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胀液溶脂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疗效的影响

杨乃久

关键词:肿胀液溶脂法,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佳术式.方法 将6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肿胀液溶脂组(32例)和传统组(3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转移数目等临床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转移数目和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溶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中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溶脂组患者上肢水肿和前臂内侧麻木疼痛比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举肩障碍率、皮下积液率和皮瓣坏死率虽低于传统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患者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溶脂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比较,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肿胀液溶脂法清扫腋窝淋巴结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大力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索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7例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3例接受含培门冬酶的SMILE方案化疗,34例接受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标准SMILE方案化疗,定期监测所有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乳酸脱氢酶、血淀粉酶及血糖.结果 培门冬酶方案化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61.5%和76.9%)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组(58.8%和7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培门冬酶的SMILE方案化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未增加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取得与标准SMILE化疗方案近似的疗效.

    作者:杨凯;何学鹏;楼金星;刘晓东;郭智;张媛;陈鹏;陈惠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CA125水平动态变化与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水平动态变化与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4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新辅助化疗每疗程化疗后3周、肿瘤细胞减灭术前及手术后7 ~ 14天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CA125半衰期、新辅助化疗第1个疗程化疗后CA125下降率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77.5%患者的肿瘤细胞减灭率达到满意,中位总生存期为26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25.7%;无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2.2%.CA125半衰期<15天组或CA125下降率≥70%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分别显著高于CA125半衰期≥15天组和CA125下降率<70%组(P<0.05),术前CA125< 110 U/ml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术前CA125≥110 U/ml组患者.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细胞减灭术效果和CA125下降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A125半衰期、新辅助化疗第1个疗程后CA125下降率,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马宇毅;唐在婕;罗业琳;郭梓耘;王杰;蔡永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析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 多形性腺瘤110例,腺样囊腺癌50例,腺癌20例,多形性腺癌14例,其他类型者6例;患者性别、眼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主诉、肿瘤性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见于30岁以下患者、有眼球突出、无痛等情况.良性肿瘤98例(49.0%),眼球突出<4 mm,轻度复视,眼球轻度移位,CT特征为肿瘤向四周扩散不显著,眼眶X线特征为侵蚀眶骨不显著;恶性肿瘤102例(51.0%),眼球突出度>4 mm,显著复视,眼球移位、复视显著,CT特征向眶部蔓延,眼眶X线特征为边缘不规则,侵蚀眶骨显著.结论 泪腺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类型为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腺癌,多见于30岁以下者、无痛,该病随着肿瘤性质的不同其临床特征也有一定差异,需根据影像学、临床病理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胡卫群;刘钊臣;张丹娜;蔡佳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36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者(肝炎组)、47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46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4组入选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4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AUC和95%置信区间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单独检测Se、Sp、Ac、+PV、-PV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与AFP联合检测Se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但Sp、Ac、+PV均明显低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P73在诊断HBsAg阳性肝病严重程度上有良好指示效果,可作为临床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可靠标志物,联合血清AFP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敏感度.

    作者:彭经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DCE-MRI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DCE-MRI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MR扫描前未进行抗肿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DCE-MRI检查,记录大强化率(SImax)、时间-强度曲线(TIC)、大线性斜率(slope)和达峰时间(Tpeak)相关参数;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学染色记录预后因子Ki-67、c-erbB-2、ER、PR、P53的表达情况.行卡方检验探究预后因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和行直线相关分析探究DCE-MRI相关系数和预后因子的关系.结果 Ki-67、c-erbB-2和P5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无关;c-erbB-2和P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而Ki-67、c-erbB-2、ER、PR、P53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无关.DCE-MRI的Tpeak与ER和P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γ =0.541,P<0.05;γ =0.552,P<0.05),Ki-67、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与Tpeak呈负相关(γ=-0.532,P<0.05;γ=-0.534,P<0.05;γ=-0.526,P<0.05);SLmax、Slope、TIC与各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意义.结论 预后因子Ki-67、c-erbB-2、ER、PR、P53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而DCE-MRI的Tpeak与各种预后因子紧密相关,可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凌;范萍;梁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网、维普、万方、CNKI等中外数据库中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GP方案和PP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副作用方面,PP方案的血液毒性要小于GP方案.结论 G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近,但PP方案的副作用较GP方案小.

