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罗丹凤;洪朝欣

关键词:吉西他滨, 蒽环类药物, 耐药性, 晚期乳腺癌, 生存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2组都治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为(16.39±2.19)个月和(19.44±1.87)个月,都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22±1.89)个月和(16.98±2.22)个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保乳术中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房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外侧筋膜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中修复乳房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乳腺癌保乳术的7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房修复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观察组38例采用胸外侧筋膜皮瓣移植,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乳房重建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乳房外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病灶切除术中,利用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房缺损部位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浩;王新杰;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PCT、sTREM-1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治疗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好转组治疗前后血清PCT、sTREM-1水平以及CRP水平、乳酸水平等.结果 感染组在术后24 h以及48 h后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未好转亚组在术后24 h、术后48 h、感染时、感染后24 h以及感染后48 h CRP、乳酸、PCT以及sTREM-1均显著高于治疗好转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好转组CRP、乳酸、PCT以及sTREM-1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者PCT、sTREM-1能够及时评估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风险,及时诊断肺部细菌感染,并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斌;贾涛;展晖;郝曙光;赵冰;刘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后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刘剑;吉浩明;刘春桂;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汪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及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的检测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同时期的6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及3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为本次研究对象.LTA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血清CYFRA21-1、CEA、NSE抗原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TM的阳性率,计算其特异性和诊断率的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4项TM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且P<0.05.NSCLC患者的LTA阳性率高、腺癌患者的CEA阳性率高、鳞癌患者的CYFRA21-1阳性率高、SCLC患者的NSE阳性率高,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4项血清T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且P<0.01;4项TM联合检测肺癌阳性率高为94.31%,特异性也提高到95.22%,准确度也是高,且4项联合检测可将肺癌早期诊断率阳性率提高到63.37%.结论 不同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对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均有价值;LTA、CYFRA21-1、CEA、NSE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肺癌的检出率,能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作者:杨希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鲍曼不动杆菌致老年肺癌患者肺炎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5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28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2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平均MST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术后15个月的假体松动、断裂、感染、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面塌陷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精细活动、肢体活动范围、提举能力、肢体功能情况评分均显著提高,总分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肢体疼痛感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无松动移位,患肢肘关节、手部感觉、血运及运动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有效,结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营;任飞;崔硕;赵华飞;仝朋飞;袁正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低剂量CT用于肺癌筛查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综述各地使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实践情况.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出标准,从中英文相关数据库筛选出的36项筛查项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且通过Meta分析计算肺癌检出率及95%置信区间,绘制森林图.结果 基线筛查的肺癌检出率为0.9%,定期筛查的肺癌发现率为0.5%,总体肺癌筛查发现率为1.3%(1.0%~1.7%);检出的肺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52%),分期以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主(70.8%).结论 在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推广低剂量CT的肺癌筛查,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作者:纪颖;薛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作者: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病变42个,其中Ⅰ型15个,14个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33%;Ⅱ型12个,11个确诊,准确率为91.67%;Ⅲ型4个,检出2个,准确率为50.00%;Ⅳ型6个,检出5个,准确率为83.33%;Ⅴ型5个,检出3个,准确率为60.00%.结论临床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判定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蕾;程建中;刘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骨肿瘤患者,先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后经MRI诊断.观察并记录2种诊断方式对骨肿瘤的确诊率,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分期确诊情况,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为88.8%,MRI确诊率为73.8%,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RI(P<0.05).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恶性骨肿瘤进行临床分期与病理、X线联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诊断骨肿瘤病理性质,也能有效确诊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为后续手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巩孝文;张轶英;张美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阳性且为ⅢB~Ⅳ期的不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6例,选择单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92.31%,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65.3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Ⅲ度白细胞脱落,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对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76%,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65.38%,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38.4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是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阳甜;李宏;陈天君;李飞燕;陈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癌周组织TIPE2、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应用缝扎硬化与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缝扎硬化和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取口腔良性肿瘤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缝扎硬化治疗肿瘤47例)、B组(微波热凝治疗良性肿瘤5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辅以常规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观察记录2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B组总治愈率为80.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间统计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缝扎硬化的总治愈率和治愈效果均较微波热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卓娜;李敏;宋俊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