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缝扎硬化与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邵卓娜;李敏;宋俊松

关键词:缝扎硬化, 微波热凝, 口腔良性肿瘤
摘要:目的 比较缝扎硬化和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取口腔良性肿瘤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缝扎硬化治疗肿瘤47例)、B组(微波热凝治疗良性肿瘤5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辅以常规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观察记录2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B组总治愈率为80.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间统计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缝扎硬化的总治愈率和治愈效果均较微波热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6.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排尿功能Ⅰ级4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0例;对照组排尿功能Ⅰ级32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平军;罗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阳性且为ⅢB~Ⅳ期的不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6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26例,选择单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不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局部控制率为92.31%,对照组局部控制率为65.38%,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Ⅲ度白细胞脱落,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对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76%,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1.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65.38%,对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38.46%,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中位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是一种有效性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阳甜;李宏;陈天君;李飞燕;陈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作者:王善龙;贺利明;张永升;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为60.00%(P<0.05);腔镜组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2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87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偶发癌有375例,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8.55%(375/438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68,95.0% CI=3.15~9.23)、Gleason评分(β=1.58,95.0% CI=3.30~7.08)、分化程度(β=1.87,95.0% CI=3.29~13.03)、淋巴结转移(β=3.04,95.0% CI=5.50~79.82)、血清PSA(β=1.90,95.0% CI=2.05~22.01)、临床分期(β=0.83,95.0% CI=1.35~3.90)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及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

    作者: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作者: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及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的检测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同时期的6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及3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为本次研究对象.LTA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血清CYFRA21-1、CEA、NSE抗原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TM的阳性率,计算其特异性和诊断率的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4项TM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且P<0.05.NSCLC患者的LTA阳性率高、腺癌患者的CEA阳性率高、鳞癌患者的CYFRA21-1阳性率高、SCLC患者的NSE阳性率高,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4项血清T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且P<0.01;4项TM联合检测肺癌阳性率高为94.31%,特异性也提高到95.22%,准确度也是高,且4项联合检测可将肺癌早期诊断率阳性率提高到63.37%.结论 不同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抗原对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均有价值;LTA、CYFRA21-1、CEA、NSE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肺癌的检出率,能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作者:杨希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鲍曼不动杆菌致老年肺癌患者肺炎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 选取6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阶段的62名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2组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IL-2及IFN-γ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Krouse分级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血清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Th1及Th2相关指标均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对此类患者上述指标的监测与干预.

    作者:贺伶;林志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一共190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GFR 基因第 18、19、20 和 21 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关系、EGFR基因突变丰度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高危因素包括:女性、吸烟者、腺癌.190例 NSCLC 患者肿瘤组织中,成功检测出90例存在 EGFR 基因突变,EGFR 突变丰度与性别(P=0.962)、吸烟史(P=0.809)无相关性;EGFR突变丰度与病理分型相关.和非腺癌对比,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明显更高,(x2=14.110,P=0.000).术前腺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腺癌组,P<0.05;术后腺癌血清CD44v6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术后Ⅲ~Ⅳ期组血清VEGF、CD44v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高危因素为吸烟者、女性、腺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丁昊;王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PLC患者60例,患者均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同时抽取同期6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PLC患者和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低,CD8+T及IL-6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ACE治疗后病例组CD4+T、CD4+/CD8+、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仍低于对照组,CD8+T、IL-6和TGFβ1水平降低,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可以提高PLC患者免疫功能,并且对肿瘤发展抑制及转归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赵永昌;陈士新;刘亚民;李强;冷保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三者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贝伐单抗+紫杉醇+卡铂联合用药,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4.00%)(P<0.05).观察组发生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OL评分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3个月)(P<0.05).结论 贝伐单抗、紫杉醇、卡帕3者联合用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小刚;江红;刘韵;兰艳丽;权效珍;周敏;邢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2组都治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为(16.39±2.19)个月和(19.44±1.87)个月,都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22±1.89)个月和(16.98±2.22)个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丹凤;洪朝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示踪前哨淋巴结对宫颈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前哨淋巴结的示踪以及对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示踪组和对照组.示踪组进行纳米碳混悬溶液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及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 术中肉眼观察示踪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均有黑染,示踪成功率为100%;对前哨淋巴结(包括髂内和闭孔淋巴结)的示踪成功率为93.10%;纳米碳混悬溶液对前哨淋巴结的黑染率比对其他部位(髂外和髂总)淋巴结的黑染率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示踪组4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其中3例有黑染;对照组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结论 纳米碳混悬溶液能有效示踪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是1种安全高效的淋巴结示踪剂.

    作者:张亚;何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收治1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少(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FSH与E2值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FS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常见的微创方法,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馥旭;丁雪梅;董春红;王琦;刘海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及合并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颗粒细胞瘤很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乳腺癌很难鉴别,细针穿刺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无法确诊.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其特征性表现为胞质内存在嗜酸性颗粒.

    作者:宋文哲;郭萌;祝志强;路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麻醉的效果及对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行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及鼻咽温度,给予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于切皮前10 min行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 mL于切皮前10 min浸润麻醉,手术完成前30 mn静脉射帕瑞昔布纳40 mg+生理盐水2 mL.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麻醉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毕、拔管后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帕瑞昔布纳应用于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术中应激反应,降低对脑组织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明星;李进;袁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