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XCL5对膀胱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复发的影响

倪锋;杜永辉;郑亮;惠鹏宇;胡小剑;张志刚;于靳;赵志强;牛彬

关键词:膀胱癌, CXCL5, 复发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对膀胱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血清CXCL5水平,将CXCL5≤700 pg/ml定义为阴性,CXCL5>700 pg/ml定义为阳性.结果 96例膀胱癌患者中CXCL5阳性者30例,占31.25%.CXCL5水平与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CXCL5阳性和CXCL5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41.5个月和55.2个月,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6.67%(8/30)和57.58%(3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CXCL5是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CXCL5基线水平不但可以作为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还可以作为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肝癌CT全肿瘤灌注测量值与MVD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320排CT全肿瘤灌注测量值与MVD的关系,分析肝细胞肝癌不同病理分级与MV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例行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全肿瘤测量法计算瘤体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根据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行病理分级.不同分级肝细胞肝癌各灌注参数值相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分析方法 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的各灌注参数值、肿瘤微血管密度以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高分化肝癌15例,中分化肝癌29例,低分化肝癌12例.MVD值分别为48.61个/mm2、64.37个/mm2、86.31个/mm2.不同病理分级的肝细胞肝癌全肿瘤灌注测量值存在差异,低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高,PVP低,高分化肝癌的HAP和HAPI低,PVP高,中分化肝癌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肝癌与肿瘤的MVD值呈正相关关系.高MVD计数组肝细胞肝癌的HAP、HAPI均高于低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MVD计数组肝细胞肝癌的PVP小于低MVD计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肿瘤灌注测量值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病理分级肝细胞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及肿瘤血管状况,可作为活体无创性评估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MVD与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在全肿瘤灌注测量值的变化中得到反映.

    作者:梁长华;毛华杰;岳军艳;户彦龙;张会杰;王东东;高剑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流式细胞术下ARH对比LRH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以及开腹宫颈癌根治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机体的局部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Ⅰa2~Ⅱa1)宫颈癌患者210例,分LRH组(行腔镜手术)118例,ARH组(行腹式手术)92例.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肘部静脉血10 ml,在术中(在开腹后或者腹腔镜进入腹部后立刻抽取腹腔冲洗液)、术后1天、术后3天抽取患者腹腔液5 ml,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液中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比较LRH组和ARH组术前术后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 术后第1天ARH组TNF-α水平上升,然而LRH组变化不明显;术后第3天ARH组表达水平继续上升,LRH组变化不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2组的TH1/TH2比值均下降,与术前1天相比相对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2组患者TH1/TH2比值恢复术前水平.ARH组术后1天至术后3天IL-6水平比术中升高(P<0.05),而LRH组升高程度较小(P<0.05).结论 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相比对于全身的免疫系统干扰更小,并且创伤更小,恢复更迅速,可以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秀芳;林丽红;黄相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不良反应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食管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放射性食道炎(RE)、放射性肺炎(RP)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2级不良反应进行Logistic法因素分析.结果 RE:1级11例(22%)、2级19例(38%);RP:1级4例(8%)、2级7例(14%);骨髓抑制:1级16例(32%)、2级7例(14%)、3级1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胸腔胃长度大小与≥2级RE相关(P<0.05),性别和胸腔胃体积大小与≥2级RP相关(P<0.05),是否接受了≥2个周期化疗与≥2级骨髓抑制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胸腔胃长度大小是≥2级RE独立影响因素(P<0.05),胸腔胃体积大小是≥2级RP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胸腔胃长度越长、体积越大发生≥2级RE、RP的风险越高,应在保证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密切注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琳;陈梅;明智;魏成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磁共振对舌癌的诊断与分期的作用

    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本身位置表浅,临床确诊通常没有困难,但是对于其侵犯深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单纯的体查难于精确评估,而舌癌的分期对于肿瘤的临床处置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是评估预后是重要的因素[1-2].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1例舌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来探讨磁共振在舌癌诊断与分期的作用.

