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涛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小清;邓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在进展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CME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后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实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与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出现肠梗阻、淋巴瘘与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某一程度上为结肠癌手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雷用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积液中VEGF、HIF-1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顺铂联合恩度胸腔局部注入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胸腔积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HIF-1α水平。观察局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疗效患者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化疗,其中CR 1例,PR 9例,SD 12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3.3%,随访至今,中位缓解时间为65 d (7~354 d)。所有患者对局部灌注化疗耐受性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按照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 CR+PR,10例)和无效组(SD+PD,20例),化疗后CR+PR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HIF-1α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D+PD患者VEGF、HIF-1α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局部灌注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志真;石建华;侯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热化疗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60例老年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热化疗组在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局部的超声热化疗,温度40~42℃,每次时间40 min,隔日1次,总计5次,28天为1个周期,进行2~3个周期。常规化疗组,仅接受2~3个周期的相同方案化疗。对2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超声热化疗组的有效率为51.61%(16/31),常规化疗组有效率为20.69%(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该方法安全、可行,且未见有相关严重的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宇;罗治彬;邓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放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放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78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7%(150/178),3年生存率为70.22%(125/178)。宫颈癌患者放疗的预后与年龄、病理分级、肿瘤直径、FIGO分期及血红蛋白含量有关,(χ2=6.73,10.57,11.95,12.76,11.41,P均<0.05)。178例患者中,19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2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2例患者因直肠穿孔及小肠梗阻死亡,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占18.54%。结论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及适型强调放疗疗效确切,其预后与多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分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毛世华;张涛;谈宗国;黄明钜;冉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HPV、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初次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26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 ,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D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HPV、TCT以及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037例,占总样本的82.30%;其余223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7.70%。 HPV-DNA检测发现,659例患者出现1种或多种HPV的感染,HPV-DNA阳性率达52.30%;联合采用TCT和HPV-DNA分型检测的灵敏度高,所有262患者均有一指标呈阳性,较单一次用TCT和单一使用HPV-DNA分型检测相比,检出率显著升高,χ2值分别为71.610、40.971,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临床采用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劳芝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炎和强心利尿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 BNP)和C-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急诊住院治疗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肺炎胸腔积液患者(肺炎组)31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31例。2组患者在治疗原则上都是采用抗感染与强心、利尿和限制液体出入量。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浆BNP、PCT浓度。结果治疗前肺炎组血浆BNP(581.75±125.50)ng/L明显高于肺癌组(145.72±42.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肺炎组治疗后血浆BNP(224.62±131.33)ng/L明显降低(P<0.05),而肺癌组(149.43±51.10)ng/L无明显变化。肺炎组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肺癌组。治疗前肺炎组血浆PCT明显低于肺癌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下降到或接近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和PCT浓度的变化对于胸腔积液者心功能不全的筛查和强心、抗炎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军;邹天仕;林颖;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检查结合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方法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术前均行CT和钼靶X线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单纯钼靶X线检查检出乳腺癌64例(80.0%),单纯 CT 检查检出乳腺癌72例(90.0%),CT 与钼靶 X 线联合检查检出乳腺癌77例(96.3%),3种方法检出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T发现钙化45例(56.3%),单纯钼靶X线发现钙化63例(78.8%),CT与钼靶X线对钙化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T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9例(89.1%),单纯钼靶X线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0例(72.7%)。 CT与钼靶X线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结合钼靶X线检查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姜志红;赵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0~Ⅳ期宫颈患者患者(观察组)共70例,与同期健康女性(对照组)60例纳入研究,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NK细胞数量以及CD3+CD4+/CD3+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患者分期和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有相关性(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状况,并且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差,同时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NK细胞数量可以作为检测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
