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患者10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者100例,对300例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行 ER、PR、Ki-67检测。结果癌变组的 ER、PR 的表达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非典型增生组低于正常增生期宫内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仅有少量表达,非典型增生组显著低于癌变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分期中,癌变组 ER、PR 的表达Ⅰ期高于Ⅱ、Ⅲ期,其中Ⅱ期高于Ⅲ期,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ER、PR 在高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癌,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肌肉浸润深度,无浸润患者 ER 表达与肌肉浸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无浸润患者 PR 表达显著高于肌肉浸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i-67在病理分期、肌肉浸润及分化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同时也可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桦;吴宁;陈樑;徐志红;刘睿倩;孟红;丁兀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近10年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结肠镜检查的15692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共检查出1249例结直肠癌患者(7.96%)。从分期上看,结直肠癌患者的后一个 Dukes 分期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前一个分期的平均年龄,A 期与 B 期的平均年龄均显著低于 C1期、C2期、D 期的平均年龄(P 均<0.05)。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39∶1,从2010年起总体检出率和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呈缓慢增长趋势。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9.54±12.86)岁,从2009年起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呈缓慢增长趋势。从2010年起右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增加,而直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比例缓慢下降。结论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结直肠癌的总体检出率及女性患者的检出率近年来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有老龄化和发病部位右移的趋势。
作者:朱双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扶正抑瘤汤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CD44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实验组在服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的同时,给予扶正抑瘤汤。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的 CD44阳性率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含量,并且记录每个疗程之后的各组数据,连续测量3个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 CD44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2个疗程2组治疗效果不明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个疗程之后,2组患者 CD44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均明显下降,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抑瘤汤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疗效明显,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CD44有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PLMA 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1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分别为 PLMA 组、SLIPA 喉罩组及 CLMA 组,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气道密封效果、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喉罩置入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 >0.05),SLIPA 组喉罩置入容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PLM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气腹后气道吸气峰压(PIP)高于气腹前(P <0.05),PLMA 组气腹前后的气道密封压小于 PIP 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 SLIPA 组和 CLMA 组(P <0.05)。3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异(P >0.05)。3组喉痉挛、返流、咽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3种喉罩均可安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但腹腔镜手术适宜选择密封性更好的 PLMA 喉罩。
作者:周绍春;周伟;李丹;杨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NGF 的表达,采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 NGF 的浓度,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 NGF 的阳性表达率为70.0%(35/50),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12.0%(6/50)。观察组血清NGF 浓度为(34.0±16.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6.1)pg/ml。肿瘤直径≥5 cm 者 NGF 浓度为(38.4±18.6)pg/ml,显著高于<5 cm 者(26.6±14.3)pg /ml;TNM 分期Ⅰ、Ⅱ期者 NGF 浓度为(25.5±14.6)pg/ml,显著低于Ⅲ、Ⅳ者(39.4±18.7)pg /ml;病理高分化者 NGF 浓度为(24.8±14.7)pg/ml,显著低于低分化者(40.5±18.8)pg/ml;低侵袭者(25.1±15.0)pg /ml 显著低于高侵袭者(39.5±18.5)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NGF 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大、TNM 分期晚、病理分化低及侵袭性高相关。
作者:魏万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CMNa、GEMOX 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结束时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P =0.011<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RR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8,P=0.023<0.05)。2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方面,但2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Na、GEMOX 方案介入化学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增敏性和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不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勇;杨荃荃;彭涛;冯俊;吉爽;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能量平台(ForceTriadTM )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将经使用能量平台后行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行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保肛率、用止痛药例数、淋巴结个数、切缘、费用、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方面。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用止痛药例、费用、和无瘤生存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淋巴结个数、切缘阳性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能量平台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使用改善了手术难度、手术止血困难,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炳军;郝晓妍;苏毅;张卫群;艾尼?沙塔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 VAS 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KPS 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荃荃;李志勇;苟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查体的已婚妇女3478例,其中343例宫颈 TCT 检查阳性患者和262例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患者,均行予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并根据相应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符合率。结果L-SIL、H-SIL 的 DNA 倍体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比 AS-CUS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检测阳性率与病理检测阳性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CT 与 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 联合 DNA 倍体细胞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应用效果显著,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郑嵘;徐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仅行宫颈锥切术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48例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分成保守组和非保守组两组,比较72例保守组与76例非保守组宫颈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再将非保守组又分为 LEEP 组和 CKC 组,并对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浸润癌等术后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保守组与非保守组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EEP 组与 CKC 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绝经状态、病变范围、内切缘阳性、宫颈管受累、术前 HPV 载量与宫颈锥切术后残留病灶相关(P <0.05);年龄、腺体受累与宫颈锥切术后残留病灶无关(P >0.05)。