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陆翰杰;任铁军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miRNA-375, 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探讨miRNA-375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375在67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结果 采用循环阈值(△Ct)对miRNA-375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食管癌组织△Ct为9.61±1.52,对应正常组织△Ct为10.86±1.44,其中有80.6%的食管癌组织其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2-△△Ct<1).结论 miRNA-375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组织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行MTDH、IκB、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检测,同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TDH、NF-κB P6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I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 <0.05);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MTDH、IκB、NF-κB P65的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硕稳;杨微;王新乐;宋姮;宋振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胶质瘤切除,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脑胶质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波;汪平;王宏;樊鑫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为2+以上(包含2+)的肿瘤蜡块做进一步检测,FISH检测出阳性表达的肿瘤蜡块定义为Her2终阳性表达,并依据《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的标准》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子分型,依据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五类Luminal A型,Luminal B like型,Luminal B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各分型分别选取20例,总共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入选病例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及Ki67蛋白的检测.结果 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BRCA1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1);Ki67高指数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年龄组≤59岁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年龄组≥60岁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ER/PR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ER/PR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P均>0.1);BRCA1与Ki6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联合检测BRCA1和Ki67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张科;梅金红;蔡勇;王立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115例胃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ⅠB-Ⅲ期胃癌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8例)和单纯化疗组(57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进行3个周期的m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放疗.单纯化疗组患者化疗药物及时间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口干、脱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能够增高患者2年、3年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晓滨;祁丽;徐军;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S100A8和S100A9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0例,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S100A8和S100A9的水平;分析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均显著升高(P<0.01).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血行转移有关(P<0.01).所有患者6个月定期随访,31例死亡,59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和S100A9表达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均显著升高,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中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肿瘤床及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VMAT治疗,15例患者接受了IMRT治疗.放疗采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8Gy.盆腔预防性放疗处方剂量为45Gy.根据RTOG评定指标评价放射治疗反应.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间,VMAT组4例复发,IMRT组5例复发.骨髓抑制反应VMAT组11例,IMRT组12例.全部患者中,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胃肠道早期反应及泌尿道早期反应.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及固定野调强技术进行照射治疗,两者在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杨心凤;娄俊;戴菱蔓;康恭礼;储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子宫浆膜浸润以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是影响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状况改善有效率为56.52%,明显低于未转移患者(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1年生存率(69.57%)明显低于无转移组患者(9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脉管内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造成影响.

    作者:王延明;白彩云;卢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表达,并与同期77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7.14% (33/70),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0.39% (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组中,年龄<50岁与>50岁者P53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3cm及>3 cm的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39.02%、58.62%,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59.26%、39.53%,两者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P53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异性作用,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育锋;胡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EA、CYFRA21-1和CA125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水平的评估价值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胚抗原(CE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3项肿瘤标志物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晚期(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顺铂+吉西他滨(GP)方案或紫杉醇+顺铂(PC)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检测其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结果 腺癌患者CEA及CA125水平比鳞癌更高,而鳞癌CYFRA21-1水平比腺癌更高(P<0.05);Ⅳ期、外转移部位数量≥3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比Ⅲ期、外转移部位数量<3的患者高(P<0.05).PR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D患者治疗前后3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PD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CEA< 15 ng/mL患者的平均PFS、OS均比CEA≥15 ng/mL的患者长(8.48±3.24 VS 5.04±2.03;17.11±5.13 VS 13.11±4.12);CYFRA21-1 <5 ng/mL患者的平均PFS、OS均比CY-FRA21-1 ≥5 ng/mL的患者长(8.92±3.47 VS4.88±2.31;18.01±5.80 VS 13.44 ±4.75);CA125 <30 U/mL患者的平均PFS、OS均比CA125 ≥30 U/mL的患者长(7.96±3.51 VS 5.91±2.75;16.47±6.52 VS 13.51±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对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水平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秋波;施雪峰;李巍;惠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FOLFOX4方案与XEL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FOLFOX4和XELOX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72例,按照姑息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XELOX组38例和FOLFOX4组34例.XELOX组患者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2,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14 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点滴,第1d,21 d为一个治疗周期.FOLFOX4组患者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h,第1d,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2d,5-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滴注后再用600 mg/m2静脉滴注22 h,第1~2 d,14 d为一个治疗周期.