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含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龚卫华;浦旭红;冯国光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化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顺铂分别联合紫杉醇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14例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资料,并依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TP组(紫杉醇+顺铂)和GP组(吉西他滨+顺铂),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分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TP组治疗有效率为38.3%;GP组治疗有效率为36.2%,2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P>0.05);2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毒性方面,差异较明显。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可作为临床抗癌一线化疗药物,可根据患者耐受及不良反应等适当选择联合用药。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组织中 HSG 和 EGFR 基因 mRNA 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 HSG)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HSG及EGFR的mRNA表达,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HSG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和纤维腺瘤组(P<0.05),而EGFR 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及纤维腺瘤组(P<0.05)。乳腺癌组织中HSG、EG-FR的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和HER-2显著相关(P<0.05)。 HSG与EGFR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γ=-0.427,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SG、EGFR 的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为患者疾病程度的评估、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章骏;赵怡;王群;张舟;邢戍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6 d;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乳酸脱氢酶>500 U/L、血清白蛋白<30 g/L、卡式评分<30以及谵妄等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与临床症状、卡式评分、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海涛;许金凤;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调强放疗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5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行调强放疗,残存区域放疗剂量为66~70 Gy,单次剂量2.15~2.25 Gy。结果调强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 CR)率为69.1%(38/55),部分缓解(PR)率为18.2%(10/55)。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4%、94.5%和85.5%,放射性皮炎1~2级占89.0%,3级占11.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甲状腺癌术后残留肿瘤,放疗毒副作用可控,是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九成;任庆荣;廖玲霞;陈卫东;邹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相关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膀胱全切术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生存率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略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2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主要影响膀胱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是否侵犯淋巴、血管,是否行输尿管再植,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量、大小意义不大。结论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患者术后肿瘤控制效果满意,延长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作者:舒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62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组)31例和观察组(常规术后干预加静脉自控镇痛组)31例,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h、12 h及48 h的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及48 h的血清应激激素、炎性应激指标及疼痛相关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各指标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自控镇痛对喉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疼痛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机体状态及舒适度。

    作者:金成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 LEEP)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1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级32例,Ⅱ级58例,Ⅲ级40例,宫颈浸润癌8例。采用宫颈锥切治疗,分析手术前后病理诊断情况。结果在618例患者中,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6%、93.8%、77.4%和92.8%;阴道镜正确诊断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分别为19例(59.4%)、46例(79.3%)及33例(82.5%);子宫锥切术检出CINⅠ级22例,Ⅱ级50例,Ⅲ级36例;阴道镜诊断宫颈浸润癌5例(62.5%),经宫颈锥切另发现2例(25.0%),两者联合诊断宫颈浸润癌准确率为87.5%。结论阴道镜联合宫颈锥切可提高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易黎;归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在乳腺癌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时的辅助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乳腺癌手术时瑞芬太尼的应用以及不同浓度情况下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实验组随机分为A1、A2、A3,每小组各2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实验组A1、A2、A3于麻醉10 min后微泵持续滴注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对2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判定结果。结果 A组比B组手术效果好,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中A2组效果更好。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手术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小、体动少且术后苏醒快;在中等剂量浓度下使用瑞芬太尼更加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唐文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萨氏扩张器扩张治疗128例食管癌性狭窄或术后狭窄的临床分析

    食管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方式。术后吻合口狭窄作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较难处理。我院对128例食管癌性狭窄或术后狭窄患者分别予以萨氏扩张器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广宁;雷光焰;黄山平;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5例胃上部癌的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胃上部癌患者行开腹D2手术,观察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105例胃上部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8.57%,53.33%,43.81%。 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个数、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及进展期术后化疗次数与其预后相关( P<0.05)。结论胃上部癌术后预后主要影响因素是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个数、病灶大小、浸润深度以及进展期术后化疗次数。

    作者:刘彦擎;郑志超;赵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分类与其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影像学检查BIRADS(乳腺影响报告数据系统)分级与其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钼靶、MRI分类呈正相关性( R=0.328,P=0.009;R=0.281,P=0.026)。乳腺癌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级与钼靶分类呈正相关性( R=0.267,P=0.034;R=0.268,P=0.034)。乳腺癌肿瘤组织分级与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性(R=-0.019,P=0.031;R=-0.189,P=0.042)。 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与B超和MRI分类也有一定相关性, ER阳性表达与钼靶分类相关,PR阳性表达与MRI分类相关。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与BIRADS分类存在相关性,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熊文;徐时;吴东进;吴泽明;唐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治疗组放疗同时应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应用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有效率(91.8%)稍高于对照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治疗组重度骨髓抑制和重度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及3、5年生存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的远期疗效优于顺铂方案。

