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 NGF 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魏万昆

关键词:NGF, 肝癌, 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探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NGF 的表达,采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 NGF 的浓度,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 NGF 的阳性表达率为70.0%(35/50),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12.0%(6/50)。观察组血清NGF 浓度为(34.0±16.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6.1)pg/ml。肿瘤直径≥5 cm 者 NGF 浓度为(38.4±18.6)pg/ml,显著高于<5 cm 者(26.6±14.3)pg /ml;TNM 分期Ⅰ、Ⅱ期者 NGF 浓度为(25.5±14.6)pg/ml,显著低于Ⅲ、Ⅳ者(39.4±18.7)pg /ml;病理高分化者 NGF 浓度为(24.8±14.7)pg/ml,显著低于低分化者(40.5±18.8)pg/ml;低侵袭者(25.1±15.0)pg /ml 显著低于高侵袭者(39.5±18.5)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NGF 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大、TNM 分期晚、病理分化低及侵袭性高相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湖北省西北地区食管癌合并念珠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抽取湖北省西北地区肿瘤科食管癌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356例食管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合并感染发生率为19.94%。主要易感因素有:年龄>65岁,系统感染病史,免疫力低下、多个周期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长期应用抗菌素。结论年龄因素、合并慢性病、感染因素、化疗方法、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导致食管癌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增强意识,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是及时控制感染的有效途经。

    作者:熊玲;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对并发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行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6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把患者分为3组,A 组26例行 BillrothⅠ式吻合术,B 组22例行 BillrothⅡ式吻合术,C 组16例行 Roux-en-Y 式吻合术。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近期(1个月)、短期(3个月)、远期(6个月)的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 PG)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体重、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随访发现,消化道重建术后3组患者体重、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均有明显下降(P <0.05),B 组、C 组在术后所选时间内比 A 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而 B 组,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3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 A 组15.3%、B 组81.8%、C 组81.3%。结论3种消化道重建术对2型糖尿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且 Billroth Ⅱ式或 Roux-en-Y 式疗效优于 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与 Roux-en-Y 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毒性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及右丙亚胺对蒽环类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防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 TC 方案、EC 方案及 EC +右丙亚胺的治疗方案。以化疗前实施的心脏彩超作为心肌评价标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毒性情况。结果与 TC 组比较,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EC 方案、EC +右丙亚胺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肌毒性影响较为明显(P <0.05)。 EC 与 EC +右丙亚胺组相比,EC +右丙亚胺组心肌毒性降低(P <0.05)。结论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右丙亚胺可能有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

    作者:张剑辉;回天立;栾士超;周宪方;周付荣;张印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

    目的:评估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方案,对比观察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苏醒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幅度并不大,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时间、呼吸满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七氟醚麻醉方案,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崔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效果。分析的结果变量包括分期和病发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激素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中位手术时间为188 min。中位数估计失血量为150 ml,并且平均住院天数为4天。96.2%的患者手术成功。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例。中位随访期为14个月。结论腹腔镜微创能够快速准确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创伤小且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延东;姜训忠;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X 线联合彩超对未扪及肿块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乳腺 X 线联合彩超和单独影像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87例乳腺癌患者均经过乳房 X 光造影(M)和(或)超声(US)检查。以病理结果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 M +US 和单独使用 M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AUC);比较 M +US 与单独使用 M 的活检阳性值(PPV)。结果41例被诊断患有癌症:M +US 诊断8例,单独 US 诊断12例,单独 M 诊断12例,非影像诊断8例(9例乳房间隔癌症)。单独使用 M 的诊断率为7.6/1000,而 M +US 的诊断率提高到11.8/1000,补充率为4.2/1000(95% CI 1.1~7.2;P =0.003)。单独使用 M 的诊断准确率(AUC)为0.78%(95%CI 0.67~0.87),US +M 的诊断准确率为0.91%(95%CI 0.84~0.96, P =0.003),超声补充检测到12例,11例(92%)为浸润性,直径中位大小为10 mm。结论乳腺 X 线联合彩超可明显提高未扪及肿块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汪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较一致的纤维性梭形细胞组成,呈席纹状生长,是1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性骨性肿瘤。结论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与普通性骨化性纤维瘤不同,临床上呈一种进展性生长模式,可以出现侵袭性生长及广泛骨皮质破坏,切除不完全时容易复发。

