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艳丽;刘韵
目的 比较了少见EGFR外显子21 L858R复合突变与单一突变的临床特征及研究两组对TKI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9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突变测试,443例患者发现有EGFR突变,其中22例(4.97%)有复合突变,详细描述6例EGFR外显子21 L858R复合突变患者和18例单一L858R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疾病控制率和客观反应率L858R复合突变组和单一突变组之间没有差别.log-rank test发现,两组总生存或无疾病进展生存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合突变组和单一突变组对EGFRTKIs反应和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周欣;朱红革;王秀丽;展翼翼;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卢素琼;刘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作者:胡光瑞;张文杰;田英春;郭玉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对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介素-2(IL-2),对照组注入顺铂(DDP),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好转情况、近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90.32%,1年生存率为58.06%,高于对照组(67.74%和29.0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沈辉;沙海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带入Cox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病灶内血流情况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流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探查,血流丰富者27例,少量血流者或缺乏血流者23例(46.0%).早期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情况与宫旁浸润、病灶大小、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病灶血流丰富者预后较佳7例(25.9%),病灶血流较少或缺乏血流者预后较佳20例(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内血流情况与是否出现宫旁浸润、病灶大小、是否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流丰富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汪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38例,传统开腹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切缘距癌肿下缘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8.4%)与开腹组(16.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以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低位保肛率和总保肛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章平;葛步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去甲斑蝥素(noreantharidin,NCTD)单独用药和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CTD单药或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CTD联合ABT-737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CTD单独用药能够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的增殖(P<0.05),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且NCTD与ABT-737联用后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NCTD和ABT-737联合用药的促凋亡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 体外单独使用NCTD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SiHa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使用ABT-737后对其增殖抑制以及促凋亡作用更明显.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22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其中4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D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显著短于IGF-1R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SCLC中IGF-1R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56例晚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索拉非尼作为其一线单独用药,口服索拉非尼400mg,2次/d,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42例患者病情稳定、5例患者疾病进展,客观反应率为16.1 (9/56),疾病控制率达到91.1% (51/56).结论 索拉非尼对处于晚期肾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深度较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韩从华;崔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激光手术治疗喉癌,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分析.方法 对80例喉肿瘤患者使用Nd:YAG激光、CO2激光行喉部肿瘤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并于2011年1月-2015年7月开始使用预防对策,分析使用相关对策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未使用相关预防对策前,激光引起的并发症17例,占21.25%.针对性地采用预防性对策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占7.50%.3例中呼吸道烧伤、颈部皮下气肿及颈部瘘管及吞咽困难各1例,占2.50%.与未充分采用相关对策组比较,预防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并发症较高,医师应深入了解并发症并采取预防,针对性的预防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上值得参考使用.
作者:马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3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阴道三维超声评估.观察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图像特征、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下子宫体积、肿瘤体积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深层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肿瘤体积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依据.
作者:曹春岩;李会艳;马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期周围性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少量咯血4例(11.4%)、气胸3例(8.6%)、发热3例(8.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照亮;刘红;杨会利;张娟;高玉凯;蒋雪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分析其在不同分型的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以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方案化疗2周期.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结果 治疗2周期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L组比较,ALL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较高;与非CNSL患者比较,CNSL组SDF-1α含量升高(P<0.05).治疗2周期后,疗效为CR的患者SDF-1α含量较NR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SDF-1α与急性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在血清及脑脊液中含量变化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袁志军;秦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58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4例(82.8%)治疗后1~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以及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1~2周恢复.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四平;柳艳飞;刘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CIPN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前后手麻症状.结果 治疗组CIPN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50%,2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MCV、SC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手麻症状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的治疗能有效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君;黎治平;郑智;张康梅;王红;肖卫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