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与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的关系

施唯;徐冰;毕磊磊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病理分化
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的常规超声(CUS)、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病理分期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 RCCC 的 CUS 及 CEUS 声像图特征,与 TNM 病理分期、Fuhrman 病理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并分析相关性。结果不同 TNM 病理分期,CUS 与 CEUS 在显示坏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220),但在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程度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01)。2种检查方法显示的坏死率与 TNM 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CUS:γ=0.328,P =0.002;CEUS:γ=0.276,P =0.007),而在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程度方面均无相关性。在病理分级Ⅱ级中,CEUS 的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率明显高于 CUS,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P =0.004)。以上 CUS及 CEUS 特征与 Fuhrman 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结论不同 TNM 病理分期 RCCC,具有不同的 CUS 及 CEUS 特征。CEUS 因具有更高的假包膜、血管以及坏死显示率,能为 RCCC 的诊断,尤其是早期 RCCC 的诊断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CMNa、GEMOX 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结束时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P =0.011<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8,P=0.023<0.05)。2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方面,但2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增敏性和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勇;杨荃荃;彭涛;冯俊;吉爽;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内镜甲状腺手术结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治疗组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而对照组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P <0.05)。治疗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有4例,发生率为10.3%。治疗组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24 h 及48 h 的疼痛都明显较低(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不会增加手术难度,但可有效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顺堂;傅向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生存和复发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生存和复发状况。方法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保乳组)50例及改良根治术组(根治组)50例。对比分析保乳术与根治术的手术情况和预后以及影响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根治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保乳术组对乳房外形满意度较高;年龄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能获得良好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

    作者:章骏;赵怡;王群;张舟;邢戍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表浅层膀胱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 组)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 HOLRBT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TURBT 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OLRBT 组出现1例尿路狭窄;TURBT组出现6例闭孔神经反射,4例膀胱穿孔,3例血钠降低,2例尿路狭窄及7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经扩张治疗后痊愈,血钠降低未经特殊处理,3d 内自行恢复。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2.5%、7.5%,行二次钬激光治疗;TU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7.5%、15.0%,改用钬激光治疗。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均低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电切术更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恺;李飞;陆鲲;周德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对并发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行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6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把患者分为3组,A 组26例行 BillrothⅠ式吻合术,B 组22例行 BillrothⅡ式吻合术,C 组16例行 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近期(1个月)、短期(3个月)、远期(6个月)的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体重、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随访发现,消化道重建术后3组患者体重、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P <0.05),B 组、C 组在术后所选时间内比 A 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而 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3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 A 组15.3%、B 组81.8%、C 组81.3%。结论3种消化道重建术对2型糖尿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 Billroth Ⅱ式或 Roux-en-Y 式疗效优于 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与 Roux-en-Y 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与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点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的常规超声(CUS)、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病理分期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 RCCC 的 CUS 及 CEUS 声像图特征,与 TNM 病理分期、Fuhrman 病理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并分析相关性。结果不同 TNM 病理分期,CUS 与 CEUS 在显示坏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220),但在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程度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01)。2种检查方法显示的坏死率与 TNM 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CUS:γ=0.328,P =0.002;CEUS:γ=0.276,P =0.007),而在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程度方面均无相关性。在病理分级Ⅱ级中,CEUS 的假包膜及血供显示率明显高于 CUS,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P =0.004)。以上 CUS及 CEUS 特征与 Fuhrman 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结论不同 TNM 病理分期 RCCC,具有不同的 CUS 及 CEUS 特征。CEUS 因具有更高的假包膜、血管以及坏死显示率,能为 RCCC 的诊断,尤其是早期 RCCC 的诊断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作者:施唯;徐冰;毕磊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KPS 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作用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作用,评估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8月接受宫颈癌筛查的500例女性的临床资料,所有体检者都接受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测假阳性患者有11例,阴道镜检测的特异性为97.39%(412/423),漏诊率为1.00%(5/500);液基细胞学诊断的假阳性患者有15例,由检测结果可知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癌的检测特异性为96.45%(408/423),漏诊率为6.40%(32/500)。结论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较液基细胞学高。

    作者:王清;胡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Hyper-CVAD 方案序贯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 Hyper-CVAD 方案序贯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分为治疗组(Hyper-CVAD 组)12例,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12例,治疗组采用 Hyper-CVAD 方案序贯治疗3~4个周期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取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2例,完全缓解后复发2例;对照组取得完全缓解8例,死于并发症3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4例,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均为33.3%。结论Hyper-CVAD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疗效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何学鹏;楼金星;刘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 NGF 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NGF 的表达,采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 NGF 的浓度,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 NGF 的阳性表达率为70.0%(35/50),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12.0%(6/50)。观察组血清NGF 浓度为(34.0±16.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6.1)pg/ml。肿瘤直径≥5 cm 者 NGF 浓度为(38.4±18.6)pg/ml,显著高于<5 cm 者(26.6±14.3)pg /ml;TNM 分期Ⅰ、Ⅱ期者 NGF 浓度为(25.5±14.6)pg/ml,显著低于Ⅲ、Ⅳ者(39.4±18.7)pg /ml;病理高分化者 NGF 浓度为(24.8±14.7)pg/ml,显著低于低分化者(40.5±18.8)pg/ml;低侵袭者(25.1±15.0)pg /ml 显著低于高侵袭者(39.5±18.5)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NGF 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大、TNM 分期晚、病理分化低及侵袭性高相关。

