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骏;赵怡;王群;张舟;邢戍健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又分为2种照射方式,一种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放射源与患者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治疗方式用途广,同时是临床主要的治疗途径。另一种为近距离治疗,又称为内照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置于肿瘤内部或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其分为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及术中置管、预制模型后装。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是指将具有肿瘤杀伤作用的放射性核素制成粒子,根据患者经CT、MRI及三维立体定向计划系统分析得到肿瘤立体图像,医生利用经皮穿刺、腔镜等微创技术在B超、CT引导下,精确地将粒子分布于肿瘤周围特定的位置。本文就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近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必勇(综述);蔡郑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d、CNKI、ASCO会议以及WHO官网进行相关文献搜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11日。纳入有关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6个研究包括5篇全文和一篇会议纳入meta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方案与三周方案相比,无论在ORR、PFS、OS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安全性分析中,单周方案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周方案(纳入3篇文献,共356例患者,OR 0.16,95%CI 0.06~0.43,P<0.001)。同样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单周方案也显著降低。结论多西紫杉醇单周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与三周方案相同,但鉴于单周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老年患者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适合单周方案化疗。
作者:刘思旸;李爱民;张军一;李荣;罗荣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6 d;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乳酸脱氢酶>500 U/L、血清白蛋白<30 g/L、卡式评分<30以及谵妄等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与临床症状、卡式评分、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李海涛;许金凤;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9岁,因便血1月、肝区胀痛10余天于2005年5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史、家庭史无特殊,2005年4月底出现大便带血,10余天后出现肝区胀痛,消瘦明显。2005年5月20日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乙状结肠溃疡活动性癌;活检病理(号:05-872):(距肛26 cm)中-低分化癌。2005年5月26日至我院诊治,行CT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考虑转移癌(图1A),血CEA:246.90 mg/ml,CA199>1000.00/ml,2005年5月27日行全身化疗。 FOLFOX4方案化疗8个疗程,疗效:部分缓解(图1B);XELOX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FOLFIRE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2006年2月16日行丝裂霉素肝动脉灌注2次及香菇多糖免疫治疗,疗效:部分缓解(图1C),2006年4月起行树突状免疫细胞治疗3次,2006年6月复查达完全缓解(图1D),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作者:刘冬兰;邓觐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ERCC1和TS对预测采用奥沙利铂和5-Fu联合化疗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检索纳入5篇(从2008年到2013年)国际和国内有关ERCC1和TS关于预测5-Fu和奥沙利铂对于胃癌化疗疗效的文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软件为RevMan5.0。结果 ERCC1对采用5-Fu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RR值为0.74,95%CI为0.58-0.95。 TS对采用5-Fu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RR值为7.55,95%CI为4.47-12.76。结论 ERCC1阴性的胃癌患者,采用5-Fu和奥沙利铂化疗的疗效更好。TS阳性的胃癌患者,采用5-Fu和奥沙利铂化疗的疗效更好。
作者:赵国华;吴杰;范中宝;刘信;张睿;许国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 HSG)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HSG及EGFR的mRNA表达,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HSG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和纤维腺瘤组(P<0.05),而EGFR 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及纤维腺瘤组(P<0.05)。乳腺癌组织中HSG、EG-FR的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和HER-2显著相关(P<0.05)。 HSG与EGFR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γ=-0.427,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SG、EGFR 的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为患者疾病程度的评估、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章骏;赵怡;王群;张舟;邢戍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7-H3和B7-H4基因突变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鼻咽癌标本作为病例组,以30例正常子鼻咽部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B7-H3和B7-H4的表达。结果 B7-H3和B7-H4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B7-H3和B7-H4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7-H3和B7-H4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郑大勇;董少婷;陈锦章;吕成伟;黄振华;黄娜;何本夫;石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食管癌是1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方式。术后吻合口狭窄作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较难处理。我院对128例食管癌性狭窄或术后狭窄患者分别予以萨氏扩张器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广宁;雷光焰;黄山平;何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发生率高的是肺部感染(7.14%),其次是造口旁疝(3.57%)、伤口感染(3.57%);术前伴肺部疾病(P=0.028)、手术时间>170 min(P=0.002)和术中出血量≥300 ml(P=0.013)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手术时间>170 min(OR=15.07,P<0.001)、术前伴发肺部疾病(OR=2.933,P=0.005)、术中出血量≥300 ml(OR=2.74,P=0.004)。结论术前伴发肺部疾病、手术时间>170 min和术中出血量≥300 ml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连帮;汪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5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行调强放疗,残存区域放疗剂量为66~70 Gy,单次剂量2.15~2.25 Gy。结果调强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 CR)率为69.1%(38/55),部分缓解(PR)率为18.2%(10/55)。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4%、94.5%和85.5%,放射性皮炎1~2级占89.0%,3级占11.