ml.组间比较结果提示PSA水平和AR阳性率均以前列腺癌组的水平高,P<0.01.血清PSA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7.76%(86/98),特异度为84.47%(87/103);血清AR单独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真实性分析的灵敏度为80.61%(79/98),特异度为63.11%(65/103);而两个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2.86%(91/98),特异度为89.32%(92/103).随访1年观察短期预后,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复发存在潜在关联的因素包括PSA表达增高,其OR值为1.395(1.217~1.599),P<0.001;AR 阳性也是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OR值为 1.094(1.051~1.139),P<0.001;二者联合均表现为表达增高也会增高复发的风险,OR值高,为1.870(1.338~2.614),P<0.001.结论 PSA与AR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且优于单独使用;同时联合两个指标对于预测近期复发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孟保福;李翠芬;李艳霞;王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刘剑;吉浩明;刘春桂;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为60.00%(P<0.05);腔镜组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2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阶段的62名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IL-2及IFN-γ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此类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贺伶;林志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9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给予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2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ALT、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T、HBV DN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ORR、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效果较好,患者ALT、HBV DNA水平改善较好,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较高,ORR、DCR较高,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余景志;汪建成;张威;梁彩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2组都治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为(16.39±2.19)个月和(19.44±1.87)个月,都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22±1.89)个月和(16.98±2.22)个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丹凤;洪朝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阳性且为ⅢB~Ⅳ期的不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6例,选择单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92.31%,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65.3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Ⅲ度白细胞脱落,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对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76%,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65.38%,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38.4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是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阳甜;李宏;陈天君;李飞燕;陈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骨肿瘤患者,先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经MRI诊断.观察并记录2种诊断方式对骨肿瘤的确诊率,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分期确诊情况,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为88.8%,MRI确诊率为73.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RI(P<0.05).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恶性骨肿瘤进行临床分期与病理、X线联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骨肿瘤病理性质,也能有效确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手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巩孝文;张轶英;张美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晚期喉癌患者,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2组,A组采用部分切除癌变部位,B组采用全部切除癌变部位,即部分切除组(32例)和全部切除组(28例).2组患者术后均定时随访36个月以上,3例失联,随访率95%,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生存率对比:部分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8.75%(22/32),3年生存率为56.25%(18/32);全部切除组1年生存率为64.28%(18/28),3年生存率率为53.57%(15/28).同期生存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对比:部分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9±5.88)、(79.19±4.12)、(82.95±5.91),全部切除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1.57±4.38)、(74.64±5.09)、(75.61±4.53),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晚期同程度喉癌患者,部分切除手术较全部切除手术的生存率略高,患者治疗后早期生活质量也显著好于全部切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采用放射治疗是影响晚期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赵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对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鼻咽温度,给予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于切皮前10 min行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于切皮前10 min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n静脉射帕瑞昔布纳40 mg+生理盐水2 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毕、拔管后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对脑组织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明星;李进;袁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作者: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