    作者:陈毅鹏;陈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其应用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3例肺癌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3%、16.5%、2.9%,中位生存期17.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脑转移、胸腔积液及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相关;Cox回归多元分析显示:脑转移、治疗方式及TNM分期与其预后有关,而吸烟史、病理类型、胸腔积液与其预后无关.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脑转移、治疗方式及TNM分期可作为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赵成;白帅婷;方文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对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2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ringle组与HCV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rinCe法,观察组采用HCV法.术后规则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次数及阻断时间)及术后的肝内复发率与肝外转移情况,并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阻断时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V组60例均1次阻断成功,Pringle组阻断1次者48例,阻断2次者7例,阻断3次者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组术后1~3年内的肺转移率分别为8.3%、15.0%与35.0%,Pringle组分别为18.3%、26.7%与43.3%,两组术后1年内肺转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ringle组高于HCV组,2、3年内肺转移率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行肝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肿瘤肝内复发及肺转移的发生.

    作者:萨其日拉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普通内镜、NBI和染色内镜对106例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内镜观察下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并将NBI放大内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病变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I对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显著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清晰度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BI对病变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和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均显著高于染色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内镜与染色内镜对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痛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清晰度高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对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磊;占强;王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青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预后研究

    目的 研究青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青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35岁)和603例中年肝癌患者(>35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结果 肿块发现率,青年患者为15.6%,老年患者为28.7% (P <0.05);肝炎病史,青年患者36.8%,老年患者66.3%(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HBsAg),青年患者为79.2%,老年患者为67.6%(P<0.05);肝硬化发生率,青年患者为64.9%,老年患者为90.7% (P<0.01).肿瘤直径>5 cm,青年患者为87.0%,老年患者为73.0% (P <0.01);TNM分期Ⅲ期比例,青年患者为29.9%,老年患者为18.2% (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进展情况存在关联性,而与肝硬化无相关性.青年患者HBsAg阳性定期检测至关重要.

    作者:臧西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编码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 共纳入EPHX1 Y113H多态位点的6篇文献,累计病例806例,对照1 156例.纳入的结果使用Meta分析显示EPHX1 Y113H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相关性[(CC vs TT:OR=1.33,95% CI:0.87 ~ 2.05,P>0.05);(CT vs TT:OR =1.11,95%CI:0.93~1.33,P>0.05);(CC/CT vs TT:OR =1.11,95%CI:0.95 ~ 1.30,P>0.05);(CC vs CT/TT:OR =1.24,95% CI:0.86~1.78,P>0.05)].EPHX1 H139R多态位点共4篇文献,累计病例491例,对照760例.Meta分析显示EPHX1 H139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相关性[(GG vs AA:OR =0.74,95%CI:0.40 ~ 1.08,P>0.05);(AG vs AA: OR=1.04,95% CI: 0.83 ~ 1.32,P>0.05);(GG/AG vs AA: OR=1.00,95% CI:0.79~1.27,P>0.05);(GG vs AG/AA:OR =0.72,95% CI:0.41~1.27,P>0.05)].结论 EPHX1 Y113H或H139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何立;陈志远;王敏;蒋冠军;汪志顺;刘修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中人氟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患者术中腹腔内植入中人氟安化疗,对照组28例术中进行腹腔化疗但不植入中人氟安,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化学性腹膜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粘连梗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中人氟安化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秦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表达与其预后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予乳腺单纯切除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检测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调查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术前Rab5a基因表达阳性67例,阳性率为67.0%.Rab5a基因阳性表达与术前乳腺癌患者的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发16例,复发率为16.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b5a基因表达与预后复发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γ=0.459,P<0.05).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Rab5a基因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复发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b5a基因在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能影响术后患者的复发.

