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在非小细胞肺患者围术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经穿刺或纤支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行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剂量CT扫描.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前肺癌征象的显示状况、图像质量以及剂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低剂量CT扫描后,显示具有钙化、坏死、细短毛刺、分叶、磨玻璃、空泡、血管集束及胸膜凹陷等肺癌征象分别有8例、10例、21例、18例、5例、4例、13例与14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低剂量CT扫描后,37例图像质量为优,3例图像为良,0例图像为差;对照组患者31例图像质量为优,6例图像为良,3例图像为差. 两组患者的CT图像的质量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CTDIvol的范围为(10.135 ±1.453)mGy,DLP的范围为(98.125 ±15.515)mGy/c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TDIvol与DLP剂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经低剂量CT扫描后,显示患有肺炎、胸腔积液、气胸、骨断裂、软组织损伤的例数分别有13例、11例、8例、5例、7例与3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剂量CT扫描能够显示较为清晰的钙化、坏死、细短毛刺等术前肺癌征象,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术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伟;曹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化疗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D-二聚体水平、心血管疾病以及血黏稠度水平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黏稠度水平是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因素( OR=10 .620 ). 结论 具有较高血黏稠度水平的肺癌化疗患者并发VTE的风险性大,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该采用规范性的血栓预防措施.
作者:彭海员;马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效果. 方法 取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并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分离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取杀伤细胞;两者共培养后流式细胞鉴定表型,采用MTT法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内树突前体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之后获得了成熟的树突细胞,培养9 天以后获得树突细胞表明标志物CD83、CD80、CD86 和MHC-II相关分子HLA-DR比培养前显著增高( P<0.05);培养2周之后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与杀伤细胞单独培养比较CD3+、CD4+、CD8+数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抑制作用,杀伤力大于单纯使用杀伤细胞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具有联合增效的作用,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树突前体细胞可以诱导培养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成熟的树突细胞联合杀伤细胞可以促进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力,两者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具有协同增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罗敏;张娟;薛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临床Ⅰ/Ⅱ期NSCLC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122例,其中65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VAST组) ,56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 记录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评价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患者1年、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 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较,VAS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VAST组优于开胸组(P<0.05). VAST组2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胸组(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佳,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对患生活质量,对改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容宇;郝雁冰;陈万生;李彦明;魏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无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70例,等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 K组)及单纯放化疗联合方案(H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K组高于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Th-17频数比例、CD4+CD25+Tregs频数比例、IL-1、IL-6及TNF-ɑ含量H组均明显高于K组(P<0.05). 不良反应K组明显少于H组(P<0.05),不良反应严重程度K组与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患者较单纯应用放化疗疗效更好,且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因而可以作为无法手术食管癌患者保守治疗的选择之一.
作者:蔡茂怀;柏会明;仇红艳;刘菊林;张景慧;孙小兵;王风歧;徐寿华;周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其手术方案的关系. 方法 202例T2期肾肿瘤患者,其中根治性切除术(RN)122例,部分肾切除术(PN)80例. 中位随访41.5个月. Kaplan-Meier分析比较整个队列和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总生存( OS) ,癌症特异性生存( CS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 采用Cox比例风险分析PFS和OS的相关性. 结果 RN 患者和PN 患者的RENAL 评分无显著差异. RN 和 PN5 年PFS 分别为69.8%和79.9%( P =0.115),CSS分别是82.5%和86.7%(P=0.407),OS分别为80.0%和83.3%(P=0.291). Cox回归显示手术方式的不同与PFS无相关性. RENAL评分≥10分患者的PFS更短(风险比6.69,P=0.002). Kaplan-Meier分析RN患者和PN患者PFS无组间差异,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PFS无组间差异. 其次,OS在T2a和T2b肿瘤患者之间无差异;RENAL得分≥10的患者更容易死亡或死于其他病因(P<0.001). 结论 PN手术可能对T2期肾肿瘤患者有效.
作者:王耀一;张月;赵御森;胡振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效果. 方法 对70例NSCLC患者采用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进行动静脉全身化疗治疗. 给予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的引导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化疗,结合静脉滴注化疗药物. 同时给予水化、护肝,5-HT3 受体抑制剂防治呕吐等对症处理. 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解剖分型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70例NSCLC患者中CR 5例,PR 38例,SD 19例,PD 8 例,总有效率为61.4%. GP方案在治疗不同类型的晚期NSCLC时,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央型肺癌75.0%,周围型肺癌36.8%;肺磷癌69.7%,肺腺癌43.3%. 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24,P=0.046);肺磷癌和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41,P=0.037). 有23%的患者有Ⅱ度以上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而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也仅是Ⅰ~Ⅱ度,但发生胸痛的患者有46例,其中32 例是Ⅰ度,程度较轻. 结论 吉西他滨和顺铂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对中央型肺癌、肺鳞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作者:魏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高危MDS患者24例,随机分为HAG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 HAG组采用HAG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 化疗前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骨髓等变化,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性别、体质量( BMI)、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应激状态、高血压、职业、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民族、糖尿病史、冠心病史、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HAG组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高危MDS患者.