结果 XELOX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5.3%,FOLFOX4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1,P=0.216).XELOX组患者有效率为52.6%,FOLFOX4组患者有效率为47.1%,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XELOX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5.8%,显著低于FOLFOX4组(64.7%和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9.5%,显著高于FOLFOX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FOLFOX4相当,但是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芳;刘超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35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生存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3年内无病生存,对照组在术后3年内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实验组患者331例,对照组患者24例,其中11例患者死于乳腺癌,3年无病生存率为93.2%,3年总生存率96.9%.②单因素x2检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体质指数(BMI)、绝经状况、Ki-67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是影响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朱玥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98例,编号后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C组(32例).A组给予替吉奥单药治疗,B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C组采用ECF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周期后,依照RECIST 1.0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98例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B组CR率(12.12%)和PR (45.45%)率较高,RR率显著高于A组(36.36%)和C组(28.13%)(P<0.05),B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越性.B组可行胃癌根治术患者达45.45%,显著高于A组(21.21%)和C组(9.38%).与A组比较,B组发生恶心呕吐和肢端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与C组比较,B组恶心呕吐和肢端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B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B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高,而C组低.结论 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对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耐受性好,可以提高临床胃癌根治术的适用范围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朱松明;季昆明;刘合代;张捷;章波;龚庆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乳腺癌患者60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ER和PR的阳性率小于中老年组患者,HER-2的阳性率大于中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和是否采用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出现ER、PR阴性和HER-2阳性的概率较高.预后受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年轻女性应当注重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白焕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作者:邝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iRNA-25在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miRNA-2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miRNA-25在NSCLC吉非替尼耐药细胞PC9/G及亲本细胞PC9中的表达;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NA-25模拟物或抑制物分别转染PC9和PC9/G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并用Westem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im的表达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25是否作用于Bim基因的3'-UTR区预测靶位.结果 miRNA-25在PC9/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是PC9细胞的(7.15±1.26)倍(P<0.01).PC9细胞转染miRNA-25模拟物后,吉非替尼对PC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1),细胞内Bim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5).PC9/G细胞在转染miRNA-25抑制物后,吉非替尼对PC9/G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染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Bim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增高(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Bim是miRNA-25的靶基因.结论 miRNA-25在NSCLC耐药细胞PC9/G中异常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部分逆转细胞耐药性,miRNA-25可能通过作用于Bim参与NSCLC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建英;刘震天;陈颖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2例,将采用腹腔镜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5.23%,88.09%;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00%,86.00%,74.00%.2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其远期生存率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熊小勇;徐降兴;习举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行根治性放疗的6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放疗.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于根治性放疗前1周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样本采集.对比食管癌患者放疗前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对其放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与T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比例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放疗前血清lgG、lgM及l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放疗前有降低趋势,但经统计分析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食管癌患者放疗前CD4+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放疗后CD4+细胞比例较放疗前进一步下降(P<0.05);放疗前食管癌患者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有所降低(P<0.05);食管癌组CD4 +/CD8+比值在放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放疗前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根治性治疗会下调细胞免疫效应水平,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在进行放疗时宜适当应用增强免疫功能类药物,延长化疗间隔,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莉;于荣桓;吴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同步放化疗后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92.0%,90.0%,98.%)与对照组(88.0%,84.0%,96.0%)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2.0%,8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6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夏杨;吴海根;吴澜;都三平;兰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CIA及PC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镇痛及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方法,根据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自控静脉镇痛(A组)及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B组),观察两组患者T0、T1、T2、T3点的CD3+、CD4+、CD8+、CD4 +/CD8+及NK细胞,观察术后T2、T3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2、T3点时A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T0点(P<0.05),CD8+明显高于T0点(P <0.05);T1、T2点时B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T0点(P<0.05),而T3点时CD3+、CD4+、CD4 +/CD8+、NK细胞与T0点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D3+、CD4+、CD4 +/CD8+、NK细胞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可以快速恢复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同时不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鸿莉;李玲霞;高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