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EP、CGRP、PGE2水平的影响

胡光秀;赵伟

关键词:吗啡, 地塞米松, 癌性疼痛, 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SiHa细胞对化疗药物联合GIK液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对GIK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对3种不同浓度GIK液联合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GIK液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强.结论 顺铂联合使用GIK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好,但不与GIK液浓度呈递增关系.

    作者:刘龙燕;孟伟;刘国燕;邹学森;陈岳青;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手术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66例Ⅲ期NSCLC患者,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2个周期全身化疗,为观察组;其余30例患者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58.3%,其中有13例患者病情下调,病情下调率为36.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83.3%和60.0%、75.0%和50.0%、63.9%和40.0%,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等情况都有提高的效果,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和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关.

    作者:张飔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EP、CGRP、PGE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期周围性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少量咯血4例(11.4%)、气胸3例(8.6%)、发热3例(8.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照亮;刘红;杨会利;张娟;高玉凯;蒋雪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本的患者102例,并选取40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影响其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TNM分期、伴发心肺疾患、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术中出血量≥100 ml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方式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值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作者:杨伟强;钟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将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0天肺功能情况,同时对治疗组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入选的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同时存在肺不张情况.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显示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0天时,治疗组患者有一半以上肺不张情况得到治愈,治愈率(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28.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感染,肺泡灌洗液细菌阳性检出率为32.14%,其中检出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卡他莫拉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和白色念珠菌1例.所有菌株均对头孢三代敏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阴道长度与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水平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XRCC1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113例结肠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治疗.术后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并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13例结肠癌患者的XRCC1 Arg399Gln位点包括Gln/Gln、Gln/Arg、Arg/Arg等3种等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6.4%(75/113)、27.4%(31/113)、6.2%(7/113).(2)Gln/Gln基因型组与非Gln/Gln基因型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肿部位、肿瘤形态、TNM分期、T分期、癌胚抗原(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内,Gln/Gln基因型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非Gln/Gln基因型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Gln/Gln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卢宏全;黄国定;林影;潘敏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ASPIN、UPA和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大肠癌DukesA、B、C、D各期黏膜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1.1%,明显低于正常组;UPA、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2%、67.8%,明显高于正常组.Maspin、UPA、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MMP-9过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CIPN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前后手麻症状.结果 治疗组CIPN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50%,2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MCV、SC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手麻症状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的治疗能有效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君;黎治平;郑智;张康梅;王红;肖卫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卵巢癌患者TLR2、ERCC1、β-arrestin2的影响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0%~70%,死亡率高[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予铂类+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初次手术是否彻底为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为卵巢癌患者创造手术机会,提高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范围及减少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短期生存率[2].

    作者:滕鹏;汤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38例,传统开腹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切缘距癌肿下缘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8.4%)与开腹组(16.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以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低位保肛率和总保肛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章平;葛步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体检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诊断与治疗意义及医疗费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诊断与治疗意义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按照记载的首次发现甲状腺癌的不同途径分为体检组(100例)和非体检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体检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包括药费、手术费、检查费、麻醉费、诊疗费、化验费等项目与非体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性别、手术创伤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可降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晓敏;赵华栋;鲁建国;祭美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XELIRI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52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26例,予放化疗等对症处理;观察组26例,辅助射频消融,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NAS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为23.08%、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5.38%,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为11.53%、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上,治疗前与治疗后3d、3个月两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傅兰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