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芬
目的 探究DCE-MRI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MR扫描前未进行抗肿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DCE-MRI检查,记录大强化率(SImax)、时间-强度曲线(TIC)、大线性斜率(slope)和达峰时间(Tpeak)相关参数;病理组织免疫组化学染色记录预后因子Ki-67、c-erbB-2、ER、PR、P53的表达情况.行卡方检验探究预后因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和行直线相关分析探究DCE-MRI相关系数和预后因子的关系.结果 Ki-67、c-erbB-2和P5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无关;c-erbB-2和P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而Ki-67、c-erbB-2、ER、PR、P53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无关.DCE-MRI的Tpeak与ER和P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γ =0.541,P<0.05;γ =0.552,P<0.05),Ki-67、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与Tpeak呈负相关(γ=-0.532,P<0.05;γ=-0.534,P<0.05;γ=-0.526,P<0.05);SLmax、Slope、TIC与各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意义.结论 预后因子Ki-67、c-erbB-2、ER、PR、P53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而DCE-MRI的Tpeak与各种预后因子紧密相关,可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凌;范萍;梁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情况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TACE治疗术后1~3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行CT、MRI检查,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结果.结果 MRI对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 (P <0.05).CT检出病灶37处,MRI检出病灶45处(100%),诊断准确率82.4%,灵敏度97.4%,特异度38.5%,阳性预测值=82.2%;阴性预测值=83.3%.MRI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T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MRI的小短径明显小于CT(P<0.05).结论 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残存、复发方面优于CT.
作者:潘兴朋;丁峰;邵毅;程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予乳腺单纯切除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检测手术前后血液中Rab5a基因的表达情况,随访调查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术前Rab5a基因表达阳性67例,阳性率为67.0%.Rab5a基因阳性表达与术前乳腺癌患者的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发16例,复发率为16.0%.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b5a基因表达与预后复发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γ=0.459,P<0.05).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Rab5a基因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复发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b5a基因在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T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能影响术后患者的复发.
作者:张锋;宋张骏;陆建荣;汪存涛;陈楠;韩丕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GP73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36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者(肝炎组)、47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46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4组入选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4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AUC和95%置信区间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单独检测Se、Sp、Ac、+PV、-PV均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与AFP联合检测Se明显高于血清AFP单独检测,但Sp、Ac、+PV均明显低于血清AF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P73在诊断HBsAg阳性肝病严重程度上有良好指示效果,可作为临床诊断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可靠标志物,联合血清AFP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敏感度.
作者:彭经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只采用手术治疗)、实验组(43例,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手术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3、5年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及患者的排便状况.结果 2组患者的3、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2.1%、67.4%;79.1%、74.4%;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0%、69.8%;93.0%、86.0%.对照组和实验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不尽、便血、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肛门疼痛和粪便异常的病例数分别为15、2例,12、4例,10、1例,9、3例,8、2例,7、0例,8、3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实验组(P=0.017).男性患者并发症多于女性患者(23.1%比4.6%;P =0.032).术后(等级3~5)并发症显著与术中或术后输血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放化疗和手术之间的间隔无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
作者:冯志;王艳;李洪波;苟松;陈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113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肌瘤个数、大肌瘤直径、术后病率、镇痛剂使用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肿瘤个数和大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率、镇痛剂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佳,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镇痛剂使用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短,但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作者:陈志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以及癌痛控制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34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严格按WHO三阶梯止痛治疗,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癌症患者72 h的疼痛控制率,以及癌痛控制后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规范化癌痛治疗72 h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其中中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6.02%,重度疼痛患者明显缓解率为93.10%.规范化癌痛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自杀倾向率显著降低(P<0.05),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显著提高(P<0.05).同时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消极情绪也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上,患者的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好转(P<0.05),食欲状态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者家属的睡眠、食欲、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4个方面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疼痛.癌痛控制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陶海云;屈中玉;万里新;魏光敏;王启船;盛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青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青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35岁)和603例中年肝癌患者(>35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结果 肿块发现率,青年患者为15.6%,老年患者为28.7% (P <0.05);肝炎病史,青年患者36.8%,老年患者66.3%(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HBsAg),青年患者为79.2%,老年患者为67.6%(P<0.05);肝硬化发生率,青年患者为64.9%,老年患者为90.7% (P<0.01).肿瘤直径>5 cm,青年患者为87.0%,老年患者为73.0% (P <0.01);TNM分期Ⅲ期比例,青年患者为29.9%,老年患者为18.2% (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进展情况存在关联性,而与肝硬化无相关性.青年患者HBsAg阳性定期检测至关重要.
