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员;马杰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效果. 方法 取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并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分离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取杀伤细胞;两者共培养后流式细胞鉴定表型,采用MTT法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内树突前体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之后获得了成熟的树突细胞,培养9 天以后获得树突细胞表明标志物CD83、CD80、CD86 和MHC-II相关分子HLA-DR比培养前显著增高( P<0.05);培养2周之后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与杀伤细胞单独培养比较CD3+、CD4+、CD8+数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抑制作用,杀伤力大于单纯使用杀伤细胞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具有联合增效的作用,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树突前体细胞可以诱导培养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成熟的树突细胞联合杀伤细胞可以促进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力,两者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具有协同增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罗敏;张娟;薛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临床Ⅰ/Ⅱ期NSCLC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122例,其中65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VAST组) ,56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 记录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评价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患者1年、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 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较,VAS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VAST组优于开胸组(P<0.05). VAST组2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胸组(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佳,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对患生活质量,对改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容宇;郝雁冰;陈万生;李彦明;魏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转移性结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赛福丁·克尤木;布力布·吉力斯汉;唐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 NPSRH)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NPSRH的ⅠB1期和ⅠB2期的宫颈癌患者的资料. 结果 输血人数比例与BMI、FIGO分期病理类型有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不明显. 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ⅠB1期和ⅠB2期5年无病存活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COX多因素分析发现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与FIGO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新辅助化疗密切相关(P<0.05). 结论 腹腔镜NPSRH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增加,但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作者:胡玲;姜玲;胡姣;兰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其手术方案的关系. 方法 202例T2期肾肿瘤患者,其中根治性切除术(RN)122例,部分肾切除术(PN)80例. 中位随访41.5个月. Kaplan-Meier分析比较整个队列和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总生存( OS) ,癌症特异性生存( CS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 采用Cox比例风险分析PFS和OS的相关性. 结果 RN 患者和PN 患者的RENAL 评分无显著差异. RN 和 PN5 年PFS 分别为69.8%和79.9%( P =0.115),CSS分别是82.5%和86.7%(P=0.407),OS分别为80.0%和83.3%(P=0.291). Cox回归显示手术方式的不同与PFS无相关性. RENAL评分≥10分患者的PFS更短(风险比6.69,P=0.002). Kaplan-Meier分析RN患者和PN患者PFS无组间差异,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PFS无组间差异. 其次,OS在T2a和T2b肿瘤患者之间无差异;RENAL得分≥10的患者更容易死亡或死于其他病因(P<0.001). 结论 PN手术可能对T2期肾肿瘤患者有效.
作者:王耀一;张月;赵御森;胡振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单纯化疗与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57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6个周期XP方案(希罗达2 000 mg/m2 d1~14+顺铂60 mg/m2 d1 q3w). 同步放化疗组(第一阶段:2个周期XP方案化疗、第二阶段:放疗+希罗达1 650 mg/m2 5w、第三阶段:2个周期XP方案化疗). 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28例患者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5.0%、64.3%、57.1%、46.4%;单纯化疗组29例患者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65.5%、51.7%、32.1%、21.4%,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且以1、2度为主,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可耐受. 结论 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组1、2、3、5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且3、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熊戴群;罗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化疗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D-二聚体水平、心血管疾病以及血黏稠度水平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黏稠度水平是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因素( OR=10 .620 ). 结论 具有较高血黏稠度水平的肺癌化疗患者并发VTE的风险性大,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该采用规范性的血栓预防措施.
作者:彭海员;马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4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贫血199例,贫血发生率为43.3%. 大便隐血阳性、右半结肠癌、低白蛋白水平及高TM分期与贫血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与贫血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性贫血与大便隐血、分期、肿瘤部位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葛永康;宿冬远;赵建昌;余华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分析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直肠、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 结果 Ⅰ期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手术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低血钾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陈建新;乔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情况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中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影响,比较2组患者研究前( 0个月)和复查史的HP感染率变化,比较患者复查时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 2组患者1年内的癌前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后,观察组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尽管质子泵抑制类药物疗效显著,但长期的应用可能导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提高,故临床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刘莹;蒋敦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246例乳腺肿瘤患者,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阻力指数等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乳腺癌良性患者与恶性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在形态首发规则、是否具有钙化、边界是否清晰、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具有血流信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Vmax、RI数值明显小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Adler半定量的分级状况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比较具有较大差异,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以0级、1级为主,恶性肿瘤以2级、3级为主要血流分布. 良恶性肿瘤患者彩色血流分级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 结合病理结果显示:超声诊断良性肿瘤准确率为94.61%(193/204),误诊率为5.39%(11/204);超声诊断恶性肿瘤准确率为88.10%(37/42),误诊率为11.90%(5/42);超声总诊断率为94.50%(230/246),误诊率5.50%(16/246). 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为临床诊断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诊断手段.
