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B7-H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张亮;孟杰

关键词:超声检查, CA125, B7-H4, 卵巢癌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 4(B7-H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8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单项检查方法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阳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记物B7-H4、CA125的血清水平 、TV-CDF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肿瘤标记物B7-H4、CA125、超声检查TV-CDFI单项检测以及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8%、75.9%、76.1%、92.1%;特异性分别为94.9%、85.2%、92.5%、96.2%,准确性分别为83.7%、82.5%、85.1%、92.5%;阳性预测值87.5%、82.5%、85.2%、92.5%;阴性预测值87.5%、88.7%、88.7%、96.2%,联合检测的结果均优于单项检测结果,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B7同源体4(B7-H4),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肱骨近端骨肿瘤5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28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24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的平均MSTS评分、肩关节功能及术后15个月的假体松动、断裂、感染、肩关节半脱位、关节面塌陷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精细活动、肢体活动范围、提举能力、肢体功能情况评分均显著提高,总分也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肢体疼痛感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无松动移位,患肢肘关节、手部感觉、血运及运动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有效,结合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营;任飞;崔硕;赵华飞;仝朋飞;袁正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2组都治疗3个周期.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为(16.39±2.19)个月和(19.44±1.87)个月,都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3.22±1.89)个月和(16.98±2.22)个月(P<0.05).结论 吉西他滨辅助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丹凤;洪朝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及合并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颗粒细胞瘤很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乳腺癌很难鉴别,细针穿刺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无法确诊.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乳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其特征性表现为胞质内存在嗜酸性颗粒.

    作者:宋文哲;郭萌;祝志强;路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室内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多,透明隔病变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晓军;周坦峰;王义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远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收治16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明显较少(P<0.05).术后3个月的血清FSH与E2值观察组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FSH值显著高于术前及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常见的微创方法,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馥旭;丁雪梅;董春红;王琦;刘海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meta)对骨肉瘤细胞中MMP-9、TIMP-1及COX-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U2OS的影响;应用WB和qRT-PCR,研究Zometa对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和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Zometa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这些影响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经不同浓度Zometa处理后,骨肉瘤细胞内COX-2、MMP-9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IMP-1 蛋白mRNA表达水平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Zometa通过调节COX-2、MMP-9和TIMP1在细胞内的表达来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治疗恶性骨肿瘤的药物,且对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钱华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应用缝扎硬化与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缝扎硬化和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取口腔良性肿瘤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缝扎硬化治疗肿瘤47例)、B组(微波热凝治疗良性肿瘤5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辅以常规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观察记录2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B组总治愈率为80.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间统计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缝扎硬化的总治愈率和治愈效果均较微波热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卓娜;李敏;宋俊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 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后对肿瘤细胞cyclinD1表达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是否进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营养支持观察组和非营养支持对照组,观察组78例,对照组70例.围术期营养支持为我院配制的营养液,与术前一周及术后5~14 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35.12±5.09)%,凋亡指数为(52.67±5.43)%,细胞增殖指数为(7.35±2.87)%;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为(37.50±6.12)%,凋亡指数为(56.17±6.38)%,细胞增殖指数为(8.42±3.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12/78)、15.71%(11/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是否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无显著的影响,同时不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孙广荣;邹萍;董瑞强;张丹凤;韩甜;张伊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腹组患者(P<0.05).腔镜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为60.00%(P<0.05);腔镜组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2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腹部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照术后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希罗达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实验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10.71%、35.7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44.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泻、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均有所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Karnofsky评分升高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夏晓天;贾正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式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作者:聂军;周波;王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病变42个,其中Ⅰ型15个,14个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33%;Ⅱ型12个,11个确诊,准确率为91.67%;Ⅲ型4个,检出2个,准确率为50.00%;Ⅳ型6个,检出5个,准确率为83.33%;Ⅴ型5个,检出3个,准确率为60.00%.结论临床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判定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蕾;程建中;刘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癌周组织TIPE2、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TSHIT)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TIPE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用TSH抑制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疗法.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6个月后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STAT3表达阳性率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2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血清FT3、FT4、切除肿瘤周围组织TIPE2、STAT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STAT3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6个月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均低于观察组(P<0.05).入组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肿瘤复发率或(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的稳定作用明显优于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并能有效抑制切除癌组织周围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提高TIPE2阳性细胞表达率.TSH抑制疗法对维持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魏巧兰;李和玲;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FHL1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HL1A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法对38例配对样本(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FHL1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并对各病例的预后影响与FHL1A表达差异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FHL1A 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在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HL1A 的表达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FHL1A表达低的患者预后效果差.结论 FHL1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韦喜生;郑晓君;曾弼良;刘英香;范元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和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70例宫颈癌患者行螺旋CT和MRI检查的结果,分析螺旋CT、MRI以及螺旋CT联合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效果.结果 螺旋CT与MRI对子宫颈癌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子宫颈癌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有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低于MRI和螺旋CT+MRI联合诊断(P<0.05);螺旋CT对病灶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与MR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与MRI对病灶直径≤3 cm和直径>3 cm的子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螺旋CT+MRI联合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子宫颈癌诊断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尤其表现在对病灶直径≤3 cm的宫颈癌诊断中,但二者联合诊断效果更佳.