作者:高晓冬;韩凤山;邹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 NPSRH)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NPSRH的ⅠB1期和ⅠB2期的宫颈癌患者的资料. 结果 输血人数比例与BMI、FIGO分期病理类型有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不明显. 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ⅠB1期和ⅠB2期5年无病存活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COX多因素分析发现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与FIGO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新辅助化疗密切相关(P<0.05). 结论 腹腔镜NPSRH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增加,但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作者:胡玲;姜玲;胡姣;兰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发生腹腔转移的预防效果及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37例接受了根治性切除且行腹腔灌洗,33例接受了根治性切除非腹腔灌洗. 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对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和复发模式进行了分析. 结果 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10(1~33)个月和15(2~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1(3 ~45)个月. 腹腔灌洗患者的1-,2-,3-和4 年生存率分别为63.8%,58.6%,25.4%和10.7%. 非腹腔灌洗患者均有复发,30例(90.9%)有腹腔扩散. 33例患者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43.2%,45.9%,5.4%和0%.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Ⅳ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预后较差. 结论 腹腔灌注灌洗疗法对胃癌细胞腹腔转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在临床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振海;冯起校;峗淑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50例早期( TNMⅠ/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分别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指标、远期生存指标和手术的安全性. 结果 胸腔镜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胸腔镜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达到相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国;鄂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YFRA21-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晚期肺癌患者14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所得样本的血清CYFR21-1水平进行检测,将CYFRA21-1水平升高患者纳入高水平组81例,未升高患者纳入低水平组67例. 结果 化疗前与化疗2个周期时,高水平组患者CYFR21-1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患者,而经过化疗,高水平组患者的CYFR21-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过化疗后,低水平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高水平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YFRA21-1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指标,也能够对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张旭峰;郭志强;王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在早期直肠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选取早期直肠癌患者26例和21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Mason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转归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早期直肠癌患者实施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进行局部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龙煊;赵平武;李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共计432例,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32例观察组对象中,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21例,发病率4.86%;对年龄、民族、体重指数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族病史、饮酒、吸烟、饮食、情绪控制、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溃疡程度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影响因子;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胃癌合并胃溃疡发热发病率显著增高. 结论 中年、少数民族、消瘦、文化程度低、有家族病史、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刺激性饮食、不良情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大面积溃疡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发生.
作者:李俊成;高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及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d、3d、7d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d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观察组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波动均相对更小,从而肯定了本术式在控制患者的疼痛应激、炎性应激及创伤程度中的效果.
作者:高强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α和β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表达水平.结果 两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于细胞核内,其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4.09%,ERβ阳性表达率为86.36%;ERα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期晚的患者(9.38%>0.00%,χ2 =12.121,P<0.01);高分化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14.29%>3.00%>0.00%,χ2 =14.756,P<0.01). ERβ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低(78.12%,χ2 =10.732,P=0.01),腺癌及高分化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β具有更高表达率(70.7%,χ2 =7.749,P=0.02;83.3%,χ2 =12.738,P<0.01). 结论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转移性结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赛福丁·克尤木;布力布·吉力斯汉;唐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健康志愿供髓者作为对照组. 2组都进行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因子、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 结果 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髓象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匀;核分叶过多、形态异常;染色质粗糙,网状排列;巨核细胞出现淋巴样小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圆核小巨核.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TNF-α和IL-4值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的RET、RET%、IRF、MFR、HFR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F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较早预知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判定对制定治疗方案和临床指导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刘晓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首先按研究对象分为4组:卵巢肿瘤31例,宫颈肿瘤44例,子宫肿瘤25例,阴道肿瘤13例. 全部患者行超声波 、MRI及64排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研究64排CT对妇科肿瘤诊断的价值. 然后观察44例宫颈肿瘤患者的超声波、MRI、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64排CT对宫颈肿瘤定性及分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64排CT对妇科卵巢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阴道肿瘤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依次为:87.1%、88.6%、84.0%、84.6%;对妇科宫颈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72.8%、检出率为86.4%,对Ⅱb期以上(含Ⅱb期)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0.0%、检出率为100.0%. 64排CT对妇科肿瘤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价值均优于超声波和MRI. 结论 64排CT图像的分辨率高、直观性强,价格适中,对妇科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东梅;宋萌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鼻咽癌患者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T分期等与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 结果 鼻咽癌患者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都对患者淋巴结转移产生影响,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与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相关.
作者:姚行齐;杨长亮;阳光;杨岳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