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TCT 及阴道镜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劳芝英

关键词:宫颈病变, 宫颈癌, HPV-DNA, TCT, 阴道镜
摘要:目的:探讨HPV、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初次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26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D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HPV、TCT以及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037例,占总样本的82.30%;其余223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7.70%。 HPV-DNA检测发现,659例患者出现1种或多种HPV的感染,HPV-DNA阳性率达52.30%;联合采用TCT和HPV-DNA分型检测的灵敏度高,所有262患者均有一指标呈阳性,较单一次用TCT和单一使用HPV-DNA分型检测相比,检出率显著升高,χ2值分别为71.610、40.971,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临床采用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及7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较良性肿块具有自身特点,且乳腺癌肿块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93.4%),血流信号较良性肿块组更丰富,其血流峰值速度为(0.27±0.05) m/s,明显快于良性肿块组(0.16±0.06),且阻力指数为(0.67±0.18),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33±0.11),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晴;张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方式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3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行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患者接受开腹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阴道切除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 P<0.05);A组术后肛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手术时间及宫颈切除长度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A组妊娠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7%、7.9%和13.9%,B组分别为31.4%、6.9%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损伤,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惠珍;封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的损伤。方法选取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照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放疗的整体效果,颞颌关节照射情况及其受损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颞颌关节受损总发生率为18.6%(8/43),且均为轻度受损;对照组受损总发生率为30.2%(13/43),其中重性受损发生率为4.7%(2/43)。观察组平均照射剂量及33%体积的照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更少。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相对于调强放射治疗,对患者的颞颌关节损伤更大,因此,有条件者应以强调放疗为首选。

    作者:方霖;苟福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癌 TACE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形成胆汁瘤的18例肝癌患者,记录其黄疸症状、TACE次数、胆汁瘤形成时间、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8例肝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胆汁瘤形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TACE次数为1~6次,平均3.5次。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5周,平均3.46周。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正在动态观察;3例经B超穿刺抽出胆汁治愈;13例患者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术后10例出现好转、黄疸消失,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多次介入治疗可能是诱发胆汁瘤的主要原因,胆汁瘤预后情况总体良好。

    作者:徐国辉;徐宗全;李小军;何均;魏小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08年2月肝癌患者共100例,筛选出影响其生存状况的因素。结果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术前甲胎蛋白、手术前后甲胎蛋白、辅助治疗、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管侵犯、肝硬化和手术前后甲胎蛋白变化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是由多个因素来决定的,而血管侵犯、肝硬化以及手术前后甲胎蛋白变化为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明岳;刘嘉林;郑锦锋;鲍世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其中采用顺铂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甲氨蝶呤,6.0~8.0 g/m2,静脉滴注6 h,之后第4 h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15 mg静脉注射,q3 h ×9次,肌肉注射15 mg,q6h ×(6~8)次。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23/30)、53.33%(16/30)、36.67%(11/30),对照组分别为73.33%(22/30)、36.67%(11/30)、20.00%(6/30),2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而2组2、3年生存率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顺铂来说,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能提高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李涛;郭洪敏;田宝方;刘俊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胰腺癌多层螺旋 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胰腺癌患者,均由病理切片证实,其中胰腺癌32例,胰腺炎32例,并将胰腺炎和胰腺癌强化后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密度,并且能够清楚显示肿瘤与周边器官和血管的关系。胰腺癌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5例,腹腔动脉受累26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22例,肝转移16例、胰管扩张28例、胆囊壁增厚24例,而胰腺炎患者仅出现胰管扩张7例、胆囊壁增厚8例。在胰腺的实质期强化效果好,且胰腺实质的强化和肿瘤组织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增强扫描方面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海生;韩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小清;邓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研究

    目的:探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治疗,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复发及生存的因素。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60.00%,5年总复发率为46.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均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梁烽扬;郑业辉;李化升;罗书峰;罗超;黎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氨基酸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妇科恶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根治术后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20AA氨基酸,从手术当天开始,连用3天。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应用任何氨基酸,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浓度两组均下降,但实验组术后第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浓度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愈合不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明显疗效,可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恢复。

    作者:王月;夏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0~Ⅳ期宫颈患者患者(观察组)共70例,与同期健康女性(对照组)60例纳入研究,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数量以及CD3+CD4+/CD3+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患者分期和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有相关性(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并且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差,同时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NK细胞数量可以作为检测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

    作者:洪珍汶;李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患者化疗前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血常规等基线情况及激素敏感时间。结果患者总生存时间为3~4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1.34±2.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36个月;Cox回归结果提示,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激素敏感时间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RR值分别为1.782、2.363和2.012,且P<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前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浓度及激素敏感时间,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作者:庞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3例为小剂量组(3 mg· kg-1· d-1);B组32例为中剂量组(9 mg· kg-1· d-1);C组31例为大剂量组(15 mg· kg-1· d-1);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第3天咳痰难易程度、痰液性质、氧分压水平,肺功能试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的水平;抗生素应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结果随着盐酸氨溴索剂量的增加,患者更易咳痰、痰液更加稀薄、PaO2逐渐升高、FEV1/FVC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生素应用时间逐渐缩短,肺部并发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更加明显缓解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症状,减少肺部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Ⅰ~Ⅱ级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S组)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每组50例。 S组给予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佐辛0.25 mg/kg。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S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S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P<0.01);术后48 h内,DS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S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DS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愈;曾维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下子宫颈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颈切除术,观察术后情况,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随访未见复发。研究发现盆腔淋巴结、HPV感染、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颈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安全可行,适用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宫颈癌患者60例(均病理确诊)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一时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妇女6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癌胚抗原(c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和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SCC、CEA、CA125和CA19-9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SCC、CEA、CA125和CA19-9单一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67%、46.67%、56.67%、60.00%,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时诊断敏感性的86.67%。宫颈癌患者肿瘤分化越低,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越高;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而宫颈鳞癌患者CEA、CA125和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SCC、CEA、CA125和CA19-9的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宫颈癌,并且这些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并可以提示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助于早期治疗。

    作者:颜萍;龚旭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elecoxib 对放射所致 DNA 损伤修复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影响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DNA损伤修复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相同体积的DMSO)、药物组(celecoxib)、照射组(6MV X射线6 Gy)、联合组(celecoxib+6 Gy X射线(药物作用24 h后))。 CCK-8法检测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IC50。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Celecoxib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的IC50值为58.74μmol/L。联合组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组和照射组(P<0.01)。结论 Celecoxib通过抑制放射所致DNA损伤修复及促进凋亡,从而达到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雷宏伟;龙成;姜永梅;佟恩娟;滕云;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 VEGF、HIF-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积液中VEGF、HIF-1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顺铂联合恩度胸腔局部注入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胸腔积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HIF-1α水平。观察局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疗效患者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化疗,其中CR 1例,PR 9例,SD 12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3.3%,随访至今,中位缓解时间为65 d (7~354 d)。所有患者对局部灌注化疗耐受性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按照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 CR+PR,10例)和无效组(SD+PD,20例),化疗后CR+PR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HIF-1α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D+PD患者VEGF、HIF-1α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局部灌注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志真;石建华;侯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 CD4/CD8值与其疗效的关系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8值与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4例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8值。结果 CD4/CD8值偏低患者化疗有效率(54.5%)显著低于CD4/CD8值正常或偏高者(90.0%)(P<0.05)。结论 NHL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影响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王乐;李午平;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