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栋;王家明;李明峰;赵蕾;吕长兴;刘俊;王常禄;李洪选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结果76例患者转移结节共138个,直径为0.8~4.5 cm,平均为(2.8±1.1)cm,>3 cm 42个。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4.2%(130/138),局部复发率为9.2%(12/130),9例(6.5%)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朋;苏晓妹;朱亚杰;曾勇;刘明昌;魏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作者:段照华;彭科;胡连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liquid-based cytological test ,LCT)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宫颈LCT阳性的病例,对其进行宫颈活检。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研究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所有LCT阳性病例中,ASC-US 142例(在阳性病例中占56.8%), AGC 为3例(1.2%),ASC-H 24例(9.6%),LSIL 82例(54.4%),HSIL为26例(10.4%),SCC 1例(0.4%);宫颈活检结果中,炎性反应66例(26.4%),挖空细胞25例(10.0%),CINⅠ级54例(21.6%),CINⅡ级59例(23.6%),CIN Ⅲ级28例(11.2%),鳞癌16例(6.4%),腺癌2例(0.8%),以组织学结果验证细胞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 ASC-US (100.0%),ASC-H(92.3%),LSIL(63.2%),HSIL(72.9%),SCC(100.0%);并且宫颈病变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结论宫颈LCT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筛查宫颈上皮性病变的重要手段,结合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洪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在进展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CME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后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实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与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出现肠梗阻、淋巴瘘与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某一程度上为结肠癌手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雷用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患者化疗前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血常规等基线情况及激素敏感时间。结果患者总生存时间为3~4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1.34±2.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36个月;Cox回归结果提示,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激素敏感时间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RR值分别为1.782、2.363和2.012,且P<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前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浓度及激素敏感时间,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作者:庞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S (胸腺合成酶)以及DPD (二氢嘧啶脱氢酶) mRNA的表达对替吉奥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4例,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S mRNA以及DPD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1.57±0.31),无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2.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1.15±0.37),无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0.9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S mR-NA低表达的患者对口服替吉奥化疗的敏感性高,疗效较好,但口服替吉奥化疗的疗效与外周血中DPD mRNA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
作者:郑积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点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同期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对比,其超声表现为实性结节(97.2%)、形态不规则(52.8%)、微小钙化(19.4%)、低回声结节(83.4%)及探及肿大淋巴结(25.0%)。良恶性结节的各征象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回声(OR=3.13,95%CI:1.58~6.19)和微小钙化(OR=2.03,95%CI:1.19~3.48)是诊断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独立性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其超声表现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凤华;孟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鼻咽癌放疗后颞颌关节的损伤。方法选取8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照组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放疗的整体效果,颞颌关节照射情况及其受损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颞颌关节受损总发生率为18.6%(8/43),且均为轻度受损;对照组受损总发生率为30.2%(13/43),其中重性受损发生率为4.7%(2/43)。观察组平均照射剂量及33%体积的照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更少。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相对于调强放射治疗,对患者的颞颌关节损伤更大,因此,有条件者应以强调放疗为首选。
作者:方霖;苟福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498例参加子宫颈HPV普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滴虫、白细胞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阴道pH检测,对感染HPV人群、感染高危型HPV人群以及HPV阴性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8个受检已婚育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99例(6.6%),低危型HPV阳性6例(0.4%),HPV阴性1393例(93.0%)。 HPV感染患者、高危HPV感染患者以及HPV阴性患者在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物pH以及阴道清洁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2h和72h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前、术后2d和7d 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IL-6,IL-2R,CRP的含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A水平术后12 h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4+T和NK细胞水平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在微创组术前术后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 CD8+T含量值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李彦明;郝雁冰;魏东;王贵刚;陈万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癌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形成胆汁瘤的18例肝癌患者,记录其黄疸症状、TACE次数、胆汁瘤形成时间、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8例肝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胆汁瘤形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TACE次数为1~6次,平均3.5次。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5周,平均3.46周。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正在动态观察;3例经B超穿刺抽出胆汁治愈;13例患者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术后10例出现好转、黄疸消失,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多次介入治疗可能是诱发胆汁瘤的主要原因,胆汁瘤预后情况总体良好。
作者:徐国辉;徐宗全;李小军;何均;魏小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化疗对老年肺癌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老年癌症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2周期之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然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肾脏储备情况和化疗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结果在化疗前患者的BUN、SCr 值均处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在化疗1周期之后,BUN、SCr值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CysC出现升高现象,CCr值有23例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改变主要发生于伴随着疾病组的患者,患者的肾功能曲线峰时出现延长,肾清除速率降低;在化疗2个周期之后,伴疾病组患者中7例患者的BUN、6例患者的SCr水平随着化疗的进行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CysC、CCr及GFR进一步下降,在降至30 ml以下时,则中断化疗。结论结合BUN、SCr、CysC、CCr以及GFR等检查对肾脏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在早期对老年肺部癌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和化疗后的肾脏损伤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Ⅰ~Ⅱ级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S组)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每组50例。 S组给予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佐辛0.25 mg/kg。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S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S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P<0.01);术后48 h内,DS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S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DS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愈;曾维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妇科恶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根治术后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20AA氨基酸,从手术当天开始,连用3天。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应用任何氨基酸,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浓度两组均下降,但实验组术后第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浓度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愈合不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明显疗效,可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恢复。
作者:王月;夏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在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3例为小剂量组(3 mg· kg-1· d-1);B组32例为中剂量组(9 mg· kg-1· d-1);C组31例为大剂量组(15 mg· kg-1· d-1);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第3天咳痰难易程度、痰液性质、氧分压水平,肺功能试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的水平;抗生素应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结果随着盐酸氨溴索剂量的增加,患者更易咳痰、痰液更加稀薄、PaO2逐渐升高、FEV1/FVC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生素应用时间逐渐缩短,肺部并发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更加明显缓解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症状,减少肺部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积液中VEGF、HIF-1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顺铂联合恩度胸腔局部注入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胸腔积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HIF-1α水平。观察局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疗效患者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化疗,其中CR 1例,PR 9例,SD 12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3.3%,随访至今,中位缓解时间为65 d (7~354 d)。所有患者对局部灌注化疗耐受性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按照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 CR+PR,10例)和无效组(SD+PD,20例),化疗后CR+PR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HIF-1α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D+PD患者VEGF、HIF-1α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局部灌注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志真;石建华;侯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作者:肖贤;张恒;周盼妍;郭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 GIST)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检测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 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8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75.6%,3年生存率为64.3%,5年生存率为59.3%。单因素生存率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直径、肿瘤转移、肿瘤完全切除、肿瘤细胞类型、周围组织受侵、肌层受侵、核分裂数、细胞密集程度、Ki-67、p53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大、肿瘤发生转移、未完全切除、周围组织受侵、细胞密集程度高、核分裂数多、p53阳性和未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早期采取腹腔镜完全切除手术,同时辅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GIST,能有效减少复发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邓海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肿瘤直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肿瘤直径为(2.3±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4/40)、贫血为5.0%(2/40)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和25.0%(1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大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彬;朱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作者:郭金栋;王家明;李明峰;赵蕾;吕长兴;刘俊;王常禄;李洪选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