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体会

匡裕康;蔡锦根;王东升;黄建;何枝生;朱剑锋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置换, 人造血管
摘要:胸部肿瘤累及上腔静脉并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文献报道,采用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积极治疗这类重症病例可获得较好疗效[1-3]。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技术成功治疗4例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微导管超选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已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选栓塞组50例和普通栓塞组50例。普通栓塞组常规采用5F RH 导管或5F YASINO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微导管栓塞组采用SP 3 F同轴微导管作超选肝段或者亚肝段的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超选栓塞组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为80%,普通栓塞组肿瘤体积缩小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选栓塞组治疗后AFP值低于普通栓塞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超选栓塞组的肝功能损害较普通栓塞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华;李小松;程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早期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对早期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半个月(第1、3、5、9、13、15天)及化疗结束时(约30天检查),接受DWI扫描并测量ADC值;同时在化疗前、化疗后第15天、化疗结束时三个时间点增加横轴位T1 WI及T2 WI扫描以测量肿瘤的大直径(长径)。按RESIST标准根据肿瘤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大直径变化情况将研究病例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肿瘤化疗早期不同监测时间点ADC值的变化差异。结果化疗有效组从治疗后第9天开始ADC值明显升高,第13天、第15天肿瘤ADC值继续升高,无效组无明显升高,两组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5天肿瘤直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淋巴瘤化疗后肿瘤ADC值变化早于其形态学的改变,应用DWI技术监测肿瘤ADC值变化可作为早期评估淋巴瘤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岚;徐仁根;王索宇;周雪春;胡利平;孙美;周锋江;谢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联合细胞因子及其相应核受体在肿瘤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及其相应核受体在肿瘤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4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之前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评估。对比组由结节病患者( BBS,n=15),过敏性肺炎(HP,n=8)和健康受试者(n=15)组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除IL-29水平及受体水平高于结节病组外,IL-27、IL-31、IL-33及其受体水平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29和IL-31水平及其受体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清IL-27和IL-29及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各组BALF中的水平,但BBS组、H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BALF中IL-31水平高于血清水平。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患者血清IL-29水平及受体水平高于Ⅳ期患者。化疗后部分缓解( PR)患者的肺泡灌洗液IL-27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 SD)患者,然而,SD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29水平高于疾病进展( PD)患者。结论检验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27、IL-29水平能够预测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情况。

    作者:崔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前放疗与术前化疗治疗Ⅰb2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放疗与术前化疗治疗Ⅰb2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10例Ⅰb2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前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⑴放化疗前,2组患者宫颈肿块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观察组宫颈肿块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⑵放化疗过程中,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⑷随访期内,2组患者腹腔转移率、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阴道残端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2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与术前化疗治疗Ⅰb2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但术前放疗的近期疗效更好。

    作者:贺清波;闫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早期卵巢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分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分期上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化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子宫切除率低、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和分期上升率低等临床优势,在促进患者性生活质量、泌尿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恢复方面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可作为优选治疗手段。

    作者:沈蓉;张蓓;徐梅;高建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反义 miR-22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检测微小RNA miR-2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在体内外研究miR-224 ASO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癌旁组织中miR-224的表达;通过miR-224ASO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 miR-224的表达,采用 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及体内实验观察 miR-224ASO对MCF-7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在120例乳腺癌病例中,63.33%(76/120)的乳腺癌组织miR-224表达明显高于对癌旁组织(P=0.00);与对照组miR-224的表达量(0.50±0.07)相比,miR-224ASO可以显著降低miR-224的表达(0.09±0.01)(P=0.00);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224 ASO后,24 h、48 h和96 h MCF-7细胞的存活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224ASO组克隆形成率[(5.33±0.74)%]较对照组[(33.33±8.38)%]显著降低(P=0.00);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miR-224ASO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生长较对照慢(P=0.01),肿瘤的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miR-224ASO组(15.68±1.46)较对照组(3.36±0.88)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2);另外,降低miR-224的表达水平发现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P=0.00)。结论 miR-22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降低miR-224的表达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miR-224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靶点。

    作者:骆萍;石冬梅;邱杨;钟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对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为适应无氧环境,必须通过糖酵解获取生长的必要条件。 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在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 LDH和参与肿瘤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 HIF)关系密切[1]。大量研究证实,相当一部分肿瘤的预后与机体内LDH水平相关[2]。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平LD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贝伐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以探讨高LDH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俐;杨华;高湘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IF-1α和 c-ME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HIF-1α和c-MET受体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组织6r65的关系,为判断胃癌的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和74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2-5 cm)中HIF-1α、c-MET受体及CD34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及c-Me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而c-Met受体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分期的影响(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c-Met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γ=0.365,P<0.05);HIF-1α及c-Met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 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或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HIF-1α与c-Met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c-Met的表达,诱导胃癌微环境中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张培新;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 IL-8水平与 SCT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IL-8水平与不同S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6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ELIAS法检测其血清IL-8水平,并分析其与S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IL-8水平与SCT表现中有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累及胸膜或心包膜有关(P<0.05),而与有无肺不张,肿瘤分叶、结节、毛刺及病灶大小、肿瘤类型无关( P>0.05)。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IL-8水平与不同SCT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相互参考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尹福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肺癌患者102例、肺良性疾病65例以及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空腹抽取5 ml外周静脉血,检测CEA、CA125、CYFRA21-1、NSE和SCC浓度。结果肺癌组患者CEA、CA125、CYFRA21-1、NSE及SCC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健康组(P<0.05);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91.18%)显著高于CEA、CA125、CYFRA21-1、NSE及SCC单项检测敏感度(42.20%、42.16%、50.00%、36.27%、20.59%)(P<0.05)。结论CEA、CA125、CYFRA21-1、NSE及SCC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与分型中均具有一定价值,5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其敏感性。

