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与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白海燕

关键词: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 卵巢囊肿, 卵巢储备功能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与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卵巢囊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和雌二醇(E2).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AM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E2、FSH水平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卵巢囊肿剥除术有助于促进卵巢囊肿患者各基础性激素水平的恢复以及卵巢储备功能的恢复,尤其是采用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病变清除较为彻底,患者术后恢复好.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用于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并将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分别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块的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8.9%,准确度为75.2%,特异度为77.9%.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应变率比值法测得的HT合并良性结节的应变率比值远低于HT合并恶性结节比值,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5.9%,准确度为81.4%,特异度为83.8%.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HT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1.7%,准确度为85.5%,特异度为81.6%.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12±0.051),根据约登指数大的切点值,确定3.875为佳诊断临界点.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佳诊断临界点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琼;王兴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HER-2、GH/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2例胃癌患者的血标本、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收集同期50例健康者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ER-2、GH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GHR的表达.结果 HER-2、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HER-2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GH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HER-2与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GH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P<0.05);HER-2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P<0.05),而GHR与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HER-2与GH/GHR在胃癌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紧密联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李峥;成军;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EGFR、Ki67在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TNB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EGFR、Ki67在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两者的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non-TNBC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76例乳腺癌标本里EGFR、Ki67的表达,对比两者在non-TNBC与TNBC中的区别.检测EGFR与Ki67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研究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和non-TNBC相比,TNBC多见于绝经前妇女,组织学分级较差,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远处转移,且出现较早.EGFR与Ki67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在non-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EGFR、Ki67的表达与TNBC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EGFR与Ki67在TNBC中表达均升高.两者的表达与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华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盐酸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D34+造血细胞的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D34+前体造血细胞在细胞毒药物盐酸吉西他滨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情况及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用盐酸吉西他滨(终末浓度为10μg/ml)诱导CD34+细胞凋亡,检测诱导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提取细胞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药物诱导前后的CD34+细胞在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80份骨髓样本CD34阳性率为(6.06±1.61)%;TNM分期不同的患者样本间CD3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磁珠法分选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的纯度为(88.63±7.29)%;CD34+细胞在经过盐酸吉西他滨诱导0 h、4 h、8 h、12 h后,凋亡率分别为(5±1.37)%、(18±4.76)%、(39±8.15)%、(56±9.64)%,各时间点细胞的凋亡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骨髓CD34+细胞在盐酸吉西他滨诱导凋亡0 h与诱导12 h后相比,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基因有13种,其中9种基因表达是升高的,4种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盐酸吉西他滨可以诱导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前体CD34+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上升;DNA损伤修复系统中,部分基因表达水平出现变化.

    作者:时洁;耿晓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OX-2及Her2/neu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表达意义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和旁癌组织中的COX-2及Her2/neu的表达情况,探究COX-2及Her2/neu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各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结直肠癌病理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各一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及Her2/neu蛋白质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情况:蛋白质表达阳性占86.0%,明显高于对照组Her/neu阳性表达(24.0%)(P<0.05).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与Dukes分期和肝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9.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与肿瘤肝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Her2/neu表达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蛋白质的表达,结肠癌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与肝转移和Dukes有关,而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

    作者:周菲菲;黄荣;蒋军;曾晓红;何瀚;邹育超;陈默;闵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小儿白血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与分析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小儿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白血病患儿为观察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期与类型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小儿白血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外周血IL-6及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他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分期与不同类型白血病患儿其表达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以Lo-gistic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与小儿白血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外周血Th17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白血病患儿中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疾病的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陈莉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高危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皮肌炎(DM)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以及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20例和作为对照组的单纯皮肌炎患者2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皮肌炎与恶性肿瘤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DM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3.76%,恶性肿瘤种类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卵巢癌.DM伴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男性患者、发病年龄>40岁、恶性红斑、剧烈瘙痒、吞咽困难、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等.结论 皮肌炎患者受发病年龄>40岁、男性患者、恶性红斑、剧烈瘙痒、吞咽困难、乳酸脱氢酶升高等高危因素影响常伴发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