    作者:聂波;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改变研究

    目的:探讨近10年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5692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共检查出1249例结直肠癌患者(7.96%)。从分期上看,结直肠癌患者的后一个 Dukes 分期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前一个分期的平均年龄,A 期与 B 期的平均年龄均显著低于 C1期、C2期、D 期的平均年龄(P 均<0.05)。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39∶1,从2010年起总体检出率和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呈缓慢增长趋势。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9.54±12.86)岁,从2009年起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呈缓慢增长趋势。从2010年起右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增加,而直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下降。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结直肠癌的总体检出率及女性患者的检出率近年来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有老龄化和发病部位右移的趋势。

    作者:朱双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仅行宫颈锥切术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仅行宫颈锥切术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48例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分成保守组和非保守组两组,比较72例保守组与76例非保守组宫颈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再将非保守组又分为 LEEP 组和 CKC 组,并对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浸润癌等术后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保守组与非保守组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EEP 组与 CKC 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绝经状态、病变范围、内切缘阳性、宫颈管受累、术前 HPV 载量与宫颈锥切术后残留病灶相关(P <0.05);年龄、腺体受累与宫颈锥切术后残留病灶无关(P >0.05)。结论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仅行宫颈锥切术是可行的,并且 CKC 法较 LEEP 法更可靠,绝经状态、病变范围、内切缘阳性、宫颈管受累是手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杨静;熊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浆 FIB 对胃癌的诊断效果

    目的:研究血浆 FIB 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A 组)和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100例(B 组)及同期身体健康人群100例(C 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血浆 FIB 水平以及不同分类下胃癌患者的血浆 FIB 水平。结果相对 B、C 组患者,A 组患者血浆 FIB 浓度显著升高,P <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分期方面,相对Ⅰ、Ⅱ期患者,Ⅲ、Ⅳ期患者的血浆 FIB 水平显著升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 FIB 水平显著升高;在远处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浆 FIB 水平显著升高,P 均<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 FIB 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作为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何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表浅层膀胱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HOLRBT 组)和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 HOLRBT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TURBT 组,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OLRBT 组出现1例尿路狭窄;TURBT组出现6例闭孔神经反射,4例膀胱穿孔,3例血钠降低,2例尿路狭窄及7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经扩张治疗后痊愈,血钠降低未经特殊处理,3d 内自行恢复。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2.5%、7.5%,行二次钬激光治疗;TURBT 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7.5%、15.0%,改用钬激光治疗。 HOLRBT 组1、2年复发率均低于 TURB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电切术更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恺;李飞;陆鲲;周德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静脉化疗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静脉化疗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术后给予门静脉化疗。观察2组 T 细胞亚群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并分析门静脉化疗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 CD3+、CD4+、CD8+及 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化疗是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显著性影响因素(P <0.05)。结论门静脉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提高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及生存率,门静脉化疗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作者:黄梦君;邹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存在问题的研究

    目的:分析门诊行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取样准备及取样过程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近5年行TCT 宫颈癌筛查诊断中,检查结论为重新取样,需重新取样的原因。制定门诊 TCT 筛查宫颈癌患者标本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实施标准化取样操作规程1年前设为对照组、1年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 TCT 检查的重新取样复查率、制片工作人员对标本的评价结果、受检者对 TCT 检查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实施 TCT 宫颈癌筛查50143例,227例受检者出现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率为0.45%,分析重新取样原因主要有:受检者检查前禁忌行为193例(74.01%)、操作人员操作不当34例(25.99%);实施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后重新取样复查率为0.22%,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46%、受检者对TCT 检查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上述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TCT 检查取样标准化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所取标本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化操作程序的可操作性。