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甲状腺癌术后残留肿瘤,放疗毒副作用可控,是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九成;任庆荣;廖玲霞;陈卫东;邹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胰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影响学资料。结果肿瘤主要分布在胰体部(40.00%),肿瘤形状以椭圆形/圆形为主(90.00%);不同组织在动脉期、延迟期以及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腺肉瘤样癌多分布于胰腺体部,且以囊实性瘤体为主,但CT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密切观察患者CT影像学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冰;王警建;赵清;王龙龙;郭永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加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Ⅱ、Ⅲ期( T2 N+M0,T3-4 N0-2 M0期)65例,术前放疗总剂量50~54 Gy,术前采用Xelox方案化疗3个疗程,放化疗结束后6~8周根据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Forfox4方案辅助化疗6个疗程。结果65例均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其中48例行Dix-on’ s手术,17例行mile’ s手术,保肛率73.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8%,其中伤口感染延期愈合6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5例,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占16.92%。结论新辅助放化疗+TME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中远期疗效好。
作者:闫玉虎;谢敏;陈卫东;常青;张克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6150 IU或低分子肝素钠4000~6000 IU,每天1次,连用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5天测定患者的血小板( 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及凝血酶原时间( PT)。观察2组食管癌手术后的胸腔积液引流量。结果手术前2组食管癌患者PT明显缩短,D-D及Fib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手术后第1天2组食管癌患者的PT明显缩短,D-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PT达到低水平,D-D及Fib达到高水平。术后第5天观察组PT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延长,D-D及Fib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ib、PT在术后2~5天及D-二聚体在术后1~5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手术后观察组的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为(527.9±132.5)ml,对照组的平均积液引流量为(531.6±121.4)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05)。结论经预防性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谢晓阳;李季;易军;高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ERCC1、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CC1、EGFR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52例胃癌中ERCC1、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26.9%,ERCC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EGF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则高于癌旁组织(P<0.05)。 ERCC1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两者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ERCC1、EGFR参与肿瘤的发生,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玉芳;周林艳;万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影像学检查BIRADS(乳腺影响报告数据系统)分级与其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钼靶、MRI分类呈正相关性( R=0.328,P=0.009;R=0.281,P=0.026)。乳腺癌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级与钼靶分类呈正相关性( R=0.267,P=0.034;R=0.268,P=0.034)。乳腺癌肿瘤组织分级与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性(R=-0.019,P=0.031;R=-0.189,P=0.042)。 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与B超和MRI分类也有一定相关性, ER阳性表达与钼靶分类相关,PR阳性表达与MRI分类相关。结论肿瘤组织学分级与BIRADS分类存在相关性,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熊文;徐时;吴东进;吴泽明;唐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放疗近期疗效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carcinoma ,NSCLC)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CEA、CYFAR21-1、SCC、CA125的水平变化,同时通过临床症状等资料评价放疗的近期效果,以此探讨放疗的近期疗效与肿瘤标志物变化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中有109例在接受放疗后有效,总有效率为55.61%。放疗有效的患者在放疗后常规检查血清中CEA、CYFAR21-1、SCC、CA125含量与放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放疗后肿瘤标志物降低组的110例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升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的含量或可以用来评价放疗对晚期NSCLC的近期效果。
作者:王杰;胡学宁;陈大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将16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调强放疗组远期口干、颈部纤维化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远期张口受限、放射性龋齿和听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4~7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远期生存率高于常规放疗,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作者:胡丹;熊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35 mg、60 mg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 mg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135 mg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后TNM分期及肿瘤血管新生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D3+、CD4+、NK细胞水平(52.82±6.73、43.54±7.72、7.82±0.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60 mg紫杉醇同步放化疗疗效与135 mg紫杉醇相当,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温渝;汪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413例原发性肝癌并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剔除失访的41例后,对其余372例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年生存率为14.78%(55/372),余317例死亡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194)与非复发转移组(n=123)。两组患者在有无乙肝及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血管癌栓及多结节融合等方面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手术切缘、是否存在血管侵犯及肿瘤破裂等方面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多结节融合及血管癌栓是否存在,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而乙肝、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多结节融合及血管癌栓是否存在,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伟;葛瑞良;胡雷;王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