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李强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泡灌洗术,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将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0天肺功能情况,同时对治疗组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入选的109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同时存在肺不张情况.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线片显示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0天时,治疗组患者有一半以上肺不张情况得到治愈,治愈率(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28.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5.36%)显著低于对照组(3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细菌感染,肺泡灌洗液细菌阳性检出率为32.14%,其中检出肺炎链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卡他莫拉菌3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和白色念珠菌1例.所有菌株均对头孢三代敏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合并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HELQ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99%,HELQ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卫星灶、肿瘤Edmonson-steiner分级、血清AFP水平、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HELQ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包膜受侵、门静脉癌栓脉和脉管浸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水平下降,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刘芳平;郑素芳;罗庆丰;高文;饶华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锥形束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计划靶区(PTV)的合适边界(MPTV).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定期应用CBCT于放疗修正前、修正后以及放疗后进行扫描,将CBCT与计划CT配准,记录分析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结果 修正前的摆位误差≤2 mm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87.4%、79.7%和85.3%.修正后三个方向均没有出现>2 mm的误差,而放疗后在三个方向上出现>2 mm的次数分别为1、2、3次.日常放疗中,不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在左右、上下和前后的三个方向上分别为3.8 mm、4.3 mm和3.3 mm,而放疗前CBCT引导放疗可以将MPrv减小至1.8 mm、2.4 mm和1.9 mm.结论 CBCT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摆位精确度,CBCT引导放疗可以明显缩小靶区外扩边界.

    作者:吴伟;吴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对其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SiHa细胞对化疗药物联合GIK液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对GIK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对3种不同浓度GIK液联合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GIK液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强.结论 顺铂联合使用GIK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好,但不与GIK液浓度呈递增关系.

    作者:刘龙燕;孟伟;刘国燕;邹学森;陈岳青;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均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质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全胃D2根治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营养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进行考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远低于对照组67.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阚炳华;燕归如;申武峰;应可明;张子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CIPN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前后手麻症状.结果 治疗组CIPN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50%,2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MCV、SC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手麻症状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的治疗能有效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君;黎治平;郑智;张康梅;王红;肖卫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作者:胡光瑞;张文杰;田英春;郭玉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含量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分析其在不同分型的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以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方案化疗2周期.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结果 治疗2周期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L组比较,ALL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较高;与非CNSL患者比较,CNSL组SDF-1α含量升高(P<0.05).治疗2周期后,疗效为CR的患者SDF-1α含量较NR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SDF-1α与急性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在血清及脑脊液中含量变化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袁志军;秦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与3D-CRT剂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肺叶切除术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际手术方式将8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C、FEVI、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肺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范明;王永利;钱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XELIRI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3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组(ICCRT),ICCRT组先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再进行同步放化疗,CCRT组仅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相关功能.结果 ICC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生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RT组和CCRT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与顺铂的联合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方案.

    作者:朱锦贤;刘园源;梁锦辉;郭毅;梁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ARP-1表达与晚期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及新辅助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组织中聚腺苦酸二憐酸核糖聚合酶(PARP-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及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恶性卵巢癌患者76例、良性卵巢癌患者21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PAR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在恶性卵巢癌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后评定其化疗敏感性及化疗效果,并分析化疗敏感性及有效性与PARP-1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恶性卵巢癌组织中,PARP-1及VEGF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γ=0.3460,P=0.0022;γ=0.5469,P<0.0001);在化疗敏感及有效的患者中,PARP-1也呈高表达(P<0.05);PARP-1的表达水平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及有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0.95%和64.71%;94.12%和66.10%).结论 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PARP-1呈高表达状态,下调PARP-1的表达可以提高患者的化疗敏感性,PARP-1可以作为预测患者化疗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成莉;李琳;邢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RNA干扰与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在胶质瘤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合成pGPU6-GFP-Neo-EGFRvⅢ-shRNA表达载体的基础上,结合核素内放射性131I免疫脂质体,进行细胞实验探索其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GPU6-GFP-Neo-EGFRvⅢ-shRNA载体;同时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hRNA和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率达70%.结论 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能高效地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为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者:张玉娜;王国玉;宋捷;夏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EP、CGRP、PGE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ASPIN、UPA和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大肠癌DukesA、B、C、D各期黏膜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1.1%,明显低于正常组;UPA、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2%、67.8%,明显高于正常组.Maspin、UPA、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MMP-9过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22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其中4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D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显著短于IGF-1R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SCLC中IGF-1R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带入Cox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病灶内血流情况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流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探查,血流丰富者27例,少量血流者或缺乏血流者23例(46.0%).早期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情况与宫旁浸润、病灶大小、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病灶血流丰富者预后较佳7例(25.9%),病灶血流较少或缺乏血流者预后较佳20例(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内血流情况与是否出现宫旁浸润、病灶大小、是否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流丰富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汪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