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方霖;苟福胜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癌, 颞颌关节, 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的损伤。方法选取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照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放疗的整体效果,颞颌关节照射情况及其受损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颞颌关节受损总发生率为18.6%(8/43),且均为轻度受损;对照组受损总发生率为30.2%(13/43),其中重性受损发生率为4.7%(2/43)。观察组平均照射剂量及33%体积的照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更少。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相对于调强放射治疗,对患者的颞颌关节损伤更大,因此,有条件者应以强调放疗为首选。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对老年肺癌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化疗对老年肺癌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老年癌症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2周期之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然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肾脏储备情况和化疗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结果在化疗前患者的BUN、SCr 值均处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在化疗1周期之后,BUN、SCr值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CysC出现升高现象,CCr值有23例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改变主要发生于伴随着疾病组的患者,患者的肾功能曲线峰时出现延长,肾清除速率降低;在化疗2个周期之后,伴疾病组患者中7例患者的BUN、6例患者的SCr水平随着化疗的进行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CysC、CCr及GFR进一步下降,在降至30 ml以下时,则中断化疗。结论结合BUN、SCr、CysC、CCr以及GFR等检查对肾脏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在早期对老年肺部癌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和化疗后的肾脏损伤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方法将40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引流时间要短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1);肥胖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非肥胖组患者(t=5.467,P<0.01);高血压组引流时间比无高血压组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1);糖尿病组引流时间显著长于无糖尿病组(t=5.151,P<0.01)。结论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均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冰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宫颈LCT阳性的病例,对其进行宫颈活检。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研究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所有LCT阳性病例中,ASC-US 142例(在阳性病例中占56.8%), AGC 为3例(1.2%),ASC-H 24例(9.6%),LSIL 82例(54.4%),HSIL为26例(10.4%),SCC 1例(0.4%);宫颈活检结果中,炎性反应66例(26.4%),挖空细胞25例(10.0%),CINⅠ级54例(21.6%),CINⅡ级59例(23.6%),CIN Ⅲ级28例(11.2%),鳞癌16例(6.4%),腺癌2例(0.8%),以组织学结果验证细胞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 ASC-US (100.0%),ASC-H(92.3%),LSIL(63.2%),HSIL(72.9%),SCC(100.0%);并且宫颈病变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结论宫颈LCT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筛查宫颈上皮性病变的重要手段,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洪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及7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较良性肿块具有自身特点,且乳腺癌肿块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93.4%),血流信号较良性肿块组更丰富,其血流峰值速度为(0.27±0.05) m/s,明显快于良性肿块组(0.16±0.06),且阻力指数为(0.67±0.18),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33±0.11),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晴;张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498例参加子宫颈HPV普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滴虫、白细胞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阴道pH检测,对感染HPV人群、感染高危型HPV人群以及HPV阴性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8个受检已婚育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99例(6.6%),低危型HPV阳性6例(0.4%),HPV阴性1393例(93.0%)。 HPV感染患者、高危HPV感染患者以及HPV阴性患者在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物pH以及阴道清洁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 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 m2· d)2次/d,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倍他滨2000 mg/( m2· 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和92.1%,对照组分别为55.3%和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等,以Ⅰ~Ⅱ度为主,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9.5%、42.1%、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89.5%、36.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党进胜;赵新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10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量肝素2组,每组50例,观察各组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数值变化、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情况,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几率。结果100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2例有右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3例患者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组中发现1例静脉血栓患者,为不完全血栓,无临床症状。而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现3例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疼痛症状出现,而后消失。术后1d、3d、7d和14d利伐沙班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低分子量肝素组。结论合理的使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方式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3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行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患者接受开腹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阴道切除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 P<0.05);A组术后肛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B组(P<0.05);2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手术时间及宫颈切除长度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A组妊娠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7%、7.9%和13.9%,B组分别为31.4%、6.9%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加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损伤,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王惠珍;封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炎及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的急救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抗炎和强心利尿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 BNP)和C-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急诊住院治疗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肺炎胸腔积液患者(肺炎组)31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31例。2组患者在治疗原则上都是采用抗感染与强心、利尿和限制液体出入量。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浆BNP、PCT浓度。结果治疗前肺炎组血浆BNP(581.75±125.50)ng/L明显高于肺癌组(145.72±42.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肺炎组治疗后血浆BNP(224.62±131.33)ng/L明显降低(P<0.05),而肺癌组(149.43±51.10)ng/L无明显变化。肺炎组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肺癌组。治疗前肺炎组血浆PCT明显低于肺癌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下降到或接近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和PCT浓度的变化对于胸腔积液者心功能不全的筛查和强心、抗炎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军;邹天仕;林颖;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S 和 DPD mRNA 对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S (胸腺合成酶)以及DPD (二氢嘧啶脱氢酶) mRNA的表达对替吉奥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4例,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S mRNA以及DPD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1.57±0.31),无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2.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1.15±0.37),无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0.9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S mR-NA低表达的患者对口服替吉奥化疗的敏感性高,疗效较好,但口服替吉奥化疗的疗效与外周血中DPD mRNA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

    作者:郑积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 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 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吴树宁;叶习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作者:段照华;彭科;胡连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elecoxib 对放射所致 DNA 损伤修复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影响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DNA损伤修复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相同体积的DMSO)、药物组(celecoxib)、照射组(6MV X射线6 Gy)、联合组(celecoxib+6 Gy X射线(药物作用24 h后))。 CCK-8法检测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IC50。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Celecoxib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的IC50值为58.74μmol/L。联合组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组和照射组(P<0.01)。结论 Celecoxib通过抑制放射所致DNA损伤修复及促进凋亡,从而达到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雷宏伟;龙成;姜永梅;佟恩娟;滕云;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宫颈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全部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肿瘤直径≥4 cm、分期晚、淋巴结阳性以及宫颈浸润深度≥1/2均为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复发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为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宫颈腺癌为一种预后较差的宫颈癌病理类型。

    作者:吴素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远端胃癌 D2根治术对进展期患者的短期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 (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 (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 (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 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学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癌 TACE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形成胆汁瘤的18例肝癌患者,记录其黄疸症状、TACE次数、胆汁瘤形成时间、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8例肝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胆汁瘤形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TACE次数为1~6次,平均3.5次。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5周,平均3.46周。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正在动态观察;3例经B超穿刺抽出胆汁治愈;13例患者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术后10例出现好转、黄疸消失,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多次介入治疗可能是诱发胆汁瘤的主要原因,胆汁瘤预后情况总体良好。

    作者:徐国辉;徐宗全;李小军;何均;魏小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卵巢移位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移位对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卵巢移位手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接受卵巢移位宫颈癌根治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卵巢生理功能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情况;②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程度:轻度108例(90.00%),中度10例(8.33%),重度2例(1.67%);③卵巢生理功能: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移位对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卵巢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大,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作者:姚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参数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的损伤。方法选取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照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放疗的整体效果,颞颌关节照射情况及其受损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颞颌关节受损总发生率为18.6%(8/43),且均为轻度受损;对照组受损总发生率为30.2%(13/43),其中重性受损发生率为4.7%(2/43)。观察组平均照射剂量及33%体积的照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更少。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相对于调强放射治疗,对患者的颞颌关节损伤更大,因此,有条件者应以强调放疗为首选。

    作者:方霖;苟福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肿瘤直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肿瘤直径为(2.3±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4/40)、贫血为5.0%(2/40)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和25.0%(1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大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彬;朱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