    作者:甘穗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ER、PR、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患者10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者100例,对300例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行 ER、PR、Ki-67检测。结果癌变组的 ER、PR 的表达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非典型增生组低于正常增生期宫内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仅有少量表达,非典型增生组显著低于癌变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分期中,癌变组 ER、PR 的表达Ⅰ期高于Ⅱ、Ⅲ期,其中Ⅱ期高于Ⅲ期,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ER、PR 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癌,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肌肉浸润深度,无浸润患者 ER 表达与肌肉浸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无浸润患者 PR 表达显著高于肌肉浸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病理分期、肌肉浸润及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同时也可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桦;吴宁;陈樑;徐志红;刘睿倩;孟红;丁兀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保肢治疗对四肢骨肉瘤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保肢手术治疗原发性远端小腿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骼缺损广泛切除后施行三种类型的重建技术,包括①关节融合术与自体移植术和肿瘤骨移植结合3例,②踝关节保留术中体外照射肿瘤患者5例,③假体2例。结果8例患者连续无病,2例患者死于疾病。1例患者出现远端小腿“跳跃性病变”,术后21个月,需要膝下截肢。其他由 IEIR 移植重建的 MPNST 患者出现双肺多发转移灶无局部复发,广泛切除42个月后病卒。总体生存率为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转移、化疗及Enneking 分期与5年无病生存率(80%)相关。 COX 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及肺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保肢手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皮肤问题3例,感染性不愈合1例,骨折3例;此外假体松动1例。无术后肢痛者。尽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70%),但无因并发症需截肢者。结论尽管并发率较高,但保肢手术是远端小腿肉瘤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保肢手术对骨肉瘤的疗效优于截肢手术治疗。

    作者:周宏斌;秦小容;屈万明;田鹏;望开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LMA、SLIPA、PLMA 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目的:探讨 PLMA 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1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分别为 PLMA 组、SLIPA 喉罩组及 CLMA 组,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气道密封效果、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 >0.05),SLIPA 组喉罩置入容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PLM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气腹后气道吸气峰压(PIP)高于气腹前(P <0.05),PLMA 组气腹前后的气道密封压小于 PIP 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 SLIP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异(P >0.05)。3组喉痉挛、返流、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3种喉罩均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但腹腔镜手术适宜选择密封性更好的 PLMA 喉罩。

    作者:周绍春;周伟;李丹;杨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36例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87例(36.9%)和未输血组149例(63.1%),并系统分析围手术期输血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输血发生率与患者肿瘤大小、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数、TNM 分期及术前贫血紧密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 >0.05)。输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 <0.01),并且输血量越多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但输血时间对其没有影响。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有关,临床实践中应尽量减少输血,合理输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卫;周铃;李敏;孙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阴道超声检查(TVS)和宫腔镜检查(HS),在使用宫腔镜的情况下进行活检,或者术后经病理学确认,详细记录临床结果。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显示:60例诊断为内膜增生,3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6例患者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4例患者诊断为内膜萎缩,并且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有25例,无病变20例;192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增生61例,内膜息肉35例,粘膜下肌瘤25例,内膜癌12例,慢性非特异性内膜炎20例,正常者2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1例为异常;192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未见异常者22例,经病理证实其中18例未见异常。宫腔镜检查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8例为异常;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在宫内膜增生、内膜癌、内膜萎缩的诊断符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对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正常者的诊断符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但超声检查具有有效、简便、经济的特点,病理检查为确诊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李茂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复发生存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复发状况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0例。所有患者行外科治疗。应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独立影响结果的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估计采用 Kaplan-Meier 法,并使用对数秩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素可预测肿瘤复发:CEA,N 分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比例。淋巴结比例相关性强。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比例是肿瘤复发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29,危险比为74.887,95%置信区间1.550~17.011)。术后生存时间为4~12个月,1、3、6、1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22/30)、43.3%(13/30)、30.0%(9/30)和13.3%(4/30)。术后生存时间>12个月的患者1例,无瘤生存;生存时间9个月时2例死于其他原因,8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再发肝转移3例,肝、肺转移2例,腹腔种植转移3例)。结论积极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清扫淋巴结可降低肿瘤复发。

    作者:王鲁英;王秋颖;唐金绍;习举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EGCG 对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侵袭及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体外培养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 EGCG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细胞划痕法和 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经 EGCG 处理后,HeLa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也显著增高;随着 EGCG 浓度升高,VEGF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EGCG 可通过下调 VEGF 蛋白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产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减弱侵袭等作用。

    作者:陈萍;邓守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