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芳;房志鑫;吴艳芳
目的 评价微创术(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20例内痔患者(试验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18例内痔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且均进行舒适护理.结果 试验组痊愈17例,好转2例,未愈1例,好转率95%,本组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适明显改善,减轻了身心痛苦,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后遗症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对照组痊愈10例,好转3例,未愈5例,好转率72%.结论 微创术治疗重度内痔具有近远期疗效好、病人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肛门破坏少、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同时对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在围手术期享受到佳服务.
作者:林幼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护理重点,不断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在老年阑尾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患者心理和合并症的护理,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22例老年阑尾炎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19例无任何并发症出院,1例切口脂肪液化而逾期出院,2例在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及时行矫正与治疗后,临床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结论 老年阑尾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干预合并症,并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以不断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秀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短信平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移动电话短信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并融合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研制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短信平台.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某社区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纳入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短信平台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52%、4%、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85%、1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设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短信平台能够大大简化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作者:郑定容;杨桂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宫内死胎主要影响孕妇的凝血机制及存活胎儿生长发育的环境,诱发先兆早产.通过对2007~2012年24例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孕期孕妇进行心理护理、胎儿监护、病情观察、药物的观察护理、生活护理,避免了威胁母体及存活胎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围产儿的存活率.
作者:谭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内科2009-10~2012-12间诊治的冠心病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3 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治疗组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7%,对照组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T段下移明显减轻.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惠萍;于小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HBeAg(+)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140例肺结核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HBeAg(-)组,计4063例,一组为HBeAg(+)组,计77例.两组抗结核治疗前化验肝功能均示正常,将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抗结核药物对HBeAg(+)患者肝功能产生的影响及程度.结果 HBeAg(-)患者4063例,694例发生肝功能损伤,发生率17.09%;HBeAg(+)患者77例,53例发生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68.83%.结论 抗结核药物对HBeAg(+)肺结核患者与HBeAg(-)肺结核患者造成肝损伤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肝功能损害ALT(671.9±54.3)U/L,HBeAg(-)组ALT(284.3±49.5) U/L,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更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对待这一类患者,临床医生要特别慎重,处理好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和肝脏保护的关系,减少肝损害发生率.
作者:孙彦生;王永;潘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在监测早期肺癌及其后续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03~2013-03间收治的48例肺癌早期患者,展开随访并观察其影像学检查的病灶特点.结果 低剂量CT同普通CT相比在对早期肺癌诊断和动态监测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肺癌的诊断及后续随访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替代普通CT检查.
作者:吴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血管内科学的临床教学模式.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病案教学,以及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行教学改革,并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经过改革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郝淑梦;倪中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复合利多卡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ASAⅡ~Ⅲ级,年龄65~80岁,体重55~ 80 kg,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诱导方法相同: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20 mg/kg,芬太尼2μg/kg,阿曲库铵0.60 mg/kg;实验组病人在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0 mg/kg和利多卡因1.00 mg/kg,对照组病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插管后即刻(T2)、1(T3)、3(T4)、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实验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应用可有效缓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范伟勇;许小强;胡焕南;周卓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年死亡率25.23/10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1].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方法,但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我院对3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经鼻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的同时,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滴入,对腹痛、腹胀的预防起到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在基础治疗上,一组给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另一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践教学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探讨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组成,并就进一步完善该体系提出建议.
作者:郑建芳;房志鑫;吴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析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机选取患者40例,组成观察组,同时在我院体检的非慢性肾脏病者中随机选取30例,组成对照组.分别检测并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及肌酐清除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肌酐清除率将观察组患者分4个亚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高尿酸血症的患者(x2=7.675;P =0.006).同时随着慢性肾脏病分期的提高,其血尿酸含量也明显升高,经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F=5.785,P=0.002),且与肌酐清除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550,P=0.000).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患慢性肾脏疾病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作者:张峰;黄永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文章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的个性化管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人性化服务和杜绝物资流失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房桂华;徐珍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雍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米非司酮的剂量因素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以2009-01 ~2012-12间到我院门诊要求通过药物方式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80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A、B、C组4组,按不同方式给药.结果 在流产效果、出血时间两个方面,观察B、C组均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同时,观察A组要优于对照组,而观察B、C组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催产素10 U,2次/d,持续3 d,同时按照20 mg/次、2次/d加服米非司酮,持续7d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实现治疗效果.
作者:郝爱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改善其失眠症状.方法 分析3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结果 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睡眠已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运用耳穴压豆方法,可帮助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失眠的病情控制,改善其失眠症状.
作者:王宏;刘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分层护理关怀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作用影响.方法 将156例内科住院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行分层护理关怀.对比两组的睡眠情况、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分析发现研究组的睡眠较好、生活质量较优、焦虑及抑郁状态程度较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分层护理关怀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作用较多,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2-11~2013-02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260例新生儿进行沐浴后足跟部采血,将可能导致采血困难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关键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血时机(β=0.94,OR=2.63)、采血环境(β=1.81,OR=5.47)、采血体位与部位(β=2.1,OR =6.96)及足跟温度(β=1.89,OR=5.81)等因素与足跟部采血困难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采血时机、采血环境、采血体位与部位及足跟温度是足跟部采血困难的关键因素,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卢燕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自我药疗导致皮肤损害的护理经验与教训.方法 从心理疏导起步,加强营养,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对局部皮损进行换药处理与观察.结果 皮肤损害痊愈.结论 自我外敷用药应严格控制药量并注意调整贴敷时间,应用碘伏及特色活性敷料有助于创口的愈合.
作者:李靖;齐月;王崇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