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6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张明晖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卡铂, 吉西他滨, 疗效
摘要:目的 探究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6例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单双号,均分为观察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联合化疗,全组共进行了280个周期,无患者出现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2组患者KPS下降与无下降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FISHER精确检验,观察组RR、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瘤病灶局部复发、转移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M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微、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普通内镜、NBI和染色内镜对106例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内镜观察下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并将NBI放大内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病变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I对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清晰度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BI对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和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均显著高于染色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内镜与染色内镜对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痛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清晰度高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对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磊;占强;王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AURKA T91A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AURKAT91A基因多态性在维、汉民族乳腺癌中的分布的差异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检测192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健康者及254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00例健康者AURKA T91A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汉两民族中分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组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人群较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减低(OR=0.740,95% CI =0.558-0.982,P=0.037).汉族乳腺癌组中,AA vs.TT、AA vs.(TT+TA)、TTvs.(TA +AA)3种遗传模型都没有显示出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结论 AURKAT91A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可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因子.

    作者:李姗;李妍;赵振慧;杨顺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肿胀液溶脂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佳术式.方法 将6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肿胀液溶脂组(32例)和传统组(3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转移数目等临床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转移数目和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溶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中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溶脂组患者上肢水肿和前臂内侧麻木疼痛比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举肩障碍率、皮下积液率和皮瓣坏死率虽低于传统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患者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溶脂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比较,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肿胀液溶脂法清扫腋窝淋巴结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乃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情况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情况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TACE治疗术后1~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行CT、MRI检查,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结果.结果 MRI对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 (P <0.05).CT检出病灶37处,MRI检出病灶45处(100%),诊断准确率82.4%,灵敏度97.4%,特异度38.5%,阳性预测值=82.2%;阴性预测值=83.3%.MRI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T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MRI的小短径明显小于CT(P<0.05).结论 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残存、复发方面优于CT.

    作者:潘兴朋;丁峰;邵毅;程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晚期GC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健脾消癥滋生汤联合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A724、CA199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规范化化疗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晚期GC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房玮;吴红卫;李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胰腺癌术后肠道通透性与免疫功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胰腺癌术后肠道通透性与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行胰腺癌手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术后给予Aln-Gln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3、5d血浆Gln浓度,术前1d、术后第5d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术前1d、术后第1、5d的HLA-DR和TLC.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5d血浆Gln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第5d血浆DAO浓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第5d尿L/M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d的HLA-DR和TLC明显高于术后第1d(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n-Gln应用于胰腺癌术后可有效提高并维持血浆Gln浓度,维护肠屏障功能,改善其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蔡斌;董朝妮;代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疗剂量强度对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肺癌患者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单药方案二线化疗.采用实体瘤化疗疗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各化疗剂量强度引发肺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根据患者化疗的相对剂量强度,分为低剂量组(<0.65),中剂量组(0.66 ~0.74),高剂量组(≥0.75).其中,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69.52%,中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57.44%,低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40.63%.高剂量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数目下降,胆红素水平升高,转氨酶升高,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为45.71%,中剂量组为28.72%,低剂量组为25.00%;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随访3年发现,高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60.95%、28.57%,中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03%、46.15%、16.41%,低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38.54%、11.46%.高剂量组1年生存率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2年、3年生存率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 高剂量强度的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肺癌患者近期疗效.但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化疗剂量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

    作者:李晓琴;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刘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目的 研究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癌症特定存活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2012年、2013年及2014年3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1.9%、79.5%和76.7%,3年膀胱保留无进展生存期率分别为75.5%、64.9%和57.8%.但是,年龄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无相关性.疾病进展和复发主要集中在第1年(分别为70%和65%)随后比率稳定升高.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可靠治疗方法,且瘤床活检呈阴性.

