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联合顺铂与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对比分析

徐继业

关键词:中晚期, 肺癌, 紫杉醇, 替吉奥, 顺铂
摘要:目的 对比替吉奥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者为替吉奥组,以接受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治疗者为紫杉醇组,每组40例.对比2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在接受化疗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FACT-G-V4)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3个疗程化疗治疗后,2组间FACT-G-V4评分比较,差异同样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个疗程化疗过程中,2组间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接受3个疗程化疗治疗后,2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治疗过程中,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及联合替吉奥联合顺铂均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同时了解相关影响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方式进行1:1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来实施统一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一般情况和疾病史、居室内装修、药物服用史、家族遗传史、父母吸烟和饮酒及职业等情况.结果 经调查发现,白血病影响相关因素为鱼肝油服用史、X射线照射史、家族遗传病史、近1年内感冒史、胎次、居室装修、居室与高压电线间距离,P<0.05;经多因素分析,家族遗传病史(OR=4.5)、居室装修(OR=2.3)、X射线照射史(OR=3.4)、近1年内感冒史(OR=2.7)为白血病患者发病高危因素.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影响环境因素较多,因此需远离高危致病因素,避免患儿发病,同时服用鱼肝油可具有一定保护效果.

    作者:刘胜男;张莹;毕佳琦;何茜;马焜;李百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4例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常规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治疗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治疗干预.结果 常规组脱管2例、皮肤感染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治疗组脱管1例、皮肤感染2例、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常规组注射点出血3例、异位栓塞4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3例;治疗组注射点出血1例、异位栓塞2例、肝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出血2例,常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高于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8%),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73.8%)显著高于常规组(5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在内镜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比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作者:曾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35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术后生存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3年内无病生存,对照组在术后3年内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实验组患者331例,对照组患者24例,其中11例患者死于乳腺癌,3年无病生存率为93.2%,3年总生存率96.9%.②单因素x2检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体质指数(BMI)、绝经状况、Ki-67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是影响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朱玥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CIA及PC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镇痛及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方法,根据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自控静脉镇痛(A组)及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B组),观察两组患者T0、T1、T2、T3点的CD3+、CD4+、CD8+、CD4 +/CD8+及NK细胞,观察术后T2、T3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2、T3点时A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T0点(P<0.05),CD8+明显高于T0点(P <0.05);T1、T2点时B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T0点(P<0.05),而T3点时CD3+、CD4+、CD4 +/CD8+、NK细胞与T0点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D3+、CD4+、CD4 +/CD8+、NK细胞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可以快速恢复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同时不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鸿莉;李玲霞;高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行根治性放疗的6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放疗.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于根治性放疗前1周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样本采集.对比食管癌患者放疗前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对其放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与T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比例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放疗前血清lgG、lgM及l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放疗前有降低趋势,但经统计分析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食管癌患者放疗前CD4+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放疗后CD4+细胞比例较放疗前进一步下降(P<0.05);放疗前食管癌患者CD8+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有所降低(P<0.05);食管癌组CD4 +/CD8+比值在放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放疗前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放疗前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根治性治疗会下调细胞免疫效应水平,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在进行放疗时宜适当应用增强免疫功能类药物,延长化疗间隔,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莉;于荣桓;吴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超在胃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在胃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80例,均采用B超检查并进行分期诊断,且与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B超检查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率分别为81.25% (65/80)、72.5%(58/80)、95.0%(76/80).B超对T1期、N3期的诊断与病理分期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余分期诊断与病理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 B超对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肿大淋巴结及淋巴转移等胃癌分期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为胃癌患者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涛;麦兴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化疗诊治.分析2组患者疼痛缓解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AKP、NRS以及KPS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AKP值、NRS评分以及KPS评分相差不大(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AKP值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著降低,KPS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发生6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3例皮疹,1例发热,5例嗜睡等不良症状;对照组发生5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4例皮疹,2例发热,4例嗜睡.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3~5d后自行消失,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能够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且显著降低AKP值与NRS评分,提高KPS评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苏世先;刘前前;江美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术式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6.35±13.62) min与(153.32±24.05) ml,对照组分别为(123.52±25.74) min与(683.41±58.36)ml,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出现尿潴留与泌尿系感染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术后共出现尿潴留4例,泌尿系感染5例,淋巴囊肿2例,发生率3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3年、5年时的生存率为100.0%、96.7%与93.3%,对照组分别为96.7%、90.0%、90.0%.2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获得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相当的手术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田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S100A8和S100A9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共90例,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S100A8和S100A9的水平;分析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比较随访期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均显著升高(P<0.01).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病理分型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血行转移有关(P<0.01).所有患者6个月定期随访,31例死亡,59例存活;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100A8和S100A9表达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水平均显著升高,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作者:邓丹;李远发;陈瑞红;冯庆;彭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胶质瘤切除,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脑胶质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波;汪平;王宏;樊鑫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表达,并与同期77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53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7.14% (33/70),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其阳性表达率为10.39% (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组中,年龄<50岁与>50岁者P53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3cm及>3 cm的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39.02%、58.62%,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53阳性率分别为59.26%、39.53%,两者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P53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异性作用,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育锋;胡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曲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乳腺癌的疗效及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乳腺癌的疗效及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化疗组、序贯治疗组和同步治疗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相关实验指标[肌钙蛋白(TnI)、前体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髓过氧化物酶(MPO)、胎盘生长因子(PIGF)]进行分析.结果 同步治疗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序贯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P<0.05).3组患者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的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TnI、NT-proBNP、GDF-15、MPO、PIGF的水平均明显升高,但同步治疗组中TnI和MPO的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同步治疗组中TnI、NT-proBNP、GDF-15、MPO、PIGF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和序贯治疗组(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与蒽环类药物同步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对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有利.

