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焕焕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化疗诊治.分析2组患者疼痛缓解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AKP、NRS以及KPS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AKP值、NRS评分以及KPS评分相差不大(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AKP值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降低,KPS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发生6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3例皮疹,1例发热,5例嗜睡等不良症状;对照组发生5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4例皮疹,2例发热,4例嗜睡.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3~5d后自行消失,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能够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且显著降低AKP值与NRS评分,提高KPS评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苏世先;刘前前;江美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2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观察组(61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对照组(59例)新辅助化疗后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短期疗效、远期预后情况、生存时间及随访2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疗效.结果 2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远处转移率和复发转移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短期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开腹手术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任远;王小林;常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bone density,BMD)的变化,以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BM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29例,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TEC(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4例、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组33例、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2例,将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
作者:吐尔逊江·艾力;亚迪卡尔·艾力肯;雪来提·派祖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6.35±13.62) min与(153.32±24.05) ml,对照组分别为(123.52±25.74) min与(683.41±58.36)ml,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尿潴留与泌尿系感染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术后共出现尿潴留4例,泌尿系感染5例,淋巴囊肿2例,发生率3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3年、5年时的生存率为100.0%、96.7%与93.3%,对照组分别为96.7%、90.0%、90.0%.2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获得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相当的手术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田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表达,并与同期77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7.14% (33/70),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0.39% (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组中,年龄<50岁与>50岁者P53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3cm及>3 cm的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39.02%、58.62%,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59.26%、39.53%,两者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P53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异性作用,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育锋;胡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开腹手术组为31.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复发、转移以及术后2年内生存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尹林;黄客增;蔡尚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4例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常规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治疗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治疗干预.结果 常规组脱管2例、皮肤感染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治疗组脱管1例、皮肤感染2例、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常规组注射点出血3例、异位栓塞4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3例;治疗组注射点出血1例、异位栓塞2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2例,常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高于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73.8%)显著高于常规组(5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曾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止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止痛,实验1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微创给药方式,以静脉镇痛泵予盐酸氢吗啡酮0.3 mg/h,实验2组在常规基础上予盐酸氢吗啡酮2 mg每30 min一次静脉注射.对入组患者不同时间VSA、Ramesay评分、不良反应、止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1组术后6h、12 h、24 h、48 h的VSA均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实验2组;实验2组在各时间段的VS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Rame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嗜睡1例,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尿潴留1例,总发生率为16.7%,实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为16.7%,实验1组低于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止痛优良率86.7%,实验2组为53.3%,对照组仅为33.3%,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氢吗啡酮微创给药治疗癌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李波;何仲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者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染色内镜组(Ⅰ)(65例)、MG7抗原检测组(Ⅱ)(65例)及实验组(Ⅲ)(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组,60例),Ⅰ组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Ⅱ组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Ⅲ组在进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的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结果 Ⅰ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9.23%;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71.42%;Ⅲ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93.33%;Ⅰ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5.38%;Ⅱ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0.00%;Ⅲ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3.33%;Ⅲ组较Ⅰ,Ⅱ组的检出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
作者:李琪毅;王琴;戴迟兵;姜仕柱;李素玉;杨鹏春;晏彩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替吉奥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者为替吉奥组,以接受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治疗者为紫杉醇组,每组40例.对比2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在接受化疗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FACT-G-V4)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3个疗程化疗治疗后,2组间FACT-G-V4评分比较,差异同样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个疗程化疗过程中,2组间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接受3个疗程化疗治疗后,2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治疗过程中,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及联合替吉奥联合顺铂均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继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乳腺癌患者60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ER和PR的阳性率小于中老年组患者,HER-2的阳性率大于中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淋巴结转移和是否采用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出现ER、PR阴性和HER-2阳性的概率较高.预后受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年轻女性应当注重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白焕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结肠造口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 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Ⅰ期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术后,2组患者的术后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术后,结肠造口组患者低血钾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P<0.05).2组患者1年、2年死亡率和1年、2年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术用于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与结肠造口术有相当的疗效,但是回肠袢式造口术更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金灵莉;周春芳;吕飞;胡素芳;卢光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同时了解相关影响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方式进行1:1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来实施统一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史、居室内装修、药物服用史、家族遗传史、父母吸烟和饮酒及职业等情况.结果 经调查发现,白血病影响相关因素为鱼肝油服用史、X射线照射史、家族遗传病史、近1年内感冒史、胎次、居室装修、居室与高压电线间距离,P<0.05;经多因素分析,家族遗传病史(OR=4.5)、居室装修(OR=2.3)、X射线照射史(OR=3.4)、近1年内感冒史(OR=2.7)为白血病患者发病高危因素.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影响环境因素较多,因此需远离高危致病因素,避免患儿发病,同时服用鱼肝油可具有一定保护效果.
作者:刘胜男;张莹;毕佳琦;何茜;马焜;李百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Ⅲ期NSCLC糖尿病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成放疗的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n=38)和对照组(NDM) (n=175),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42.1%,对照组为21.7%,两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作者:刘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VEGF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直肠癌病例117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61例、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组56例,健康人群36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手术1周后VEGF水平差异.结果 健康人群组VEGF浓度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VEGF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能显著降低VEGF水平,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VEGF水平.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有望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
作者:丁小兵;李玉梅;邹叶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细胞周期蛋白(P27)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面瘫、面部凹陷畸形和耳垂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27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MYC、HSP70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而P27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27的水平(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是目前比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
作者:邝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肺癌骨转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紫杉醇(150 mg/m2)加顺铂(80 ng/m2)联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续使用3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79.1)%,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观察组骨病灶修复的有效率为(60.5%),显著优于对照组(44.2%)(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田甜;于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OA)对骨肉瘤细胞粘附和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骨肉瘤细胞Mg-63,待其生长至对数生长期,传至第3代收集肿瘤细胞,各细胞分为两份.通过LOA预处理细胞后,一份以MTT微量酶比色反应法定量粘附细胞数,一份以划痕损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统计分析比较LOA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粘附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不同剂量LOA(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干预后骨肉瘤细胞体外粘附能力明显加强,与对照组(0.000 mg/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显示,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不同剂量LOA(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干预后骨肉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随着时间及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加强,与对照组(0.000 mg/ml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OA具有促细胞骨架变化进而调节细胞粘附和迁移能力的作用,表明LOA在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中可能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叶彬;陈令斌;刘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穴位艾灸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听流水声、会阴冲洗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穴位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持续10~ 15 min,疗程自术后第7天至排尿正常.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尿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max、VMCC和BC明显高于对照组,PVR、Pdet-Q-ma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14.7%)膀胱功能异常,对照组有12例(36.4%)膀胱功能异常,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8.8%,显著低于对照组(27.3%)(P<0.05).结论 穴位艾灸预防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蕾;周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35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生存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3年内无病生存,对照组在术后3年内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实验组患者331例,对照组患者24例,其中11例患者死于乳腺癌,3年无病生存率为93.2%,3年总生存率96.9%.②单因素x2检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体质指数(BMI)、绝经状况、Ki-67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是影响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朱玥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