    作者:李林;王迪进;万轲;徐国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25例75~86岁的超高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年龄45~65岁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72例(57.60%)发生心律失常,对照组35例(35.00%)发生心律失常,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肺合并症、二氧化碳分压及手术范围是显著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手术相关因素中有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时间。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而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较低。其它因素如性别、肿瘤病变部位、淋巴结清扫及清扫之淋巴结有无阳性则与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无相关性。结论年龄、心肺功能差、术式及低血容量等是引起超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胡丽蓉;徐陶;甘辞海;薛钰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评估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水肿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妇女发生乳房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高频率超声波( HFUS)评估54例保乳术乳腺癌患者在放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乳房水肿情况。结果2级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在放疗前出现乳房水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水肿加重,放疗后4~6个月达到高峰。乳房水肿的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术程度,术后伤口感染和局部放射治疗相关。多数水肿是由于排水淋巴管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引起的。结论 HFUS可量化保乳术并发症,如减少水肿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刚;杨超;王晶;李燕;陈文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48%),并且试验组1年内生存率(97.6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以及血红蛋白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疗效显著,生存率高,生存质量好,且未见并发症发生率的明显增加,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作者:洪英财;陈怀生;林少霖;杨林;王光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术后随访患者 CEA和 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分析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均为45例。将复发及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组的CEA及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EA与CA19-9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作为术后胃癌复发的诊断指标。

    作者:朱蕾;丁显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中 NR4 A3和 CD13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NR4A3和CD13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来研究NR4A3的临床意义及与CD133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NR4 A3和CD133的表达。结果 NR4A3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0.5%,肺癌组织为19.0%(P<0.05)。 NR4A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吸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均无关(P>0.05)。 NR4A3和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γ=-0.219,P<0.05)。结论 NR4A3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调节肿瘤干细胞表面抗原CD133表达。

    作者:郭善娴;黄先明;蔡勇;简艳;刘志良;蔡云;詹勤元;钭方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放式多脏器切除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结果比较

    目的:评估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或组织结构的结直肠癌联合切除术。比较了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分别进行了60例和66例。6.7%的腹腔镜手术患者转换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71 min和227 min),但是平均失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40 ml和205 ml)。2组间的原发性肿瘤R0切除率(分别为95.0%和98.5%)、淋巴结切除数(均为18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24%)不相上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13.5天和18天)。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对于治疗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的结直肠癌安全可行。

    作者:刘义武;龙运志;杨国栋;周洁;徐勇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癌术后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常用固定五野静态调强、七野静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三者之间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Pinnacle39.6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每例患者均采用3种不同射野方式进行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IMRT计划、7野IMRT计划、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比较分析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3种调强技术靶区适形度无明显差异,均匀性和靶区的平均剂量RapidArc略高于IMRT(P<0.05);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7野IMRT技术和5野IMRT技术无明显差异;左、右股骨头7野IMRT技术略好于5野IMRT技术,RapidArc技术好于IMRT技术。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3种调强计划肿瘤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要求,但RapidArc技术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要优于IMRT技术,且RapidArc技术同时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可大幅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导致靶区吸收剂量的误差。

    作者:洪潮;陈小丹;张怀文;胡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IN Ⅲ级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实施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照组(53例)实施冷刀锥切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切缘阳性率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前病理结果一致情况、低于术前病理级别、阴性率、浸润癌情况以及切缘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治愈率、残留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 Ⅲ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T和 MRI对肝癌合并癌栓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对肝癌合并癌栓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临床纳入50例经腹部B超确诊有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患者,均进行了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并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比较CT以及MRI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脏增强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327,肝脏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707,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增强CT检查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00%、79.49%、42.80%,肝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4.87%、77.35%,差异有显著性(P<0.05)。CT与MRI共同检查确诊阳性病例30例,CT检查阳性而MRI检查阴性1例;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4例;CT与MRI检查共同确诊阴性病例8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MRI在肝癌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方面均明显高于肝脏增强CT,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肝癌的患者,可以直接进行肝脏MRI检查;对于CT检查后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病例,应进行MRI检查。

    作者:孙世明;胡金发;杨大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革兰氏阴性菌( G-)的检出率为56.3%,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G+)的检出率为2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的检出率为15.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一、二代头孢类、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G+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性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李草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