    作者:杨林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但还未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MI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例数均略多于放疗前.结论 放疗会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CVD危险因素水平,CVD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可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VD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张如楠;武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判断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极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外科手术特别是盆腹部手术以及恶性肿瘤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其发生机制为血流缓慢、血管壁受损以及高凝状态[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直观、安全、实时且准确地对血管和血管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查,已成为无创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吉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单药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13.8%和17.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8.6%和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4.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恶心、呕吐及腹泻方面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单药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FOLFIRI方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作者:李翔;罗良平;万以叶;姜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51.1%)(P<0.05).观察组的病理疗效(62.2%)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两组患者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MGI-C阳性率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卡铂及多西他赛联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MGI-C阳性率和CRP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灿;丁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OX-2及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OX-2及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者6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癌60例(观察组),两组都进行COX-2及NF-κB p65的表达检测,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3.3%,观察组为55.0%.对照组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23.3%,观察组为6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随着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减少、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OX-2、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都呈现增高的趋势,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X-2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7,P<0.05).结论 COX-2、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且分化程度低、分期晚、发生转移者高于分化程度高、分期早、未发生转移者,两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共同促进作用.

    作者:赵子龙;张冠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卵巢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的VEGF蛋白浓度,评估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和腹腔积液中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24,P=0.007&t=21.470,P=0.00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t=4.585,P=0.032);观察组总有效改善率为77.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改善率48.39%(t=4.729,P=0.03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节拍式化疗联合微波热疗能显著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包久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前列腺癌进行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增强检查.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比较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表观扩散系数值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结果 50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活检或者手术诊断为前列腺增生24例,占48.00%;诊断为前列腺癌26例,占52.00%;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前列腺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转运常数以及速率常数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联合使用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病变,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马红;陈高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66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以及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混合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同时记录在术中气腹后10 min和气腹后6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以及术后发生恶心、肌肉松弛、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混合组的苏醒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 min后以及60 min后混合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内,混合组在肌肉松弛、躁动与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与硬膜外混合麻醉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及时苏醒,在术中保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光荣;张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分析其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前超声显示肿瘤内均有血流信号,治疗后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P<0.05);有2例出现发热,5例进针处出现疼痛,对症治疗后消失,不良反应轻微(P<0.05);有40例死亡,50例存活,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复发转移均是影响胃肠神经内分泌肿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的生存情况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数目、肿瘤大小、复发转移有关.

    作者:刘婕;贺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中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7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患者甲状腺癌组织的NF-κB p50、NF-κB p6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NF-κB p50表达阳性组与NF-κB p50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50表达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NF-κB p50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F-κB p65表达阳性组与NF-κB p65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表达阳性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NF-κB p65表达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癌组织表达NF-κB p50与NF-κB p65呈显著正相关(γs=0.653,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表达NF-κB p50、NF-κB p65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乐飞;张经宇;刘伟;黄先明;罗文政;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85例,围术期均进行病理学检验以及DWI和CT检查.比较DWI和CT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肿瘤征象结果的不同.结果 DWI检出Ⅰb期、Ⅱa期、Ⅱb期以及Ⅲa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对Ⅲb期、Ⅳ期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DWI用于显示宫颈癌阴道浸润、子宫体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结论 DWI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肿瘤旁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浩亮;李新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PS、BV对肺癌及肺良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肺部局限性病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但是目前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特别是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病灶的鉴别诊断,一直都是难点. 影像学是检查肺局限性病灶的首选方法[1-3].CT灌注成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直观地反映病灶的形态、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鉴别诊断肺部病灶、评价血管的生成等具有优势[4]. 本文探讨了肺癌、肺良性肿物的CT灌注特征及在其鉴别诊断里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卫霞;贾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作者:张涛;郭庆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