    作者:张锋;宋张骏;陆建荣;汪存涛;陈楠;韩丕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开颅手术组34例,介入治疗组26例.记录治疗后并发症,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以及复治率.患者被进一步分成破裂和未破裂海绵状血管瘤组.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破裂,介入组为20.0%(5/26),手术组为26.5%(9/34).介入组和手术组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6% (P =0.01).随访血管造影完全或近乎完全闭塞的总发生率介入组和手术组分别为86%和95% (P=0.16).Rankin量表得分3~6患者的比例,介入组和手术组分别为10.0%、5.9%(P=0.5).血管造影随访平均9.02个月(0~5.2年).复治率分别为14%和0(P=0.01).结论 介入组的并发症及复治疗率较高.应根据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构筑和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淦作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只采用手术治疗)、实验组(43例,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3、5年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及患者的排便状况.结果 2组患者的3、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2.1%、67.4%;79.1%、74.4%;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0%、69.8%;93.0%、86.0%.对照组和实验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不尽、便血、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肛门疼痛和粪便异常的病例数分别为15、2例,12、4例,10、1例,9、3例,8、2例,7、0例,8、3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实验组(P=0.017).男性患者并发症多于女性患者(23.1%比4.6%;P =0.032).术后(等级3~5)并发症显著与术中或术后输血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放化疗和手术之间的间隔无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

    作者:冯志;王艳;李洪波;苟松;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SA、EA-IgA、VCA-IgA在鼻咽癌中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唾液酸(SA)、EB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及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EA-IgA)的表达及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4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2例良性鼻炎患者、42例同期体检健康成人作为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EA-IgA、VCA-IgA,酶法检测SA,比较3种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 鼻咽癌患者SA、EA-IgA、VCA-IgA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组及鼻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指标阳性判断,SA、VCA-IgA、EA-IgA诊断鼻咽癌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30.95%和83.33%,76.19%和95.24%,57.14%和92.86%,VCA-IgA灵敏度高于EA-IgA;以两项及以上指标阳性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灵敏度及特异性为90.48%和92.86%.结论 SA、EA-IgA、VCA-IgA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联合检测SA、EA-IgA、VCA-IgA对鼻咽癌患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筛查患者、监测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作者:池海超;陈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肿胀液溶脂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佳术式.方法 将6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肿胀液溶脂组(32例)和传统组(3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转移数目等临床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转移数目和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溶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中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溶脂组患者上肢水肿和前臂内侧麻木疼痛比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举肩障碍率、皮下积液率和皮瓣坏死率虽低于传统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患者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溶脂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比较,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肿胀液溶脂法清扫腋窝淋巴结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乃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步化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癌肿的控制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数据支撑.方法 将78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结果 研究组CR 16例,PR 20例,有效率为92.3%(36/39);对照组CR 12例,PR 19例,有效率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局控率为84.6%(33/39),对照组为76.9%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79.5%(31/39),对照组为71.8% (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Ⅱ度及以上发生率为79.5%,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研究组Ⅱ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8.7%,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相较于单纯放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抗癌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金平;尤传文;陆坤;朱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前TEC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泰索帝-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资料.采集每个患者临床数据和血清样品.所有患者均给予4个周期TEC化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比较.比较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结果 TEC方案的总缓解率为67.8%(80/118),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3.4% (4/118),临床部分缓解率为64.4% (76/118).缓解率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患者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均>0.05).阴性雌激素受体(ER)和阴性孕酮受体(PR)较阳性受体具有更高的缓解率(P =0.033,P=0.024).乳腺癌患者术后10、30和6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0% (95% CI 90.9 ~ 99.0)、84.9% (95% CI 76.1 ~90.6)和66.5% (95% CI 55.5~75.3).结论 TEC化疗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且ER阴性及PR阴性患者缓解率更高.

    作者:尚春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介入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单纯应用TACE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实验组),随访6月~2年.比较2组患者的6月、1年、2年的生存率,治疗有效率,肿瘤坏死程度及AFP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75.0%、50.0%及93.7%、50.0%、31.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3.7%,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2.5%、18.8%,AFP转阴率分别为62.5%、31.3%.2组间在1年、2年的生存率,治疗总有效率,肿瘤完全坏死率及AFP转阴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习波;宋华志;何远春;罗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