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王永利;钱佳音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愚;李帅;罗婷;郑鸿;鄢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81.6%).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57.9%)显著优于对照组(34.2%);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率(7.89%)低于对照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y、≥3y的生存率分别为55.3%以及36.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蒋满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比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由于解剖学的特殊性、临床表现的的高度相似,低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导致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混淆.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骶骨肿瘤的认识不够,而过度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忽视了基本病史与临床特征的重要性.结论 应提高对骶骨肿瘤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重视查体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提高骶骨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分析其在不同分型的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以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方案化疗2周期.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DF-1α含量.结果 治疗2周期后,实验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L组比较,ALL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清及脑脊液SDF-1α含量较高;与非CNSL患者比较,CNSL组SDF-1α含量升高(P<0.05).治疗2周期后,疗效为CR的患者SDF-1α含量较NR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 SDF-1α与急性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在血清及脑脊液中含量变化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袁志军;秦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对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介素-2(IL-2),对照组注入顺铂(DDP),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好转情况、近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90.32%,1年生存率为58.06%,高于对照组(67.74%和29.0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沈辉;沙海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D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DCAG方案治疗:地西他滨15 mg/m2,第1~5天;阿克拉霉素6 mg/m2,第1~8天;阿糖胞苷10mg/m2,q12 h,第1~8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mg/d,第1~14天.结果 全部患者中,18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获得部分患者,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83.3%.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 0.5×109/L)和血小板减少(PLT <20×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8.5d、10.8 d.结论 D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郭智;陈惠仁;楼金星;杨凯;刘晓东;陈鹏;何学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58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4例(82.8%)治疗后1~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以及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1~2周恢复.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四平;柳艳飞;刘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122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以及其中4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GF-1R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GF-1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DFS)、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显著短于IGF-1R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SCLC中IGF-1R表达与其临床特征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且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刘敏知;刘晖群;候洪;罗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去甲斑蝥素(noreantharidin,NCTD)单独用药和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CTD单药或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CTD联合ABT-737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CTD单独用药能够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的增殖(P<0.05),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且NCTD与ABT-737联用后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NCTD和ABT-737联合用药的促凋亡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 体外单独使用NCTD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SiHa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使用ABT-737后对其增殖抑制以及促凋亡作用更明显.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叶繁;吴树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0%~70%,死亡率高[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术后予铂类+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初次手术是否彻底为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为卵巢癌患者创造手术机会,提高卵巢癌细胞减灭术的切除率、缩小手术范围及减少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短期生存率[2].
作者:滕鹏;汤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诊断与治疗意义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按照记载的首次发现甲状腺癌的不同途径分为体检组(100例)和非体检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体检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包括药费、手术费、检查费、麻醉费、诊疗费、化验费等项目与非体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性别、手术创伤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和非体检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可降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晓敏;赵华栋;鲁建国;祭美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术后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全部经开颅手术或立体活检确诊.将采用11C-蛋氨酸(11C-Met)-PET/MRI融合图像进行放射靶区勾画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仅采用MRI图像勾画放射靶区的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SD方面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63.6%、43.2%、34.1%和58.3%、36.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表明观察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靶区定位用于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结肠癌肝转移8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5.9% (73/85),27.1%(23/85)和7.1%(6/8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化疗时间、肝外转移、肿瘤大小数目和结肠癌肿瘤原发位置为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内肿瘤大小及数目(P =0.003)、化疗时间的选择(P =0.024)、患者的年龄(P=0.031)以及合并肝外转移(P =0.029)为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其预后主要受肝脏肿瘤的数目和大小、化疗时间的选择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是否有肝外转移的影响.
作者:孔维;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激光手术治疗喉癌,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分析.方法 对80例喉肿瘤患者使用Nd:YAG激光、CO2激光行喉部肿瘤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并于2011年1月-2015年7月开始使用预防对策,分析使用相关对策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未使用相关预防对策前,激光引起的并发症17例,占21.25%.针对性地采用预防性对策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占7.50%.3例中呼吸道烧伤、颈部皮下气肿及颈部瘘管及吞咽困难各1例,占2.50%.与未充分采用相关对策组比较,预防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激光治疗喉部肿瘤并发症较高,医师应深入了解并发症并采取预防,针对性的预防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上值得参考使用.
作者:马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阴道长度与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水平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