    作者:裴宇文;杨光明;曾春光;刘享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85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孕激素(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的E2、LH、FSH及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期间,治疗组的总复发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桂枝茯苓丸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地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艳玲;高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长非编码RNA(lncRNA)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长非编码RNA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BS517、BS524、BS525-1590、SKBR-3、MCF-7共5种人乳腺癌细胞株,采用细胞梯度照光细胞克隆实验检测5种细胞株的存活分数(SF).采用高通量lncRNA芯片筛选BS517、BS524、BS525-1590细胞株表达量较高的lncRNA,并分析lncRNA与放疗抵抗性的相关性.结果 各细胞经梯度照光后,各细胞株的SF值大小排列(由大到小)依次为BS517、BS524、BS525-1590、SKBR-3、MCF-7,该顺序同样由高到低地反映出各细胞株对放疗的敏感性;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在细胞系中表达明显较高;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放疗抵抗性呈正相关,其γ值分别为0.931、0.926、0.928,且P<0.05;AA745020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放疗抵抗性无明显的相关性,γ=0.416,P>0.05.结论 R05532、NR-015441、NR-033374 3种lncRNA在人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且当其高表达时呈现的放疗抵抗性高,这3种lncRNA高表达时可作为放疗抵抗的预测分子.

    作者:邱杨;张怀文;骆萍;钟晓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江西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减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413例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3例ADR中男性242例、女性171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86.92%;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肿瘤所占比率高;铂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23.73%,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消化系统所占比例高,达24.09%.结论 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加以重视,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刘利艳;罗刘飞春;武乐;邱宇安;王文红;李阿玲;郑志难;王佳丽;唐军华;傅永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1岁.因腹部隐痛不适反复发作2年余,于2017年2月4日收治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CEA、CA199正常.CT提示:①肝右叶囊肿;②胰头钩突区斑片状异常密度影,考虑囊腺瘤,结合临床,必要时MRI检查.MRI提示:胰头钩突处占位,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肝脏多发囊肿.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胰头占位,不排除恶变,手术指征明确,遂行手术.

    作者:李其云;闫康鹏;吴昆;胡继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间关联性,并对危险因素探讨.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20例,其中慢性乙肝小三阳64例(小三阳组),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62例(大三阳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50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44例(原发性肝癌组).观察4组乙肝病毒DNA不同含量(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分布情况及表达水平;采用PCR扩增方法 检测4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结果 4组患者乙肝病毒DNA不同含量患者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DNA不同含量患者分布与大三阳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乙肝病毒DNA表达水平高于大三阳组、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乙肝病毒DNA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884,P<0.05).4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与大三阳、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5~15年、>15年吸烟率,>15年饮酒率高于肝硬化组,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发生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小三阳、大三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和乙肝表面抗原呈下降趋势,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和e抗原阳性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薛伟红;王友春;韩宏锋;李志宾;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33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3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指标、术前术后血清Hs-CRP水平及随访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也要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但两种手术方法 清扫淋巴结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Hs-CR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淋巴结清扫能力,手术完成后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Hs-CRP水平,预后良好,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张秀玲;徐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对胃癌细胞BGC823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检测人胃癌组织中HOXA5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干扰HOXA5基因的表达之后,胃癌细胞BGC82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为阐明HOXA5在胃癌向远处转移的分子机制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OXA5基因的表达.应用细胞转染的方法 将HOXA5基因的过表达质粒转入胃癌细胞BGC823中,经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HOXA5表达上调之后,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BGC823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在收集的69例新鲜的胃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相比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胃癌组织中只有26例HOXA5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比例为37.7%;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相对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HOXA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RNA水平下调3倍,蛋白水平下调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C823细胞转染了过表达质粒之后,HOXA5的表达能够被上调.过表达了HOXA5基因的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HOXA5的表达下调,而在胃癌细胞BGC823中增强HOXA5的表达能够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说明HOXA5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周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CA125、CEA、IL-10水平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A125、CEA、IL-10水平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分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CA125、CEA、IL-10的水平;观察对比化疗前后不同分期的NSCLC患者CA125、CEA、IL-10的表达水平;评价化疗后NSCL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结果 化疗前Ⅳ期患者CA125、CEA、IL-10水平高于Ⅲ期患者;PR患者血清CA125、CEA、IL-10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SD患者CA125、CEA、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D患者CA125、CEA、IL-10水平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R患者平均生存期显著长于SD患者,SD患者平均生存期显著长于PD患者.结论 血清CA125、CEA、IL-10是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孟菁菁;谷少杰;张琳;贾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Mcl-1与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究髓细胞白血病-1(Mcl-1)与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Golph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中Mcl-1、Golph3表达水平,并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Golph3、Mcl-1在正常组织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然而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cl-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浸润程度大,临床分期Ⅲ、Ⅳ期结肠癌组织中Mcl-1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高(P<0.05);Golph3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浸润程度大,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Golph3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Mcl-1、Golph3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正常组织相比其表达量显著升高,且与肿瘤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病理参数密切相关.