    作者:陈艳;廖妮红;黄雪芳;庞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TME及术后辅助化疗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加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Ⅱ、Ⅲ期( T2 N+M0,T3-4 N0-2 M0期)65例,术前放疗总剂量50~54 Gy,术前采用Xelox方案化疗3个疗程,放化疗结束后6~8周根据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Forfox4方案辅助化疗6个疗程。结果65例均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其中48例行Dix-on’ s手术,17例行mile’ s手术,保肛率73.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8%,其中伤口感染延期愈合6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5例,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占16.92%。结论新辅助放化疗+TME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中远期疗效好。

    作者:闫玉虎;谢敏;陈卫东;常青;张克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晚期 NSCLC 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放疗近期疗效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carcinoma ,NSCLC)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CEA、CYFAR21-1、SCC、CA125的水平变化,同时通过临床症状等资料评价放疗的近期效果,以此探讨放疗的近期疗效与肿瘤标志物变化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中有109例在接受放疗后有效,总有效率为55.61%。放疗有效的患者在放疗后常规检查血清中CEA、CYFAR21-1、SCC、CA125含量与放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放疗后肿瘤标志物降低组的110例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升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的含量或可以用来评价放疗对晚期NSCLC的近期效果。

    作者:王杰;胡学宁;陈大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JNK 和 STAT3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癌( CC)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研究JN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105例CIN和66例宫颈癌(CC)组织中JNK和STAT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JNK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7%、75.8%,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 STAT3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8.6%、83.3%,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 JNK、STAT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CC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其中低分化癌组织中JNK、STAT3蛋白水平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05)。结论 JNK、STAT3蛋白在CIN及CC组织中表达增强,与CC发生、发展相关;检测两者表达水平可作为CC预后判断的一项客观指标及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滢;程艳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腺肉瘤样癌的 CT影像学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胰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影响学资料。结果肿瘤主要分布在胰体部(40.00%),肿瘤形状以椭圆形/圆形为主(90.00%);不同组织在动脉期、延迟期以及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腺肉瘤样癌多分布于胰腺体部,且以囊实性瘤体为主,但CT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密切观察患者CT影像学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冰;王警建;赵清;王龙龙;郭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癌患者精确放疗后 HBV 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精确放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各临床指标对HBV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情况。结果随访20周后,HBV病毒再激活发生率为25.71%。经Logistic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HBV DNA水平是HBV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精确放疗后存在较高的HBV再激活风险,与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有密切关系。

    作者:姚晖;龚金兰;李莉;王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治糜康栓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 HPV 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治糜康栓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伴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CIN伴HPV感染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LEEP治疗,试验组加用治糜康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阴道出血、排液、宫颈创面愈合情况、临床疗效以及HPV转阴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量、排液时间、出血量、出血时间、盆腔疼痛发生率及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显效率和HPV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糜康栓联合LEEP治疗CIN伴HPV感染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郝淑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乙状结肠癌肝转移长期存活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9岁,因便血1月、肝区胀痛10余天于2005年5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史、家庭史无特殊,2005年4月底出现大便带血,10余天后出现肝区胀痛,消瘦明显。2005年5月20日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乙状结肠溃疡活动性癌;活检病理(号:05-872):(距肛26 cm)中-低分化癌。2005年5月26日至我院诊治,行CT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考虑转移癌(图1A),血CEA:246.90 mg/ml,CA199>1000.00/ml,2005年5月27日行全身化疗。 FOLFOX4方案化疗8个疗程,疗效:部分缓解(图1B);XELOX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FOLFIRE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2006年2月16日行丝裂霉素肝动脉灌注2次及香菇多糖免疫治疗,疗效:部分缓解(图1C),2006年4月起行树突状免疫细胞治疗3次,2006年6月复查达完全缓解(图1D),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作者:刘冬兰;邓觐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ACE 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照组仅采用TACE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3.34%、42.92%和57.14%、2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2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延长了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预后。

    作者:朱中山;严文辉;彭新茂;李小兵;杨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GF 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促进凋亡抵抗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CTGF在人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获取编码CTGF全长的cDNA,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癌中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pcDNA3.1质粒和慢病毒载体分别上调和下调Eca109细胞中CTGF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XL 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CT-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食管癌标本中CTGF显色较正常对照组织强。转染pcD-NA3.1 CTGF质粒后,有效增强了Eca109细胞中CTGF蛋白的表达和凋亡的抵抗作用,且抗凋亡蛋白BCl-XL 表达水平上调。用RNAi逆转录病毒转染后,有效下调了内源CTGF的表达,对INF-γ介导的凋亡抵抗作用较对照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BCl-XL 蛋白表达水平亦下调。结论在食管癌中CT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可以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XL 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