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常文利;高宁
目的:探讨肿瘤术后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方法278例肿瘤术后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并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78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的感染率为12.2%;对发生VAP的34例患者取其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共培养出病原微生物6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株(69.6%),革兰氏阳性菌12株(17.4%)以及真菌9株(1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呼吸机的管理不妥当35.3%,患者呼吸道不通畅29.4%。结论肿瘤术后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呼吸机的管理不妥当以及患者呼吸道不通畅。
作者:苏龙;常文利;高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患者术前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听诊法定位插管,随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准确定位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准确定位所需时间、SpO2下降情况、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患者术前双腔气管导管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降低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蓉丹;江莉;姚东;郑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3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查末次随访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值显著上升,但CD8+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平均Karnofsky评分为(65.5±2.4)分,治疗后升至(79.8±5.2)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炎和腹泻为明显,发生率分别为44.7%、40.8%及45.6%;随访6个月时共发现11例患者死亡,随访1年时共发现17例患者死亡,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及83.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无法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孙恒;韩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食管癌旁组织中VEGF、P53及Ki-67表达。结果VEGF蛋白、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90.7%、88.4%、100.0%,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及不表达,2组比较P均<0.01;VEGF、P53及Ki-67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研究发现VEGF、P53及Ki-67表达强弱与癌组织分化程度(γ=0.945、0.963、0.986,P均<0.05)呈正相关。结论 VEGF、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其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刘汉忠;杨继洲;肖兰;何慧华;王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n=21)和对照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n=20),分析比较2组的客观有效率( ORR)、疾病控制率( DCR)、中位进展期( mTT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ORR、DCR和mTTP比较,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实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较好选择。
作者:汪金云;邓文霞;王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吻合器与传统手工缝合在胃癌经腹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分别行吻合器经腹切口和传统经胸或胸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吻合器组手术时间为(67.3±13.3) 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1.3±5.6)h、住院时间为(6.8±2.3)d 、均明显短于手工缝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P<0.05);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手工缝合组(P<0.05);局部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1和2年复发率、1和2年生存率,与手工缝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吻合器经腹切除胃癌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合理应用。
作者:毛宏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癌中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引起DNA损伤而发挥其抗肿瘤疗效,其引起的DNA损伤主要由核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通路修复,该途径的DNA修复能力与铂类药物的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1]。本研究探讨了在晚期NSCLC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寇光;刘震天;张智;梅竹君;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原发性肺癌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予单纯放射治疗(6MV-XRay),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CR、PR、SD、PD观察组和对照组肺癌患者分别为34、61、12和3例和27、50、21、12例,有效率分别为86.36%对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损伤0级、1级、2级、3级及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初次用药后及用药3个月后分别为50、53、7、0例和39、57、14、0例;71、36、2、1例和38、53、1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减轻原发性肺癌放疗不良反应,可以有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肺癌患者化疗较为理想的辅助用药。
作者:隋东江;王蓉美;李伟生;赵海霞;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伪膜性肠炎发病率为2%~5%[1],死亡率为1%~22%[2]。若无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产生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4]。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有13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伪膜性肠炎,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总结如下。
作者:许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Endostar )和长春瑞滨( Vinorelbine )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照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长春瑞滨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照射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照射组。采用6MV-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10 Gy。隔日测量移植瘤的大径及垂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及延缓天数等。获得增敏系数( EF)。利用增敏系数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给药第1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F值为1.