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与3D-CRT剂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ASPIN、UPA和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大肠癌DukesA、B、C、D各期黏膜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1.1%,明显低于正常组;UPA、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2%、67.8%,明显高于正常组.Maspin、UPA、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MMP-9过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锥形束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计划靶区(PTV)的合适边界(MPTV).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定期应用CBCT于放疗修正前、修正后以及放疗后进行扫描,将CBCT与计划CT配准,记录分析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结果 修正前的摆位误差≤2 mm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87.4%、79.7%和85.3%.修正后三个方向均没有出现>2 mm的误差,而放疗后在三个方向上出现>2 mm的次数分别为1、2、3次.日常放疗中,不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在左右、上下和前后的三个方向上分别为3.8 mm、4.3 mm和3.3 mm,而放疗前CBCT引导放疗可以将MPrv减小至1.8 mm、2.4 mm和1.9 mm.结论 CBCT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摆位精确度,CBCT引导放疗可以明显缩小靶区外扩边界.

    作者:吴伟;吴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头孢吡肟单药治疗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单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9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头孢吡肟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单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相关实验指标(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红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体温)、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2组间相关实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和体温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0%和87.5%,治疗7天后,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均提高,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和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P=0.19).结论 头孢吡肟单药可以有效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其临床效果与亚胺培南相当.

    作者:刘俊;黄远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带入Cox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病灶内血流情况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流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探查,血流丰富者27例,少量血流者或缺乏血流者23例(46.0%).早期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情况与宫旁浸润、病灶大小、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病灶血流丰富者预后较佳7例(25.9%),病灶血流较少或缺乏血流者预后较佳20例(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内血流情况与是否出现宫旁浸润、病灶大小、是否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流丰富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汪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22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其中4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D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显著短于IGF-1R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SCLC中IGF-1R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将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0天肺功能情况,同时对治疗组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入选的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同时存在肺不张情况.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显示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0天时,治疗组患者有一半以上肺不张情况得到治愈,治愈率(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28.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感染,肺泡灌洗液细菌阳性检出率为32.14%,其中检出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卡他莫拉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和白色念珠菌1例.所有菌株均对头孢三代敏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56例晚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索拉非尼作为其一线单独用药,口服索拉非尼400mg,2次/d,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42例患者病情稳定、5例患者疾病进展,客观反应率为16.1 (9/56),疾病控制率达到91.1% (51/56).结论 索拉非尼对处于晚期肾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深度较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韩从华;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64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探讨此种疗法对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包括镇痛、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此外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D)及半年、1年生存率,并对其生存质量作出评价.结果 随访期1年内,2组TTP分别为(4.72±1.56)、(6.29±2.13)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MSD分别为(9.32±2.28)、(7.87±1.54)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随访期间6、12、24、36、48、60个月时的生存率分别为59.4%、46.9%、31.2%、15.6%、9.4%与6.3%,观察组分别为93.8%、75.0%、56.3%、37.5%、31.2%与25.0%,组间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姑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与社会支持等综合疗法,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文霞;吴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XRCC1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113例结肠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治疗.术后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并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13例结肠癌患者的XRCC1 Arg399Gln位点包括Gln/Gln、Gln/Arg、Arg/Arg等3种等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6.4%(75/113)、27.4%(31/113)、6.2%(7/113).(2)Gln/Gln基因型组与非Gln/Gln基因型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肿部位、肿瘤形态、TNM分期、T分期、癌胚抗原(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内,Gln/Gln基因型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非Gln/Gln基因型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Gln/Gln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卢宏全;黄国定;林影;潘敏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52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26例,予放化疗等对症处理;观察组26例,辅助射频消融,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NAS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为23.08%、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5.38%,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为11.53%、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上,治疗前与治疗后3d、3个月两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傅兰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术后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全部经开颅手术或立体活检确诊.将采用11C-蛋氨酸(11C-Met)-PET/MRI融合图像进行放射靶区勾画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仅采用MRI图像勾画放射靶区的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SD方面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63.6%、43.2%、34.1%和58.3%、36.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表明观察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靶区定位用于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3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组(ICCRT),ICCRT组先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再进行同步放化疗,CCRT组仅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相关功能.结果 ICC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生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RT组和CCRT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与顺铂的联合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方案.

    作者:朱锦贤;刘园源;梁锦辉;郭毅;梁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58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4例(82.8%)治疗后1~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以及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1~2周恢复.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四平;柳艳飞;刘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疗效分析

    人体骨骼在遭到肿瘤细胞大量浸润后,部分结构发生病变,影响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起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骨膜神经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骨转移性癌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疼痛综合征,既有骨膜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锐痛,又有局部炎症引发的钝痛[1-2].临床上单一给予阿片类药物很难完全缓解这类疼痛.有研究表明羟考酮联合塞来昔布可有效缓解骨转移性癌痛,然而这类报道较少[3].本研究中,为了探讨两药物联合应用的镇痛效果,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选取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0例,分为2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进行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伏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叶繁;吴树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本的患者102例,并选取40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影响其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TNM分期、伴发心肺疾患、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术中出血量≥100 ml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方式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值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作者:杨伟强;钟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手术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66例Ⅲ期NSCLC患者,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2个周期全身化疗,为观察组;其余30例患者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58.3%,其中有13例患者病情下调,病情下调率为36.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83.3%和60.0%、75.0%和50.0%、63.9%和40.0%,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等情况都有提高的效果,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和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关.

    作者:张飔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