    作者:文铁;姬星;王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鲍曼不动杆菌致老年肺癌患者肺炎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1种需氧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其毒力较低,是条件致病菌[1].该菌在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在医院内广泛分布,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或大量使用,该菌的耐药性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肺癌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极易发生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肺炎.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规范化疗的骨髓瘤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感染19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的81例作为非感染组.于同期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做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检测和记录感染组、非感染组、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血常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IL-8、TNF-α).比较3组研究对象IL-1β、IL-6、IL-8、TNF-α水平以及单一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制作ROC曲线.结果 WBC计数水平,感染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感染、非感染组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8、TNF-α水平,感染组高于非感染、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1β、IL-6、IL-8、TNF-α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和IL-6、TNF-α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大面积时水平作为临界值,IL-1β为5.76 ng/L,IL-6为4.85 ng/L,IL-8为55.78 ng/L,TNF-α为13.35 ng/L.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骨髓瘤化疗合并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有助于病情评价,尤其IL-6、TNF-α检测价值优于IL-1β、IL-8,二者联合检测优势更为突出.

    作者:宋春鸽;杨晓煜;马若巾;王琰;庞素蕾;陈精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是人体的关键承重骨之一,其中股骨近段在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承受力约为体重的3倍,在爬坡、上楼梯过程中承受力上升至体重的7~8倍[1].股骨近段的解剖结构包括股骨颈、股骨头、转子区等,其生物力学、血液供应及股骨距具有其自身独特性,临床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股骨近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好发肿瘤样病变、原发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瘤的特点[2].股骨近端肿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酸胀不适,部分患者伴发关节障碍、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3].

    作者:潘磊;王嵩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对照组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好,拔除导尿管时间短,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只有1例性功能表现为2级,多数患者性功能与治疗前相差不大,但对照组患者有8例术后性功能达2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2.5686,P=0.0102).观察组患者术后只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稍多,总发生率为13.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宫颈癌术临床疗效较高,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直肠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刘英香;曾弼良;郑晓君;韦喜生;陈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后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及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59例,包含单纯手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和术后化疗并且联合使用榄香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9例.比较分析化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手术治疗对食管癌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关联.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年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2.58±7.12)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均略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cyclinD1水平及p16水平均未见差别;治疗后2组的cyclinD1水平分别为(2.43±1.42)、(4.03±1.54),p16水平分别为(6.95±2.75)、(5.02±2.55),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手术干预对于集体细胞周期蛋白组的调控会产生一定影响,cyclinD1与p16的双向下调有可能提示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榄香烯干预会影响cyclinD1加速下调,p16下调则会受到相对抑制,可能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刘剑;吉浩明;刘春桂;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