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0.1;第7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EF值为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均不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小峰;张蓓蓓;高春玲;叶性景;张雅雅;丁园;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腔刷取子宫内膜“有形成份”石蜡切片诊断法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应用宫腔刷获取子宫内膜,先进行细胞涂片;然后将宫腔刷洗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固定液中颗粒状的“有形成份”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同时行诊断性刮宫,以诊断性刮宫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比较细胞涂片法、石蜡切片诊断法及两者联合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有形成份”石蜡切片诊断法的诊断图像背景清晰,细胞及组织结构清楚;细胞涂片、子宫内膜“有形成份”石蜡切片以及诊断性刮宫3种诊断方法的取材满意率分别为74.5%(149/200)、86.5%(173/200)、86.0%(172/200),“有形成份”与诊断性刮宫的取材满意率均高于细胞涂片组(χ2分别为9.173、8.344,P均<0.05),而两者间差异不显著(χ2=0.885,P>0.05);细胞涂片诊断法、“有形成份”石蜡切片诊断法及两者联合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9%(146/172)、94.8%(163/172)、95.4%(164/172),“有形成份”石蜡切片诊断法及两者联合诊断法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细胞涂片诊断法(P均<0.05)。结论宫腔刷取子宫内膜“有形成份”石蜡切片诊断法可作为细胞学诊断法的补充,提高宫腔刷的诊断符合率,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保华;冯晓丹;史益凭;郭洁;季静;李岚;姚敏;申丽;徐丛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2周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后2周病灶体积缩小明显,其中完全缓解(CR)8.33%(4/48)、部分缓解(PR)75.00%(36/48)、稳定(SD)16.67%(8/48)、进展(PD)0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终提高疗效。
作者:袁晓雁;王晓东;韩玉新;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等待时间观察组为(27.9±6.5)天,对照组为(58.3±13.2)天;术后放化疗观察组20例(40.0%),对照组18例(36.0%);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4.0%,对照组为56.0%。在术前平均等待时间、术后放化疗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胸部癌症患者三维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 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瓦里安21EX型加速器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放射治疗前后、放射治疗90天内分别检测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应用NCI-CTCAE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包积液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7.5%、10.9%、13.7%、6.6%。临床因素均不是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物理因素中心脏Dmax、V6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胸部肿瘤放射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6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启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对照组,观察化疗后肿瘤缓解情况、分期情况以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缓解有效率(56.52%)、疾病控制率(78.26%)、肿瘤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A、VEGFB以及VEGFC的mRNA水平(62.4±8.4、44.8±6.2、57.2±6.2)pg/ml、蛋白水平(82.3±11.2、77.9±9.5、52.3±7.3)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有助于提高缓解率和降低肿瘤分期,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容榕;林琳;周泽强;刘爱学;冯天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SiRNA沉默TRPC1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效果。方法 TRPC1-SiRNA基因用特殊物质标记后,找出适宜的转染浓度和时间,按照适宜浓度和时间,培养空白对照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以及转染试剂对照组的A549细胞增殖时间,通过侵袭实验观察3组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48 h和100 mmol/L浓度下转染速率快,因此两个对照组的时间和浓度也设定为48 h和100 mmol/L。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增殖时间明显短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实验组明显少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iRNA沉默TRPC1基因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降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金丹;吴明勇;刘建刚;袁淑芬;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卵巢癌的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中医药等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卵巢癌的治疗是当前肿瘤妇科医生攻克的重点、难点。现就近年来卵巢癌Hedge-hog通路做一综述。
作者:刘静波(综述);马玲(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为ⅢA或ⅢB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 d)]治疗,共2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50 mg/m2)治疗,每周1次,共6~7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处方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结果有效率(CR+PR)实验组为76.7%(23/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Ⅰ-Ⅳ度),其中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6.7%,高于实验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紫杉醇结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近期疗效良好,但培美曲塞进行化疗的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玲;王风琴;袁桂平;骆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1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治疗,其中接受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18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8例,直肠癌Melis术共5例。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5年,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直肠 Melis 术3年生存率(94.44%、100.00%)明显高于右半结肠Ⅰ期吻合术;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5年生存率(94.44%)明显高于直肠Melis术和直肠Melis术。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8.37±7.12)、(59.54±5.32)、(58.83±2.45)、(85.12±8.43);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结论一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蔺兵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Ⅲ期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将Ⅲ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80例,分为复发组26例,未复发组5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治疗等因素。结果复发组在腹水肿瘤细胞学、残留病灶、淋巴结清除、术后2个月CA125水平、化疗疗程、MMP-2表达方面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腹水肿瘤细胞学呈阳性、残留病灶≥2 cm、淋巴结清除、术后2个月CA125≥35 U/L、MMP-2表达阳性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Ⅲ期卵巢上皮性癌复发的预测因素有术后CA125、MMP-2水平、残留病灶大小、淋巴结是否清除、腹水肿瘤细胞学性质。
作者:周尧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