    作者:徐伟莉;牛保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效果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对小肝癌(small hepatic carcinoma,SHCC)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占位性肝脏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给予螺旋CT常规扫描(对照组),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诊断(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诊断结果 .结果 观察组动脉早期实质样强化6例,血管样强化7例;动脉中期实质样强化8例,血管样强化15例;动脉晚期实质样强化24例,血管样强化4例.观察组动脉早期无强化12例,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2例;动脉中期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10例,中度强化6例,重度强化10例;动脉晚期无强化0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7例,重度强化19例.观察组灵敏度92.86%,特异度93.75%,漏诊率7.14%,准确度93.18%,阳性预测值96.30%,阴性预测值88.24%.观察组的诊断准确度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CTA诊断技术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福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Ca组)共25例,另选择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COPD组)25例作为对比研究.入院后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采集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静脉血7.5 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积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肺Ca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72.00%,而COPD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肿瘤细胞阳性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仅与癌症分期相关(P<0.05).2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发现对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评价与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大致吻合,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这两种评价方法 呈负相关关系(γ=-0.465 P=0.021).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可以用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归.

    作者:钟光华;刘丽贤;朱晓慧;唐娉;黄云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长期定居84例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少数民族组)、46例汉族宫颈癌患者(汉族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分型及预后等指标差异性.结果 ①少数民族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汉族组(P<0.05),孕次、初次大于汉族组(P<0.05);②少数民族组肌层浸润深度较深、淋巴管及盆腔淋巴结淋巴转移发生率高于汉族组(P<0.05);③临床分期少数民族组以Ⅲ~Ⅳ期为主,汉族以Ⅰ~Ⅱ期为主,病理分型少数民族组以腺癌及其他分型为主,汉族组以鳞癌及腺癌为主,组织学分级少数民族组以中分化及低分化为主,汉族以高分化及中分化为主,两组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少数民族组3年生存率为33.87%,低于汉族组(54.76%)(P<0.05).⑤3年生存率,少数民族组Ⅰ~Ⅱ期为47.50%,Ⅲ~Ⅳ期为9.09%,鳞癌患者为53.33%,腺癌及其他分型为27.66%,组织学分级高分化患者为69.23%,中分化及低分化为24.49%;汉族组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65.63%,Ⅲ~Ⅳ期为20.00%,病理分型鳞癌为68.18%,腺癌及其他分型为40.00%,组织学分级高分化患者为88.24%,中分化及低分化为32.00%;少数民族组、汉族组均为Ⅰ~Ⅱ期较Ⅲ~Ⅳ期、鳞癌较腺癌及其他分型、高分化较中分化及低分化患者预后好(P<0.05).结论 郑州地区长期定居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汉族有所不同,少数民族宫颈癌患者患病与性生活早、多孕、多产可能有关,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丁金萍;蒋素玲;于华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探究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4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进行肺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胸腔灌注奈达铂进行治疗,对照组胸腔灌注顺铂进行治疗.每30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1个周期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Karnofsky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自评量表(ADL)、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2组患者包括消化道症状、血尿素氮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多项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出院随访,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对2组患者平均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87.3±5.0)、ADL评分(85.6±2.8)、FMA得分(81.8±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顺铂相比,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更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俊丽;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中肺癌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UICC肺癌分期为ⅢA 或ⅢB期)的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除手术外或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首要选择.但单纯的放疗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放疗对比手术联合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综合全面、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卫星;徐燃;曹海峰;缪晓东;薛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吉西他滨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3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临床效果,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放疗,而治疗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吉西他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2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53;P>0.05),第1年治疗组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7.94,P<0.05),第2年治疗组患者OS、DMF和无局部复发率(LR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4.34,6.94,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

    作者:马晓惠;任彩红;黄彩霞;易红丽;范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对经尿道行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患者进行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接受TURBT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以及其他有关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在术后留置尿液中的细菌培养有阳性41例,总发生率44.6%;共检测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22.2%;革兰阴性杆菌35株,占77.8%;主要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属,未检测到真菌.TURBT术后发生尿路感染除与手术操作及留置导尿管有关外,还与高龄、糖尿病、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已有留置导尿管有关.结论 手术全程无菌操作,手术用器械、纱布严格消毒,手术过程尽量防止损伤组织黏膜,选择合适的导管,确保留置的导尿位置合适,妥善放置和固定尿管,确保其通畅,对其他一些基础疾病加强治疗,能有效地减少TURBT术后的尿路感染现象发生.

    作者:姬俊鹏;程文超;王文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