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马任远;王小林;常娜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中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复发率
摘要:目的 对比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2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观察组(61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对照组(59例)新辅助化疗后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短期疗效、远期预后情况、生存时间及随访2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结果 2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远处转移率和复发转移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短期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开腹手术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化疗诊治.分析2组患者疼痛缓解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AKP、NRS以及KPS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AKP值、NRS评分以及KPS评分相差不大(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AKP值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降低,KPS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发生6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3例皮疹,1例发热,5例嗜睡等不良症状;对照组发生5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4例皮疹,2例发热,4例嗜睡.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3~5d后自行消失,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能够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且显著降低AKP值与NRS评分,提高KPS评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苏世先;刘前前;江美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4例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常规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治疗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治疗干预.结果 常规组脱管2例、皮肤感染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治疗组脱管1例、皮肤感染2例、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常规组注射点出血3例、异位栓塞4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3例;治疗组注射点出血1例、异位栓塞2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2例,常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高于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73.8%)显著高于常规组(5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曾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表达,并与同期77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7.14% (33/70),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0.39% (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组中,年龄<50岁与>50岁者P53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3cm及>3 cm的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39.02%、58.62%,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59.26%、39.53%,两者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P53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异性作用,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育锋;胡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活检检测及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裕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对Notch3、CD133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Notch3、CD133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观察组给予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tch3、CD133的表达情况以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otch3、CD133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可有效降低Notch3、CD133的阳性率,提高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贺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改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改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放疗治疗,剂量为1.5~2.5 Gy/次,1次/d,5次/周,放疗总剂量不超过75 Gy.观察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为4.5 ~6Gy/次,1次/d,5次/周,放疗总剂量不超过60 Gy.应用肺功能检测仪评估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0)、1秒峰值流速(PFR).治疗后随访3年,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和3年生存率.结果 放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VC、FEV1.0、PFR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有效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癌患者肺功能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练建平;邹园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双重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者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染色内镜组(Ⅰ)(65例)、MG7抗原检测组(Ⅱ)(65例)及实验组(Ⅲ)(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组,60例),Ⅰ组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Ⅱ组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Ⅲ组在进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的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结果 Ⅰ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9.23%;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71.42%;Ⅲ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93.33%;Ⅰ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5.38%;Ⅱ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0.00%;Ⅲ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3.33%;Ⅲ组较Ⅰ,Ⅱ组的检出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

    作者:李琪毅;王琴;戴迟兵;姜仕柱;李素玉;杨鹏春;晏彩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单纯放疗30例,放化疗50例;采用常规分割放疗77例,大分割放疗3例;全程3D-CRT 57例,后程3D-CRT 23例;全组中位等效剂量59 Gy.结果 全体放疗后近期疗效:CR 7例(8.75%)、PR 50例(62.5%)、SD 19例(23.75%)和PD 4例(5.0%),其中(CR+ PR) 57例(71.25%).近期疗效与T分期、合并化疗、等效剂量相关.全体研究对象放疗结束后1、3和5年总生存率是63.0%,24.9%和17.8%,其中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平均生存期为33.3个月,年龄、性别、病理、近期疗效、放疗方式、分割方式、合并化疗及放射性炎性等单因素均与LANSCLC3D-CRT生存率相关,总共有57例具有完整的放疗计划参数,对其进行分析GⅣ(≤145 cm3/> 145cm3)、GTVD100(≤54 Gy/> 54 Gy)等与LANSCLC 3D-CRT生存率相关,其他的与LANSCLC 3D-CRT生存率无关.性别、年龄、病理、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TVD100、PTV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结论 LANSCLC 3D-CRT疗效肯定,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可以耐受;LANSCLC 3D-CRT时,年龄、性别、病理、近期疗效、GTVD100、PTV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

    作者:刘兴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肺癌骨转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紫杉醇(150 mg/m2)加顺铂(80 ng/m2)联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续使用3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79.1)%,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观察组骨病灶修复的有效率为(60.5%),显著优于对照组(44.2%)(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田甜;于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115例胃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ⅠB-Ⅲ期胃癌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8例)和单纯化疗组(57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进行3个周期的m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放疗.单纯化疗组患者化疗药物及时间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口干、脱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能够增高患者2年、3年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晓滨;祁丽;徐军;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2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观察组(61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对照组(59例)新辅助化疗后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短期疗效、远期预后情况、生存时间及随访2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结果 2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远处转移率和复发转移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短期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开腹手术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任远;王小林;常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bone density,BMD)的变化,以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BM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29例,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TEC(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4例、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组33例、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2例,将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

    作者:吐尔逊江·艾力;亚迪卡尔·艾力肯;雪来提·派祖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超在胃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在胃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80例,均采用B超检查并进行分期诊断,且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B超检查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率分别为81.25% (65/80)、72.5%(58/80)、95.0%(76/80).B超对T1期、N3期的诊断与病理分期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分期诊断与病理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 B超对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肿大淋巴结及淋巴转移等胃癌分期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为胃癌患者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涛;麦兴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氢吗啡酮微创给药对癌痛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止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止痛,实验1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微创给药方式,以静脉镇痛泵予盐酸氢吗啡酮0.3 mg/h,实验2组在常规基础上予盐酸氢吗啡酮2 mg每30 min一次静脉注射.对入组患者不同时间VSA、Ramesay评分、不良反应、止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1组术后6h、12 h、24 h、48 h的VSA均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实验2组;实验2组在各时间段的VS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Rame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嗜睡1例,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尿潴留1例,总发生率为16.7%,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为16.7%,实验1组低于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止痛优良率86.7%,实验2组为53.3%,对照组仅为33.3%,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李波;何仲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结肠造口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 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Ⅰ期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术后,2组患者的术后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术后,结肠造口组患者低血钾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P<0.05).2组患者1年、2年死亡率和1年、2年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术用于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与结肠造口术有相当的疗效,但是回肠袢式造口术更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金灵莉;周春芳;吕飞;胡素芳;卢光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作者:邝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胶质瘤切除,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脑胶质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波;汪平;王宏;樊鑫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组织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行MTDH、IκB、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检测,同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TDH、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I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 <0.05);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硕稳;杨微;王新乐;宋姮;宋振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穴位艾灸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穴位艾灸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听流水声、会阴冲洗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穴位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持续10~ 15 min,疗程自术后第7天至排尿正常.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尿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max、VMCC和BC明显高于对照组,PVR、Pdet-Q-ma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14.7%)膀胱功能异常,对照组有12例(36.4%)膀胱功能异常,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8.8%,显著低于对照组(27.3%)(P<0.05).结论 穴位艾灸预防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蕾;周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