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从华;崔龙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与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对照组则未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支.观察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血运情况、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以及血钙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3.70%、44.44%,对照组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率、血运正常率分别为15.09%、23.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88.89%、11.11%,对照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暂时性损伤比例分别为48.89%、4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1d、2d血钙水平分别为(2.19±0.11) mmol/L、(2.16±0.13) mmol/L,对照组术后ld、2d血钙水平分别为(1.72±0.09) mmol/L、(1.63±0.08) 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对术后甲状旁腺血运的影响较小,对甲状旁腺的损伤程度较轻,且血钙水平下降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孙宗林;曹磊;李云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带入Cox回归方程计算影响病灶内血流情况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流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探查,血流丰富者27例,少量血流者或缺乏血流者23例(46.0%).早期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情况与宫旁浸润、病灶大小、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病灶血流丰富者预后较佳7例(25.9%),病灶血流较少或缺乏血流者预后较佳20例(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内血流情况与是否出现宫旁浸润、病灶大小、是否累及脉管、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流丰富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汪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单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9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头孢吡肟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单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相关实验指标(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红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体温)、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2组间相关实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和体温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0%和87.5%,治疗7天后,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均提高,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和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P=0.19).结论 头孢吡肟单药可以有效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肺癌患者,其临床效果与亚胺培南相当.
作者:刘俊;黄远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位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剂(U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UPA、MMP-9在大肠癌DukesA、B、C、D各期黏膜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率为51.1%,明显低于正常组;UPA、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2%、67.8%,明显高于正常组.Maspin、UPA、MMP-9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Maspin与UPA、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UPA与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MMP-9过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燕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用于单发脑转移性癌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否具有剂量学优势.方法 取10例单发脑转移性癌患者行体位固定、CT扫描及靶区勾画,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分析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显著提高了PTV-G和PTV-C的适形指数(P<0.05),而在靶区均匀指数(HI)方面,IMRT计划与3D-CRT计划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危及器官,IMRT计划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P<0.05).结论 对于单发脑转移性癌,IMRT和3D-CRT两种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覆盖率,均能达到放射治疗的要求,IMRT计划相对于3D-C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IMRT计划还可以降低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刘振;张军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癌性疼痛(CIP)患者镇痛疗效及其对β-内啡肽(β-EP)、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选取CIP 89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观察组采用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比较两组镇痛疗效、血浆β-EP、脑脊液CGRP、脑脊液PGE2水平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每日爆发痛次数、NRS-1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脑脊液CGRP、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联合地塞米松通过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患者CGRP、PGE2水平,从而显著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镇痛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秀;赵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00%.观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平均得分为(82.91±8.32)分.患者社会支持总平均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三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人员需注重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
作者:胡光瑞;张文杰;田英春;郭玉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对照组患者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异位+阴道延长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LH、E2水平、阴道长度与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对患者性功能和内分泌水平影响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81.6%).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57.9%)显著优于对照组(34.2%);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率(7.89%)低于对照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y、≥3y的生存率分别为55.3%以及36.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蒋满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肌瘤数目<4个患者肌瘤残留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肌瘤数目≥4个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剔除数目及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近,但围术期情况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瑛瑜;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HELQ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99%,HELQ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卫星灶、肿瘤Edmonson-steiner分级、血清AFP水平、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HELQ蛋白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包膜受侵、门静脉癌栓脉和脉管浸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水平下降,HELQ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刘芳平;郑素芳;罗庆丰;高文;饶华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宫颈癌SiHa细胞对GIK液联合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对3种不同浓度GIK液联合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GIK液联合顺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强.结论 顺铂联合使用GIK液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顺铂更好,但不与GIK液浓度呈递增关系.
作者:刘龙燕;孟伟;刘国燕;邹学森;陈岳青;王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并比较卡环式可摘义齿对口底肿瘤术后牙列缺损和普通牙列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选择48例行保持下颌骨连续性的口底肿瘤切除术后牙列缺损患者(观察组)和48例普通牙列缺损患者(对照组),采用卡环式可摘义齿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定期随访并测定2组的咀嚼效率和基牙牙周指数,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修复前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不同时期观察组的咀嚼效率、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均增高,且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8个月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环式可摘义齿能应用于口底肿瘤术后牙列缺损的修复.
作者:魏威;龚仁国;肖海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期周围性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少量咯血4例(11.4%)、气胸3例(8.6%)、发热3例(8.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照亮;刘红;杨会利;张娟;高玉凯;蒋雪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手术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66例Ⅲ期NSCLC患者,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2个周期全身化疗,为观察组;其余30例患者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58.3%,其中有13例患者病情下调,病情下调率为36.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83.3%和60.0%、75.0%和50.0%、63.9%和40.0%,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等情况都有提高的效果,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和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关.
作者:张飔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比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由于解剖学的特殊性、临床表现的的高度相似,低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导致骶骨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混淆.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骶骨肿瘤的认识不够,而过度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忽视了基本病史与临床特征的重要性.结论 应提高对骶骨肿瘤的认识,重视病史询问,重视查体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以提高骶骨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李艳;伊航;李锦明;何智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以及疗效.方法 收集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本的患者102例,并选取40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影响其手术的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TNM分期、伴发心肺疾患、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术中出血量≥100 ml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方式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值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中.
作者:杨伟强;钟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叶繁;吴树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甲状腺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切除术)和观察组(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每组各75例,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美观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区感觉异常、疼痛,切口粘连,皮下结节,吞咽不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隽;权红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