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研究

傅兰清

关键词:射频消融, 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52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26例,予放化疗等对症处理;观察组26例,辅助射频消融,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NAS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为23.08%、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15.38%,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为11.53%、18个月以上生存率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上,治疗前与治疗后3d、3个月两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疲劳、便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辅助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卡环式可摘义齿修复口底肿瘤术后牙列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并比较卡环式可摘义齿对口底肿瘤术后牙列缺损和普通牙列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选择48例行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口底肿瘤切除术后牙列缺损患者(观察组)和48例普通牙列缺损患者(对照组),采用卡环式可摘义齿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定期随访并测定2组的咀嚼效率和基牙牙周指数,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修复前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不同时期观察组的咀嚼效率、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均增高,且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8个月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环式可摘义齿能应用于口底肿瘤术后牙列缺损的修复.

    作者:魏威;龚仁国;肖海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38例,传统开腹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切缘距癌肿下缘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8.4%)与开腹组(16.7%)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以及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低位保肛率和总保肛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章平;葛步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及其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比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由于解剖学的特殊性、临床表现的的高度相似,低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导致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混淆.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骶骨肿瘤的认识不够,而过度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忽视了基本病史与临床特征的重要性.结论 应提高对骶骨肿瘤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重视查体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提高骶骨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热敏灸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CIPN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治疗前后手麻症状.结果 治疗组CIPN总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50%,2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的MCV、SC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奥沙利铂引起的手麻症状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的治疗能有效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化疗相关性神经毒性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君;黎治平;郑智;张康梅;王红;肖卫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加希罗达(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XELIRI方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王艳华;刘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58例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4例(82.8%)治疗后1~3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以及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1~2周恢复.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DC-CIK治疗大肠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四平;柳艳飞;刘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作者:胡光瑞;张文杰;田英春;郭玉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EP、CGRP、PGE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对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对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介素-2(IL-2),对照组注入顺铂(DDP),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好转情况、近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90.32%,1年生存率为58.06%,高于对照组(67.74%和29.0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后给予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沈辉;沙海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 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作者:王蕊;李立恒;谢丽娟;胥爱文;王钟华;朱晓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锥形束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计划靶区(PTV)的合适边界(MPTV).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定期应用CBCT于放疗修正前、修正后以及放疗后进行扫描,将CBCT与计划CT配准,记录分析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结果 修正前的摆位误差≤2 mm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87.4%、79.7%和85.3%.修正后三个方向均没有出现>2 mm的误差,而放疗后在三个方向上出现>2 mm的次数分别为1、2、3次.日常放疗中,不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在左右、上下和前后的三个方向上分别为3.8 mm、4.3 mm和3.3 mm,而放疗前CBCT引导放疗可以将MPrv减小至1.8 mm、2.4 mm和1.9 mm.结论 CBCT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摆位精确度,CBCT引导放疗可以明显缩小靶区外扩边界.

    作者:吴伟;吴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肺叶切除术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际手术方式将8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C、FEVI、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肺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范明;王永利;钱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64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探讨此种疗法对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包括镇痛、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此外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D)及半年、1年生存率,并对其生存质量作出评价.结果 随访期1年内,2组TTP分别为(4.72±1.56)、(6.29±2.13)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MSD分别为(9.32±2.28)、(7.87±1.54)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随访期间6、12、24、36、48、60个月时的生存率分别为59.4%、46.9%、31.2%、15.6%、9.4%与6.3%,观察组分别为93.8%、75.0%、56.3%、37.5%、31.2%与25.0%,组间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姑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与社会支持等综合疗法,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文霞;吴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均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质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全胃D2根治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营养情况、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进行考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近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远低于对照组67.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贲门癌近端胃D2根治调节性双通道连续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阚炳华;燕归如;申武峰;应可明;张子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与3D-CRT剂量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和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与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对照组则未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观察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血运情况、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以及血钙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3.70%、44.44%,对照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15.09%、2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88.89%、11.11%,对照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48.89%、4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1d、2d血钙水平分别为(2.19±0.11) mmol/L、(2.16±0.13) mmol/L,对照组术后ld、2d血钙水平分别为(1.72±0.09) mmol/L、(1.63±0.08)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对术后甲状旁腺血运的影响较小,对甲状旁腺的损伤程度较轻,且血钙水平下降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孙宗林;曹磊;李云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两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比较去甲斑蝥素(noreantharidin,NCTD)单独用药和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CTD单药或联合ABT-737 2种用药方式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CTD联合ABT-737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CTD单独用药能够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SiHa的增殖(P<0.05),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且NCTD与ABT-737联用后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NCTD和ABT-737联合用药的促凋亡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 体外单独使用NCTD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SiHa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使用ABT-737后对其增殖抑制以及促凋亡作用更明显.

    作者:兰艳丽;刘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9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同步放化疗)5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 24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近期肿瘤治疗效果,但会明显增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远期无瘤生存率略高于单纯放疗,但还需继续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张孟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手术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66例Ⅲ期NSCLC患者,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2个周期全身化疗,为观察组;其余30例患者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58.3%,其中有13例患者病情下调,病情下调率为36.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83.3%和60.0%、75.0%和50.0%、63.9%和40.0%,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等情况都有提高的效果,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和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关.

    作者:张飔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