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翔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XELIRI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诊断与治疗意义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按照记载的首次发现甲状腺癌的不同途径分为体检组(100例)和非体检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体检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包括药费、手术费、检查费、麻醉费、诊疗费、化验费等项目与非体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性别、手术创伤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可降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晓敏;赵华栋;鲁建国;祭美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去甲斑蝥素(noreantharidin,NCTD)单独用药和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CTD单药或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CTD联合ABT-737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CTD单独用药能够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的增殖(P<0.05),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且NCTD与ABT-737联用后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NCTD和ABT-737联合用药的促凋亡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 体外单独使用NCTD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SiHa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使用ABT-737后对其增殖抑制以及促凋亡作用更明显.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22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其中4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D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显著短于IGF-1R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SCLC中IGF-1R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获得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67%,总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8.33%;其中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高达100%;而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均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66%.结论 氨基酮戊酸管动力疗法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58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4例(82.8%)治疗后1~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以及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1~2周恢复.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四平;柳艳飞;刘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大肠癌DukesA、B、C、D各期黏膜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1.1%,明显低于正常组;UPA、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2%、67.8%,明显高于正常组.Maspin、UPA、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MMP-9过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阴道长度与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水平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甲状腺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切除术)和观察组(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每组各75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美观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区感觉异常、疼痛,切口粘连,皮下结节,吞咽不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隽;权红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81.6%).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57.9%)显著优于对照组(34.2%);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率(7.89%)低于对照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y、≥3y的生存率分别为55.3%以及36.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蒋满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期周围性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少量咯血4例(11.4%)、气胸3例(8.6%)、发热3例(8.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照亮;刘红;杨会利;张娟;高玉凯;蒋雪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分析其在不同分型的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以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方案化疗2周期.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结果 治疗2周期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L组比较,ALL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较高;与非CNSL患者比较,CNSL组SDF-1α含量升高(P<0.05).治疗2周期后,疗效为CR的患者SDF-1α含量较NR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SDF-1α与急性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在血清及脑脊液中含量变化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袁志军;秦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叶繁;吴树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与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对照组则未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观察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血运情况、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以及血钙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3.70%、44.44%,对照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15.09%、2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88.89%、11.11%,对照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48.89%、4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1d、2d血钙水平分别为(2.19±0.11) mmol/L、(2.16±0.13) mmol/L,对照组术后ld、2d血钙水平分别为(1.72±0.09) mmol/L、(1.63±0.08)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对术后甲状旁腺血运的影响较小,对甲状旁腺的损伤程度较轻,且血钙水平下降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孙宗林;曹磊;李云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比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由于解剖学的特殊性、临床表现的的高度相似,低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导致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混淆.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骶骨肿瘤的认识不够,而过度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忽视了基本病史与临床特征的重要性.结论 应提高对骶骨肿瘤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重视查体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提高骶骨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愚;李帅;罗婷;郑鸿;鄢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