结论宫颈外切缘阳性的 CINⅢ患者仅行宫颈锥切术是可行的,并且 CKC 法较 LEEP 法更可靠,绝经状态、病变范围、内切缘阳性、宫颈管受累是手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杨静;熊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加中药调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评分、3年复发转移率、满意度、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 EORTC QLQ-C30评分改善不明显,而治疗组改善明显;治疗组在治疗后1、2年EORTC QLQ-C30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转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第3年治疗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在 VAS 和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和发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减少复发转移率、住院和发热天数,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体外培养宫颈癌 HeLa 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 EGCG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细胞划痕法和 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经 EGCG 处理后,HeLa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也显著增高;随着 EGCG 浓度升高,VEGF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EGCG 可通过下调 VEGF 蛋白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产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减弱侵袭等作用。
作者:陈萍;邓守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希罗达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希罗达并同步放疗治疗,其中希罗达的给药剂量按照1000 mg/m 2进行,每天早晚口服1次,连服2周,间隔1周再重复给药;同步进行的放疗为52~54 GY/200 cGY/次,进行6周。对照组患者的放疗同样为52~54 GY/200 cGY/次。观察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患者的1、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7%(P <0.05);实验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5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7%(P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液毒性、骨髓抑制等,2组的不良反应均处于一个可耐受状态。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希罗达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1、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处在一个可耐受的范围。
作者:邓飞;黄薇隗;李拥军;蔡正斌;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约60%的患者,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然而,粒子辐射目前已被公认具有致癌性,能够导致许多放疗诱发的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RIS),包括头颈部放疗诱发肉瘤( radiation-induced sarcoma of head and neck , RISHN )[1]。RISHN 是一种头颈部接受放疗后远期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低,但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且发生率在逐渐增高,目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 RISHN 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韦正波(综述);许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阴道超声检查(TVS)和宫腔镜检查(HS),在使用宫腔镜的情况下进行活检,或者术后经病理学确认,详细记录临床结果。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92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显示:60例诊断为内膜增生,3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6例患者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4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4例患者诊断为内膜萎缩,并且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有25例,无病变20例;192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内膜增生61例,内膜息肉35例,粘膜下肌瘤25例,内膜癌12例,慢性非特异性内膜炎20例,正常者2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1例为异常;192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未见异常者22例,经病理证实其中18例未见异常。宫腔镜检查诊断内膜病变1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68例为异常;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在宫内膜增生、内膜癌、内膜萎缩的诊断符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对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正常者的诊断符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但超声检查具有有效、简便、经济的特点,病理检查为确诊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
作者:李茂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126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广泛切除术中对盆腔神经不做特殊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广泛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膀胱容量以及拔除尿管时间;手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膀胱容量以及拔除尿管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泌尿系统感染、手术感染、体重下降、排尿困难、腹部胀气、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4.50%,观察组为9.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保留盆腔神经的处理方式与不保留的处理方式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改善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桂定清;戚瑞红;何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行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择行胃癌开腹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观察组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数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也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清除淋巴结总数差异无显著性,P >0.05;第一、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上切端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观察组下切端距离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 D2根治术能够有效治疗胃癌,操作安全、有效,创伤较小,近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江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肺癌酪氨酸激酶 ALK、ROS1、RET 融合基因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10例肺癌肿瘤组织标本中 ALK、ROS1、RET 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ALK、ROS1、RET 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LK、ROS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与 RET 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所有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未发现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的基因突变同时发生的情况;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性别、年龄(岁)、抽烟史、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K、ROS1、RET 突变阳性患者临床病理类型上有各自特征,三种基因在肺癌的表达中相互排斥。
作者:潘放;任庆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乳腺肿瘤的正确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乳腺肿瘤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维彩超诊断乳腺小肿瘤准确率为86.44%(102/118)。乳腺癌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良性肿瘤组(8.45±0.21 vs 10.42±3.22,15.42±0.59 vs 20.61±4.53)s,明显减退时间明显长于良性肿瘤组(64.25±15.68 vs 53.03±13.52)s,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51.59±3.29 vs 11.02±5.72)dB。结论乳腺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提高乳腺小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采用外侧斜方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例确诊为口腔癌及口咽癌患者(舌癌2例,颊癌1例,口咽癌2例,口底癌1例,临床分期 T1-4 N1-2 M0),全部行肿瘤切除及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沿颈淋巴清扫下缘切口向外设计外侧斜方肌皮瓣,采用该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除1例修复舌体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皮瓣萎缩外,其余5例在外形和功能上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未能按医嘱行术后放疗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其余5例患者术后追加放疗和(或)化疗,随访5~30个月,无复发。结论外侧斜方肌皮瓣是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术后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伟城;吴泽键;陈伟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