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对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研究

萨其日拉图

关键词:半肝血流完全阻断, 肝癌切除术, 肿瘤播散
摘要:目的 研究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2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ringle组与HCV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rinCe法,观察组采用HCV法.术后规则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次数及阻断时间)及术后的肝内复发率与肝外转移情况,并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阻断时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V组60例均1次阻断成功,Pringle组阻断1次者48例,阻断2次者7例,阻断3次者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组术后1~3年内的肺转移率分别为8.3%、15.0%与35.0%,Pringle组分别为18.3%、26.7%与43.3%,两组术后1年内肺转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ringle组高于HCV组,2、3年内肺转移率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行肝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肿瘤肝内复发及肺转移的发生.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析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 多形性腺瘤110例,腺样囊腺癌50例,腺癌20例,多形性腺癌14例,其他类型者6例;患者性别、眼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主诉、肿瘤性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见于30岁以下患者、有眼球突出、无痛等情况.良性肿瘤98例(49.0%),眼球突出<4 mm,轻度复视,眼球轻度移位,CT特征为肿瘤向四周扩散不显著,眼眶X线特征为侵蚀眶骨不显著;恶性肿瘤102例(51.0%),眼球突出度>4 mm,显著复视,眼球移位、复视显著,CT特征向眶部蔓延,眼眶X线特征为边缘不规则,侵蚀眶骨显著.结论 泪腺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类型为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腺癌,多见于30岁以下者、无痛,该病随着肿瘤性质的不同其临床特征也有一定差异,需根据影像学、临床病理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胡卫群;刘钊臣;张丹娜;蔡佳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直肠癌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盆腔积液、吻合口漏、腹腔脓肿、腹腔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CR、BUN、WBC、CD3+、CD4+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CR、BUN、WBC、CD4+指标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凯;冯许刚;朱金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癌术前TEC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泰索帝-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资料.采集每个患者临床数据和血清样品.所有患者均给予4个周期TEC化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比较.比较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结果 TEC方案的总缓解率为67.8%(80/118),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3.4% (4/118),临床部分缓解率为64.4% (76/118).缓解率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患者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均>0.05).阴性雌激素受体(ER)和阴性孕酮受体(PR)较阳性受体具有更高的缓解率(P =0.033,P=0.024).乳腺癌患者术后10、30和6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0% (95% CI 90.9 ~ 99.0)、84.9% (95% CI 76.1 ~90.6)和66.5% (95% CI 55.5~75.3).结论 TEC化疗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且ER阴性及PR阴性患者缓解率更高.

    作者:尚春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只采用手术治疗)、实验组(43例,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3、5年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及患者的排便状况.结果 2组患者的3、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2.1%、67.4%;79.1%、74.4%;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0%、69.8%;93.0%、86.0%.对照组和实验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不尽、便血、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肛门疼痛和粪便异常的病例数分别为15、2例,12、4例,10、1例,9、3例,8、2例,7、0例,8、3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实验组(P=0.017).男性患者并发症多于女性患者(23.1%比4.6%;P =0.032).术后(等级3~5)并发症显著与术中或术后输血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放化疗和手术之间的间隔无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

    作者:冯志;王艳;李洪波;苟松;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1)编码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 共纳入EPHX1 Y113H多态位点的6篇文献,累计病例806例,对照1 156例.纳入的结果使用Meta分析显示EPHX1 Y113H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相关性[(CC vs TT:OR=1.33,95% CI:0.87 ~ 2.05,P>0.05);(CT vs TT:OR =1.11,95%CI:0.93~1.33,P>0.05);(CC/CT vs TT:OR =1.11,95%CI:0.95 ~ 1.30,P>0.05);(CC vs CT/TT:OR =1.24,95% CI:0.86~1.78,P>0.05)].EPHX1 H139R多态位点共4篇文献,累计病例491例,对照760例.Meta分析显示EPHX1 H139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相关性[(GG vs AA:OR =0.74,95%CI:0.40 ~ 1.08,P>0.05);(AG vs AA: OR=1.04,95% CI: 0.83 ~ 1.32,P>0.05);(GG/AG vs AA: OR=1.00,95% CI:0.79~1.27,P>0.05);(GG vs AG/AA:OR =0.72,95% CI:0.41~1.27,P>0.05)].结论 EPHX1 Y113H或H139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恶性肿瘤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何立;陈志远;王敏;蒋冠军;汪志顺;刘修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对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研究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2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ringle组与HCV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rinCe法,观察组采用HCV法.术后规则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次数及阻断时间)及术后的肝内复发率与肝外转移情况,并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阻断时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V组60例均1次阻断成功,Pringle组阻断1次者48例,阻断2次者7例,阻断3次者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组术后1~3年内的肺转移率分别为8.3%、15.0%与35.0%,Pringle组分别为18.3%、26.7%与43.3%,两组术后1年内肺转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ringle组高于HCV组,2、3年内肺转移率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行肝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肿瘤肝内复发及肺转移的发生.

    作者:萨其日拉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EPO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化疗所致神经毒性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EPO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1例Ⅲ~ⅣW卵巢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紫杉醇+顺铂)与治疗组44例(紫杉醇+顺铂+ EPO);记录出现神经毒性的时间和紫杉醇剂量;疗程结束后回访6个月,记录患者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26例出现神经毒性,治疗组20例出现神经毒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神经毒性的时间对照组为(8.6±1.6)周,治疗组为(13.3±2.7)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神经毒性时紫杉醇的剂量对照组为(337.1±51.2)mg,治疗组为(642.9±74.3)mg,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回访6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神经恢复时间早,P<0.05.结论 EPO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化疗所致的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加快神经损伤的恢复.