作者:臧西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佳术式.方法 将6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肿胀液溶脂组(32例)和传统组(3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转移数目等临床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转移数目和淋巴结病理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溶脂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中引流量、引流时间和总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溶脂组患者上肢水肿和前臂内侧麻木疼痛比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举肩障碍率、皮下积液率和皮瓣坏死率虽低于传统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患者生活感受、健康感受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溶脂组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比较,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肿胀液溶脂法清扫腋窝淋巴结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应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大力推广.
作者:杨乃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2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ringle组与HCV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rinCe法,观察组采用HCV法.术后规则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次数及阻断时间)及术后的肝内复发率与肝外转移情况,并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阻断时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CV组60例均1次阻断成功,Pringle组阻断1次者48例,阻断2次者7例,阻断3次者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组术后1~3年内的肺转移率分别为8.3%、15.0%与35.0%,Pringle组分别为18.3%、26.7%与43.3%,两组术后1年内肺转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ringle组高于HCV组,2、3年内肺转移率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行肝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肿瘤肝内复发及肺转移的发生.
作者:萨其日拉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颅脑多发性转移肺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组和常规全脑放疗组,每组各30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强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常规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4/30,46.7%)明显高于调强组(3/3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调强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 square=4.742,P=0.0294).结论 临床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手段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全脑放射治疗手段,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海亭;张涛;沈曼曼;杨恕宁;张旭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照组诱导化疗14 d后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于诱导化疗14d后采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89% (31/45),与对照组的66.67%(30/45)比较,P>0.05;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P均>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放化疗期间所发生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 临床采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虽然临床疗效和肿瘤控制效果及复发率与采用诱导化疗后实施顺铂放化疗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可提高患者耐受性,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陈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均为透明血管型.免疫组化无特征性改变;EBER原位杂交示2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均阳性.2例中有1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结果为手术切除后痊愈,未复发.结论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韩鸿雁;李晓兵;张博;邵云;王怀涛;许春伟;张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癌症特定存活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2012年、2013年及2014年3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为81.9%、79.5%和76.7%,3年膀胱保留无进展生存期率分别为75.5%、64.9%和57.8%.但是,年龄与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无相关性.疾病进展和复发主要集中在第1年(分别为70%和65%)随后比率稳定升高.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可靠治疗方法,且瘤床活检呈阴性.
作者:王定勇;邓金华;郭霖森;田峰;王魏龙;赵修民;凡中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6例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单双号,均分为观察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联合化疗,全组共进行了280个周期,无患者出现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2组患者KPS下降与无下降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FISHER精确检验,观察组RR、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瘤病灶局部复发、转移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M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且临床不良反应较轻微、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患者癌肿的控制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数据支撑.方法 将78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结果 研究组CR 16例,PR 20例,有效率为92.3%(36/39);对照组CR 12例,PR 19例,有效率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局控率为84.6%(33/39),对照组为76.9% (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79.5%(31/39),对照组为71.8% (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Ⅱ度及以上发生率为79.5%,对照组为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研究组Ⅱ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8.7%,对照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度及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相较于单纯放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抗癌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金平;尤传文;陆坤;朱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nterpectoral lymph nodes,IPNs)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40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将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原发性淋巴结清扫术患者903例作为对照.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IPNs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胸肌间阳性淋巴结个数、新辅助化疗是影响IPNs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与胸肌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001),胸肌间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IPNs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和胸肌间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IPNs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否采用新辅助化疗对IPNs转移率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柯章明;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给药及滴注时间对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调整给药及滴注时间的化疗方案,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DCF方案化疗给药.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2.5%和70.8%.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8.3%和62.5%.2组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调整DCF方案的给药及滴注时间可以减轻晚期胃癌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作者:韦亚娜;韦金华;韦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泰索帝-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资料.采集每个患者临床数据和血清样品.所有患者均给予4个周期TEC化疗.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进行数据比较.比较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结果 TEC方案的总缓解率为67.8%(80/118),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3.4% (4/118),临床部分缓解率为64.4% (76/118).缓解率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患者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均>0.05).阴性雌激素受体(ER)和阴性孕酮受体(PR)较阳性受体具有更高的缓解率(P =0.033,P=0.024).乳腺癌患者术后10、30和6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0% (95% CI 90.9 ~ 99.0)、84.9% (95% CI 76.1 ~90.6)和66.5% (95% CI 55.5~75.3).结论 TEC化疗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且ER阴性及PR阴性患者缓解率更高.
作者:尚春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1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奥沙利铂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替吉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亚叶酸钙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佳,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良好.
作者:谢小街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