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福;尹婵;张辉;孙建群;庄英帜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 GIS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测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 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8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75.6%,3年生存率为64.3%,5年生存率为59.3%。单因素生存率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直径、肿瘤转移、肿瘤完全切除、肿瘤细胞类型、周围组织受侵、肌层受侵、核分裂数、细胞密集程度、Ki-67、p53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大、肿瘤发生转移、未完全切除、周围组织受侵、细胞密集程度高、核分裂数多、p53阳性和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早期采取腹腔镜完全切除手术,同时辅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GIST,能有效减少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邓海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来源、骨转移部位、发生时间及病理类型。结果原发肿瘤来源前5位依次为:肺癌(49.3%),乳腺癌(7.9%),前列腺癌(6.1%),食管癌(5.8%),原发病灶不明骨转移肿瘤(5.0%)和结直肠癌(5.0%);前5位的常见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肋骨(161例),胸椎(138例)、腰椎(132例)、骨盆(106例)和股骨(65例)。159例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时已经发现骨转移,其余119例患者平均转移时间为10.7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137例肺癌骨转移病例中,腺癌常见(40.9%)。结论对肺癌(尤其是肺腺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骨转移,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全柳霞;张菊;万年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金栋;王家明;李明峰;赵蕾;吕长兴;刘俊;王常禄;李洪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作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希罗达、卡培他滨、转移性结肠癌等检索词,查阅2000年至2012年国内外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索源和手工检索,降低文献漏检。由2名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数据表筛选并摘录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结果。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25篇,按照筛选标准,共7篇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为17.60%(161/915),与对照组有效率18.65%(169/906)比较,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77,1.05),P=0.174]。6个研究组(n=885)的中位生存期标准化均数差SMD=-0.065[95%CI(-0.158,0.028),P=0.173];7个研究(n=915)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准化均数差为SMD=-0.046[95%CI(-0.136,0.045),P=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较好;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比较,疗效无优劣,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推荐使用。
作者:江小梅;彭杰文;萧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在进展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CME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后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实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与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出现肠梗阻、淋巴瘘与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某一程度上为结肠癌手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雷用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裸鼠模型,将28只成瘤雌裸小鼠随机分成7组: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Ⅱ组给予顺铂1 mg/kg;Ⅲ组给予顺铂4 mg/kg;Ⅳ组给予罗格列酮10 mg/kg;Ⅴ组给予罗格列酮30 mg/kg;Ⅵ组给予罗格列酮10 mg/kg+顺铂1 mg/kg;Ⅶ组给予罗格列酮30 mg/kg+顺铂1 mg/kg。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8次。于后一次给药后48 h处死各组小鼠,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和瘤重;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PARγ、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ROZ联合用药组较低剂量顺铂组抑瘤作用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2.11%和83.80%。低、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表达水平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该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化疗具有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PPARγ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
作者:刘新福;尹婵;张辉;孙建群;庄英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 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 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吴树宁;叶习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炎和强心利尿对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 BNP)和C-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急诊住院治疗的6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肺炎胸腔积液患者(肺炎组)31例和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31例。2组患者在治疗原则上都是采用抗感染与强心、利尿和限制液体出入量。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浆BNP、PCT浓度。结果治疗前肺炎组血浆BNP(581.75±125.50)ng/L明显高于肺癌组(145.72±42.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肺炎组治疗后血浆BNP(224.62±131.33)ng/L明显降低(P<0.05),而肺癌组(149.43±51.10)ng/L无明显变化。肺炎组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肺癌组。治疗前肺炎组血浆PCT明显低于肺癌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下降到或接近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和PCT浓度的变化对于胸腔积液者心功能不全的筛查和强心、抗炎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军;邹天仕;林颖;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10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量肝素2组,每组50例,观察各组静脉血栓发生率、D-二聚体数值变化、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情况,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几率。结果100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2例有右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后形成血肿,3例患者发生THA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组中发现1例静脉血栓患者,为不完全血栓,无临床症状。而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现3例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疼痛症状出现,而后消失。术后1d、3d、7d和14d利伐沙班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低分子量肝素组。结论合理的使用利伐沙班,对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治疗,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复发及生存的因素。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60.00%,5年总复发率为46.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均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梁烽扬;郑业辉;李化升;罗书峰;罗超;黎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7例、超声检出31例(62.00%);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导管型、结节伴钙化型及肿块型(包括混合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特异性,但其作为一项无创、可短期内重复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发现和术后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小清;邓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498例参加子宫颈HPV普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滴虫、白细胞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阴道pH检测,对感染HPV人群、感染高危型HPV人群以及HPV阴性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8个受检已婚育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99例(6.6%),低危型HPV阳性6例(0.4%),HPV阴性1393例(93.0%)。 HPV感染患者、高危HPV感染患者以及HPV阴性患者在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物pH以及阴道清洁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胰腺癌患者,均由病理切片证实,其中胰腺癌32例,胰腺炎32例,并将胰腺炎和胰腺癌强化后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密度,并且能够清楚显示肿瘤与周边器官和血管的关系。胰腺癌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5例,腹腔动脉受累26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22例,肝转移16例、胰管扩张28例、胆囊壁增厚24例,而胰腺炎患者仅出现胰管扩张7例、胆囊壁增厚8例。在胰腺的实质期强化效果好,且胰腺实质的强化和肿瘤组织的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增强扫描方面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海生;韩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肿瘤直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肿瘤直径为(2.3±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4/40)、贫血为5.0%(2/40)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和25.0%(1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大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彬;朱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顺铂治疗,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其中采用顺铂80 mg/m2,静脉滴入,1次/天;甲氨蝶呤,6.0~8.0 g/m2,静脉滴注6 h,之后第4 h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15 mg静脉注射,q3 h ×9次,肌肉注射15 mg,q6h ×(6~8)次。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23/30)、53.33%(16/30)、36.67%(11/30),对照组分别为73.33%(22/30)、36.67%(11/30)、20.00%(6/30),2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5;而2组2、3年生存率比较,P<0.05。此外,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升高较为显著(P<0.05)。结论相比顺铂来说,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顺铂治疗骨肉瘤患者,能提高近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抵抗力。
作者:李涛;郭洪敏;田宝方;刘俊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宫颈LCT阳性的病例,对其进行宫颈活检。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研究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所有LCT阳性病例中,ASC-US 142例(在阳性病例中占56.8%), AGC 为3例(1.2%),ASC-H 24例(9.6%),LSIL 82例(54.4%),HSIL为26例(10.4%),SCC 1例(0.4%);宫颈活检结果中,炎性反应66例(26.4%),挖空细胞25例(10.0%),CINⅠ级54例(21.6%),CINⅡ级59例(23.6%),CIN Ⅲ级28例(11.2%),鳞癌16例(6.4%),腺癌2例(0.8%),以组织学结果验证细胞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 ASC-US (100.0%),ASC-H(92.3%),LSIL(63.2%),HSIL(72.9%),SCC(100.0%);并且宫颈病变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结论宫颈LCT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筛查宫颈上皮性病变的重要手段,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洪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作者:段照华;彭科;胡连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2h和72h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前、术后2d和7d 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IL-6,IL-2R,CRP的含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A水平术后12 h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4+T和NK细胞水平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在微创组术前术后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 CD8+T含量值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李彦明;郝雁冰;魏东;王贵刚;陈万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及7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较良性肿块具有自身特点,且乳腺癌肿块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93.4%),血流信号较良性肿块组更丰富,其血流峰值速度为(0.27±0.05) m/s,明显快于良性肿块组(0.16±0.06),且阻力指数为(0.67±0.18),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33±0.11),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晴;张灿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