    作者:王清;胡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内置管引流.实验组患者给予榄香烯加白细胞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白细胞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4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4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好转32例,稳定6例,恶化2例,好转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5例出现恶心呕吐,胸痛6例,发热4例,尿素升高2例,未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总胆红素升高者,与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 榄香烯加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好,生活质量高,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冯志红;聂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给药及滴注时间对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给药及滴注时间对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调整给药及滴注时间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DCF方案化疗给药.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2.5%和70.8%.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8.3%和62.5%.2组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调整DCF方案的给药及滴注时间可以减轻晚期胃癌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作者:韦亚娜;韦金华;韦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AURKA T91A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AURKAT91A基因多态性在维、汉民族乳腺癌中的分布的差异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检测192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健康者及254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00例健康者AURKA T91A位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汉两民族中分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组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人群较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减低(OR=0.740,95% CI =0.558-0.982,P=0.037).汉族乳腺癌组中,AA vs.TT、AA vs.(TT+TA)、TTvs.(TA +AA)3种遗传模型都没有显示出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结论 AURKAT91A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可作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因子.

    作者:李姗;李妍;赵振慧;杨顺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全脑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颅脑多发性转移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组和常规全脑放疗组,每组各30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强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常规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4/30,46.7%)明显高于调强组(3/3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调强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 square=4.742,P=0.0294).结论 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手段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全脑放射治疗手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海亭;张涛;沈曼曼;杨恕宁;张旭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青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预后研究

    目的 研究青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青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35岁)和603例中年肝癌患者(>35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结果 肿块发现率,青年患者为15.6%,老年患者为28.7% (P <0.05);肝炎病史,青年患者36.8%,老年患者66.3%(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HBsAg),青年患者为79.2%,老年患者为67.6%(P<0.05);肝硬化发生率,青年患者为64.9%,老年患者为90.7% (P<0.01).肿瘤直径>5 cm,青年患者为87.0%,老年患者为73.0% (P <0.01);TNM分期Ⅲ期比例,青年患者为29.9%,老年患者为18.2% (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进展情况存在关联性,而与肝硬化无相关性.青年患者HBsAg阳性定期检测至关重要.

    作者:臧西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表达与其预后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予乳腺单纯切除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检测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调查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术前Rab5a基因表达阳性67例,阳性率为67.0%.Rab5a基因阳性表达与术前乳腺癌患者的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发16例,复发率为16.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b5a基因表达与预后复发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γ=0.459,P<0.05).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Rab5a基因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复发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b5a基因在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能影响术后患者的复发.

    作者:张锋;宋张骏;陆建荣;汪存涛;陈楠;韩丕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及对癌症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研究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以及癌痛控制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34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严格按WHO三阶梯止痛治疗,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癌症患者72 h的疼痛控制率,以及癌痛控制后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规范化癌痛治疗72 h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其中中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6.02%,重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3.10%.规范化癌痛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自杀倾向率显著降低(P<0.05),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显著提高(P<0.05).同时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也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上,患者的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好转(P<0.05),食欲状态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者家属的睡眠、食欲、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4个方面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疼痛.癌痛控制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陶海云;屈中玉;万里新;魏光敏;王启船;盛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网、维普、万方、CNKI等中外数据库中PP方案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GP方案和PP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副作用方面,PP方案的血液毒性要小于GP方案.结论 G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近,但PP方案的副作用较GP方案小.

    作者:陈毅鹏;陈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术后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术后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周期为28天.结果 治疗组术后28天内的脱发、肝功能异常、头痛呕吐、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MGMT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MGM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3±2.1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33±2.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治疗恶性胶质瘤能降低机体血清MGMT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田德洲;董永军;唐韬;朱强;强京灵;李泽新;胡国良;吴生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步化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癌肿的控制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数据支撑.方法 将78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结果 研究组CR 16例,PR 20例,有效率为92.3%(36/39);对照组CR 12例,PR 19例,有效率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局控率为84.6%(33/39),对照组为76.9%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79.5%(31/39),对照组为71.8% (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Ⅱ度及以上发生率为79.5%,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研究组Ⅱ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8.7%,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相较于单纯放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抗癌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金平;尤传文;陆坤;朱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阶梯镇痛原则在癌症减痛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阶梯镇痛原则在癌症减痛药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0例中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与30例.实验组患者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非阶梯镇痛药物原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CR 12例,PR 24例,MR 14例,NR 0例,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有效率为72.0%,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等各项生活治疗指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便秘、多汗、嗜睡以及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运用三阶梯镇痛原则缓解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提倡.

    作者:苟兰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肿胀液溶脂法对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佳术式.方法 将6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肿胀液溶脂组(32例)和传统组(3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转移数目等临床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转移数目和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溶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中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溶脂组患者上肢水肿和前臂内侧麻木疼痛比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举肩障碍率、皮下积液率和皮瓣坏死率虽低于传统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患者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溶脂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比较,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肿胀液溶脂法清扫腋窝淋巴结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乃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胰腺癌术后肠道通透性与免疫功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胰腺癌术后肠道通透性与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行胰腺癌手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术后给予Aln-Gln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3、5d血浆Gln浓度,术前1d、术后第5d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术前1d、术后第1、5d的HLA-DR和TLC.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5d血浆Gln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第5d血浆DAO浓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第5d尿L/M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d的HLA-DR和TLC明显高于术后第1d(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n-Gln应用于胰腺癌术后可有效提高并维持血浆Gln浓度,维护肠屏障功能,改善其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蔡斌;董朝妮;代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