作者:周静;刘丹;彭莉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对放疗肺损伤患者肺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118例中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散结中药. 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TNF-α,IL-1,TGF-β1、MMP-9)水平. 结果 2组放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治疗组肺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放疗前,2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和炎症因子(TNF-α,IL-1,TGF-β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放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损伤评分、TNF-α,IL-1,TGF-β1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在不影响放疗疗效的基础上降低肺损伤发生率,提高了肺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TNF-α,IL-1,TGF-β1和MMP-9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涂德军;洪俊强;张启龙;杨青艳;李彦;郭裕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有无输血记录分为A组29例(48%)患者接受输血,B组31例(52%)没有接受输血. 所有患者均服用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和替加氟脲嘧啶). 对临床预后因素,包括输血进行多因素分析. 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探讨输血的免疫抑制效果. 结果 A组5年生存率为48.8%,B组为66.9%(P<0.01). 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患者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后,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胃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的显著因素. 然而,CD4 +/CD8 +在手术后3个月,输血组显著低于非输血组. 结论 围术期输血患者的CD4 +/CD8 +显著低于非输血患者,能够引起免疫抑制.
作者:高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于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行穿刺活检的肺癌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2组,各36例. B超组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CT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结果 CT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100.0%,B超组为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组的肺癌检出率为91.7%,而B超组的肺癌检出率为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CT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 .2%,在B超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 .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穿刺过程中CT组的气胸、痰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超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癌中的诊断有很好的定位价值,可以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有利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检测,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左敬全;史永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是为常见的一种,如不及时控制,很容易造成婴幼儿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毁容、面部缺陷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心理及精神带来严重的伤害[1]. 我院运用小针电凝对体表血管瘤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涂清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病理参数和染色体13q14.3缺失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33例术后进行化疗的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6、MUMl和P53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13q14.3. 结果 33例BL临床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期16例、无法分期5例;随访时间为4~120个月,其中生存27例、死亡6例(均为Ⅲ或Ⅳ期);临床分期为进展期(P=0.024)和低白蛋白血症(P=0.053)者预后相对较差;bcl-6、MUMl和P53阳性率分别为90.9%(30例)、21.2%(7例)、30.3%(10例),其表达均与预后无关(P>0.05). 染色体13q14.3缺失8例,与染色体13q14.3正常者相比,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137). 结论 儿童BL的预后与临床分期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染色体13q14.3缺失和其免疫表型与其预后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慧;黄传生;刘志良;杨文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首先按研究对象分为4组:卵巢肿瘤31例,宫颈肿瘤44例,子宫肿瘤25例,阴道肿瘤13例. 全部患者行超声波 、MRI及64排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研究64排CT对妇科肿瘤诊断的价值. 然后观察44例宫颈肿瘤患者的超声波、MRI、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64排CT对宫颈肿瘤定性及分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64排CT对妇科卵巢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阴道肿瘤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依次为:87.1%、88.6%、84.0%、84.6%;对妇科宫颈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72.8%、检出率为86.4%,对Ⅱb期以上(含Ⅱb期)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0.0%、检出率为100.0%. 64排CT对妇科肿瘤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价值均优于超声波和MRI. 结论 64排CT图像的分辨率高、直观性强,价格适中,对妇科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东梅;宋萌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高危MDS患者24例,随机分为HAG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 HAG组采用HAG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 化疗前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骨髓等变化,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性别、体质量( BMI)、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应激状态、高血压、职业、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民族、糖尿病史、冠心病史、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HAG组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高危MDS患者.
作者:高晓冬;韩凤山;邹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共计432例,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32例观察组对象中,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21例,发病率4.86%;对年龄、民族、体重指数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族病史、饮酒、吸烟、饮食、情绪控制、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溃疡程度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影响因子;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胃癌合并胃溃疡发热发病率显著增高. 结论 中年、少数民族、消瘦、文化程度低、有家族病史、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刺激性饮食、不良情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大面积溃疡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发生.
作者:李俊成;高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