    作者:王定勇;邓金华;郭霖森;田峰;王魏龙;赵修民;凡中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6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6例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单双号,均分为观察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联合化疗,全组共进行了280个周期,无患者出现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2组患者KPS下降与无下降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FISHER精确检验,观察组RR、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瘤病灶局部复发、转移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M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微、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均为透明血管型.免疫组化无特征性改变;EBER原位杂交示2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均阳性.2例中有1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结果为手术切除后痊愈,未复发.结论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韩鸿雁;李晓兵;张博;邵云;王怀涛;许春伟;张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步化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癌肿的控制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数据支撑.方法 将78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结果 研究组CR 16例,PR 20例,有效率为92.3%(36/39);对照组CR 12例,PR 19例,有效率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局控率为84.6%(33/39),对照组为76.9%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79.5%(31/39),对照组为71.8% (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Ⅱ度及以上发生率为79.5%,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研究组Ⅱ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8.7%,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相较于单纯放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抗癌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金平;尤传文;陆坤;朱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36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者(肝炎组)、47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46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4组入选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4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AUC和95%置信区间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单独检测Se、Sp、Ac、+PV、-PV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与AFP联合检测Se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但Sp、Ac、+PV均明显低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P73在诊断HBsAg阳性肝病严重程度上有良好指示效果,可作为临床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可靠标志物,联合血清AFP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敏感度.

    作者:彭经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替吉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亚叶酸钙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佳,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良好.

    作者:谢小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网、维普、万方、CNKI等中外数据库中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GP方案和PP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副作用方面,PP方案的血液毒性要小于GP方案.结论 G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近,但PP方案的副作用较GP方案小.

    作者:陈毅鹏;陈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K、MVD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idkine,MK)、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变化.方法 临床纳入宫颈鳞癌患者35例,患者均给予顺铂+平阳霉素进行NACT.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ACT前后肿瘤组织中MK以及CD34的表达.结果 患者接受NACT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5例,总有效率(CR+ PR) 82.86%.NACT前后,患者MK表达分别为74.28%、31.43%;MVD水平分别为(24.63±9.15)、(16.55±7.58).NACT前后MK及MVD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组NACT前后,患者MK表达分别为75.86%、31.0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无效组NACT前后患者MK表达分别为66.67%、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效组和有效组NACT前后,患者MV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T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其能够降低MK与MVD水平.NACT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而通过检测MK在NACT前后的表达变化能够协助预测NACT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全脑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颅脑多发性转移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组和常规全脑放疗组,每组各30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强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常规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4/30,46.7%)明显高于调强组(3/3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调强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 square=4.742,P=0.0294).结论 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手段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全脑放射治疗手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海亭;张涛;沈曼曼;杨恕宁;张旭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及对癌症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研究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以及癌痛控制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34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严格按WHO三阶梯止痛治疗,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癌症患者72 h的疼痛控制率,以及癌痛控制后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规范化癌痛治疗72 h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其中中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6.02%,重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3.10%.规范化癌痛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自杀倾向率显著降低(P<0.05),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显著提高(P<0.05).同时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也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上,患者的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好转(P<0.05),食欲状态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者家属的睡眠、食欲、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4个方面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疼痛.癌痛控制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陶海云;屈中玉;万里新;魏光敏;王启船;盛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其应用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3例肺癌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3%、16.5%、2.9%,中位生存期17.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脑转移、胸腔积液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相关;Cox回归多元分析显示:脑转移、治疗方式及TNM分期与其预后有关,而吸烟史、病理类型、胸腔积液与其预后无关.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脑转移、治疗方式及TNM分期可作为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赵成;白帅婷;方文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析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 多形性腺瘤110例,腺样囊腺癌50例,腺癌20例,多形性腺癌14例,其他类型者6例;患者性别、眼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主诉、肿瘤性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见于30岁以下患者、有眼球突出、无痛等情况.良性肿瘤98例(49.0%),眼球突出<4 mm,轻度复视,眼球轻度移位,CT特征为肿瘤向四周扩散不显著,眼眶X线特征为侵蚀眶骨不显著;恶性肿瘤102例(51.0%),眼球突出度>4 mm,显著复视,眼球移位、复视显著,CT特征向眶部蔓延,眼眶X线特征为边缘不规则,侵蚀眶骨显著.结论 泪腺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类型为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腺癌,多见于30岁以下者、无痛,该病随着肿瘤性质的不同其临床特征也有一定差异,需根据影像学、临床病理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胡卫群;刘钊臣;张丹娜;蔡佳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术后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术后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周期为28天.结果 治疗组术后28天内的脱发、肝功能异常、头痛呕吐、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MGMT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MGM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3±2.1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33±2.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能降低机体血清MGMT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田德洲;董永军;唐韬;朱强;强京灵;李泽新;胡国良;吴生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