作者:洪珍汶;李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 (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 (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 (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 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学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颈切除术,观察术后情况,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随访未见复发。研究发现盆腔淋巴结、HPV感染、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颈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安全可行,适用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化疗对老年肺癌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老年癌症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2周期之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然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肾脏储备情况和化疗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结果在化疗前患者的BUN、SCr 值均处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在化疗1周期之后,BUN、SCr值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CysC出现升高现象,CCr值有23例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改变主要发生于伴随着疾病组的患者,患者的肾功能曲线峰时出现延长,肾清除速率降低;在化疗2个周期之后,伴疾病组患者中7例患者的BUN、6例患者的SCr水平随着化疗的进行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CysC、CCr及GFR进一步下降,在降至30 ml以下时,则中断化疗。结论结合BUN、SCr、CysC、CCr以及GFR等检查对肾脏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在早期对老年肺部癌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和化疗后的肾脏损伤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作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希罗达、卡培他滨、转移性结肠癌等检索词,查阅2000年至2012年国内外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索源和手工检索,降低文献漏检。由2名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数据表筛选并摘录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结果。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25篇,按照筛选标准,共7篇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为17.60%(161/915),与对照组有效率18.65%(169/906)比较,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77,1.05),P=0.174]。6个研究组(n=885)的中位生存期标准化均数差SMD=-0.065[95%CI(-0.158,0.028),P=0.173];7个研究(n=915)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准化均数差为SMD=-0.046[95%CI(-0.136,0.045),P=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较好;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比较,疗效无优劣,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推荐使用。
作者:江小梅;彭杰文;萧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金栋;王家明;李明峰;赵蕾;吕长兴;刘俊;王常禄;李洪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癌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形成胆汁瘤的18例肝癌患者,记录其黄疸症状、TACE次数、胆汁瘤形成时间、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8例肝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胆汁瘤形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TACE次数为1~6次,平均3.5次。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5周,平均3.46周。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正在动态观察;3例经B超穿刺抽出胆汁治愈;13例患者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术后10例出现好转、黄疸消失,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多次介入治疗可能是诱发胆汁瘤的主要原因,胆汁瘤预后情况总体良好。
作者:徐国辉;徐宗全;李小军;何均;魏小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裸鼠模型,将28只成瘤雌裸小鼠随机分成7组: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Ⅱ组给予顺铂1 mg/kg;Ⅲ组给予顺铂4 mg/kg;Ⅳ组给予罗格列酮10 mg/kg;Ⅴ组给予罗格列酮30 mg/kg;Ⅵ组给予罗格列酮10 mg/kg+顺铂1 mg/kg;Ⅶ组给予罗格列酮30 mg/kg+顺铂1 mg/kg。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8次。于后一次给药后48 h处死各组小鼠,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和瘤重;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PARγ、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ROZ联合用药组较低剂量顺铂组抑瘤作用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2.11%和83.80%。低、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表达水平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该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化疗具有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PPARγ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
作者:刘新福;尹婵;张辉;孙建群;庄英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点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同期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其超声表现为实性结节(97.2%)、形态不规则(52.8%)、微小钙化(19.4%)、低回声结节(83.4%)及探及肿大淋巴结(25.0%)。良恶性结节的各征象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回声(OR=3.13,95%CI:1.58~6.19)和微小钙化(OR=2.03,95%CI:1.19~3.48)是诊断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独立性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其超声表现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凤华;孟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来源、骨转移部位、发生时间及病理类型。结果原发肿瘤来源前5位依次为:肺癌(49.3%),乳腺癌(7.9%),前列腺癌(6.1%),食管癌(5.8%),原发病灶不明骨转移肿瘤(5.0%)和结直肠癌(5.0%);前5位的常见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肋骨(161例),胸椎(138例)、腰椎(132例)、骨盆(106例)和股骨(65例)。159例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时已经发现骨转移,其余119例患者平均转移时间为10.7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137例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常见(40.9%)。结论对肺癌(尤其是肺腺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骨转移,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全柳霞;张菊;万年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 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 m2· d)2次/d,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倍他滨2000 mg/( m2· 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和92.1%,对照组分别为55.3%和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等,以Ⅰ~Ⅱ度为主,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9.5%、42.1%、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89.5%、36.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党进胜;赵新汉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