    作者:胡月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开腹手术组为31.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复发、转移以及术后2年内生存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尹林;黄客增;蔡尚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同步放化疗后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92.0%,90.0%,98.%)与对照组(88.0%,84.0%,96.0%)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2.0%,8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6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夏杨;吴海根;吴澜;都三平;兰秋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NA-37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iRNA-375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375在67例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结果 采用循环阈值(△Ct)对miRNA-375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食管癌组织△Ct为9.61±1.52,对应正常组织△Ct为10.86±1.44,其中有80.6%的食管癌组织其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2-△△Ct<1).结论 miRNA-375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

    作者:陆翰杰;任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iRNA-25在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miRNA-2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miRNA-25在NSCLC吉非替尼耐药细胞PC9/G及亲本细胞PC9中的表达;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NA-25模拟物或抑制物分别转染PC9和PC9/G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并用Westem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Bim的表达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25是否作用于Bim基因的3'-UTR区预测靶位.结果 miRNA-25在PC9/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是PC9细胞的(7.15±1.26)倍(P<0.01).PC9细胞转染miRNA-25模拟物后,吉非替尼对PC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1),细胞内Bim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5).PC9/G细胞在转染miRNA-25抑制物后,吉非替尼对PC9/G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染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Bim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增高(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Bim是miRNA-25的靶基因.结论 miRNA-25在NSCLC耐药细胞PC9/G中异常高表达,下调其表达可部分逆转细胞耐药性,miRNA-25可能通过作用于Bim参与NSCLC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建英;刘震天;陈颖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种前列腺电切术对老年前列腺癌致膀胱梗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PKRP)对老年晚期前列腺癌致膀胱梗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 收集83例年龄>65岁前列腺癌致膀胱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URP组、TUVP组和PKRP组,术前详细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及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术后2~4h复查.结果 TURP组晚期前列腺癌致膀胱梗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UVP组和PKRP组无改变.结论 TURP会对患者心脏造成损害,TUVP和PKRP则相对安全.

    作者:黄桂晓;甘露;曾静;赵磊;段启林;李伟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115例胃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ⅠB-Ⅲ期胃癌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8例)和单纯化疗组(57例).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进行3个周期的m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放疗.单纯化疗组患者化疗药物及时间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口干、脱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B-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同步放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能够增高患者2年、3年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但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晓滨;祁丽;徐军;陈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bone density,BMD)的变化,以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患者BM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29例,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TEC(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4例、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组33例、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组32例,将未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

    作者:吐尔逊江·艾力;亚迪卡尔·艾力肯;雪来提·派祖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