    作者:魏万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

    目的:评估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方案,对比观察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苏醒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并不大,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呼吸满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七氟醚麻醉方案,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崔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存在问题的研究

    目的:分析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近5年行TCT 宫颈癌筛查诊断中,检查结论为重新取样,需重新取样的原因。制定门诊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标本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实施标准化取样操作规程1年前设为对照组、1年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TCT 检查的重新取样复查率、制片工作人员对标本的评价结果、受检者对 TCT 检查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实施 TCT 宫颈癌筛查50143例,227例受检者出现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率为0.45%,分析重新取样原因主要有:受检者检查前禁忌行为193例(74.01%)、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4例(25.99%);实施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后重新取样复查率为0.2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46%、受检者对TCT 检查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上述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所取标本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可操作性。

    作者:甘穗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贲门癌同步放化疗对比单纯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希罗达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希罗达并同步放疗治疗,其中希罗达的给药剂量按照1000 mg/m 2进行,每天早晚口服1次,连服2周,间隔1周再重复给药;同步进行的放疗为52~54 GY/200 cGY/次,进行6周。对照组患者的放疗同样为52~54 GY/200 cGY/次。观察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患者的1、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7%(P <0.05);实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7%(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骨髓抑制等,2组的不良反应均处于一个可耐受状态。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希罗达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处在一个可耐受的范围。

    作者:邓飞;黄薇隗;李拥军;蔡正斌;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因素,探讨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107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局部复发,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血流影74.8%、暗性液区45.8%、术中见分叶状结构83.2%;病理检查见裂隙状结构61.7%。单因素分析中,阳性手术切缘(P =0.0047)、间质增生(P =0.0021)和组织学类型(P =0.0019)都是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阳性手术残端是唯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RR 0.076;95% CI 0.03~0.752,P =0.035)。间质增生是阳性手术切缘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P =0.03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灶切除术中,获得阴性手术切缘对于良好的局部控制很重要。阳性手术切缘叶状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对恶性肿瘤患者建议及时治疗,定期复查。

    作者:秦悦农;陈莉颖;鲍以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磁共振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 CT 诊断结果和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和准确度。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磁共振和螺旋 CT 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6.70%和80.00%,两者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5.70%,螺旋 CT 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8.60%,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VA 联合MRCP 技术诊断磁共振肝门胆管癌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结论多排螺旋 CT 和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 LAVA 和 MRCP 技术准确率更高。

    作者:张捷;柳建;丁耀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 RCC 患者40例(观察组)和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 RCC 患者3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肾热缺血时间、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3例(7.9%)手术切口感染,观察组未见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1例(2.5%)出现皮下气肿,术后第3天自行消退。术后随访12个月,2组患者手术切缘标本均为阴性,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RCC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前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ER、PR、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患者10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者100例,对300例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行 ER、PR、Ki-67检测。结果癌变组的 ER、PR 的表达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非典型增生组低于正常增生期宫内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仅有少量表达,非典型增生组显著低于癌变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分期中,癌变组 ER、PR 的表达Ⅰ期高于Ⅱ、Ⅲ期,其中Ⅱ期高于Ⅲ期,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ER、PR 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癌,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肌肉浸润深度,无浸润患者 ER 表达与肌肉浸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无浸润患者 PR 表达显著高于肌肉浸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病理分期、肌肉浸润及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同时也可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桦;吴宁;陈樑;徐志红;刘睿倩;孟红;丁兀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LMA、SLIPA、PLMA 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目的:探讨 PLMA 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1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分别为 PLMA 组、SLIPA 喉罩组及 CLMA 组,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气道密封效果、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 >0.05),SLIPA 组喉罩置入容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PLM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气腹后气道吸气峰压(PIP)高于气腹前(P <0.05),PLMA 组气腹前后的气道密封压小于 PIP 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 SLIP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异(P >0.05)。3组喉痉挛、返流、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3种喉罩均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但腹腔镜手术适宜选择密封性更好的 PLMA 喉罩。

    作者:周绍春;周伟;李丹;杨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查体的已婚妇女3478例,其中343例宫颈 TCT 检查阳性患者和262例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患者,均行予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并根据相应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符合率。结果L-SIL、H-SIL 的 DNA 倍体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比 AS-CUS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测阳性率与病理检测阳性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CT 与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郑嵘;徐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