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评价

胡光瑞;张文杰;田英春;郭玉姝

关键词:乳腺癌, 放疗, 不确定感, 社会支持, 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生物靶区定位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术后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0例,全部经开颅手术或立体活检确诊.将采用11C-蛋氨酸(11C-Met)-PET/MRI融合图像进行放射靶区勾画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仅采用MRI图像勾画放射靶区的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SD方面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3年OS分别为63.6%、43.2%、34.1%和58.3%、36.1%、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表明观察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靶区定位用于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文明;王宏伟;郁志龙;宝莹娜;张剑;林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SiHa细胞对化疗药物联合GIK液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对GIK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对3种不同浓度GIK液联合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GIK液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强.结论 顺铂联合使用GIK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好,但不与GIK液浓度呈递增关系.

    作者:刘龙燕;孟伟;刘国燕;邹学森;陈岳青;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EP、CGRP、PGE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的EGFR外显子21 L858R复合突变与单一突变的分析研究

    目的 比较了少见EGFR外显子21 L858R复合突变与单一突变的临床特征及研究两组对TKI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9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突变测试,443例患者发现有EGFR突变,其中22例(4.97%)有复合突变,详细描述6例EGFR外显子21 L858R复合突变患者和18例单一L858R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疾病控制率和客观反应率L858R复合突变组和单一突变组之间没有差别.log-rank test发现,两组总生存或无疾病进展生存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合突变组和单一突变组对EGFRTKIs反应和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周欣;朱红革;王秀丽;展翼翼;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卢素琼;刘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均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质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全胃D2根治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营养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进行考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远低于对照组67.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阚炳华;燕归如;申武峰;应可明;张子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CIPN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前后手麻症状.结果 治疗组CIPN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50%,2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MCV、SC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手麻症状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的治疗能有效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君;黎治平;郑智;张康梅;王红;肖卫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愚;李帅;罗婷;郑鸿;鄢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与3D-CRT剂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晚期结肠癌肝转移8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5.9% (73/85),27.1%(23/85)和7.1%(6/8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化疗时间、肝外转移、肿瘤大小数目和结肠癌肿瘤原发位置为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内肿瘤大小及数目(P =0.003)、化疗时间的选择(P =0.024)、患者的年龄(P=0.031)以及合并肝外转移(P =0.029)为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其预后主要受肝脏肿瘤的数目和大小、化疗时间的选择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是否有肝外转移的影响.

    作者:孔维;刘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叶繁;吴树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对其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期周围性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少量咯血4例(11.4%)、气胸3例(8.6%)、发热3例(8.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照亮;刘红;杨会利;张娟;高玉凯;蒋雪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63例经诊断性刮宫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阴道三维超声评估.观察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图像特征、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下子宫体积、肿瘤体积诊断肌层浸润结果、三维超声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和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深层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诊断浅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较高,肿瘤体积可作为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依据.

    作者:曹春岩;李会艳;马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3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组(ICCRT),ICCRT组先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再进行同步放化疗,CCRT组仅进行2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及相关功能.结果 ICC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生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CCR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RT组和CCRT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与顺铂的联合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方案.

    作者:朱锦贤;刘园源;梁锦辉;郭毅;梁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RNA干扰与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在胶质瘤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在合成pGPU6-GFP-Neo-EGFRvⅢ-shRNA表达载体的基础上,结合核素内放射性131I免疫脂质体,进行细胞实验探索其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GPU6-GFP-Neo-EGFRvⅢ-shRNA载体;同时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hRNA和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率达70%.结论 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能高效地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为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者:张玉娜;王国玉;宋捷;夏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获得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67%,总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8.33%;其中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高达100%;而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均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66%.结论 氨基酮戊酸管动力疗法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边媛;张阿萌;康眼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XRCC1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对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113例结肠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治疗.术后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并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13例结肠癌患者的XRCC1 Arg399Gln位点包括Gln/Gln、Gln/Arg、Arg/Arg等3种等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6.4%(75/113)、27.4%(31/113)、6.2%(7/113).(2)Gln/Gln基因型组与非Gln/Gln基因型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肿部位、肿瘤形态、TNM分期、T分期、癌胚抗原(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内,Gln/Gln基因型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非Gln/Gln基因型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Gln/Gln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卢宏全;黄国定;林影;潘敏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