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用钊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 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 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 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 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周立文;吴树宁;叶习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妇科恶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根治术后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20AA氨基酸,从手术当天开始,连用3天。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应用任何氨基酸,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浓度两组均下降,但实验组术后第4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浓度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切口愈合不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明显疗效,可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恢复。
作者:王月;夏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积液中VEGF、HIF-1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顺铂联合恩度胸腔局部注入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 ml胸腔积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HIF-1α水平。观察局部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不同疗效患者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化疗,其中CR 1例,PR 9例,SD 12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3.3%,随访至今,中位缓解时间为65 d (7~354 d)。所有患者对局部灌注化疗耐受性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按照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分为有效组( CR+PR,10例)和无效组(SD+PD,20例),化疗后CR+PR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HIF-1α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D+PD患者VEGF、HIF-1α水平稍有上升,但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局部灌注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朱志真;石建华;侯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与阴道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498例参加子宫颈HPV普查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作假丝酵母菌、滴虫、白细胞检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阴道pH检测,对感染HPV人群、感染高危型HPV人群以及HPV阴性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98个受检已婚育龄妇女,高危型HPV阳性99例(6.6%),低危型HPV阳性6例(0.4%),HPV阴性1393例(93.0%)。 HPV感染患者、高危HPV感染患者以及HPV阴性患者在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阴道分泌物pH以及阴道清洁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环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贺冬生;吴俐俐;甘妙芳;刘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影响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DNA损伤修复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相同体积的DMSO)、药物组(celecoxib)、照射组(6MV X射线6 Gy)、联合组(celecoxib+6 Gy X射线(药物作用24 h后))。 CCK-8法检测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IC50。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Celecoxib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的IC50值为58.74μmol/L。联合组DNA-PKcs、Ku8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组和照射组(P<0.01)。结论 Celecoxib通过抑制放射所致DNA损伤修复及促进凋亡,从而达到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雷宏伟;龙成;姜永梅;佟恩娟;滕云;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作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希罗达、卡培他滨、转移性结肠癌等检索词,查阅2000年至2012年国内外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索源和手工检索,降低文献漏检。由2名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数据表筛选并摘录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和研究结果。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25篇,按照筛选标准,共7篇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为17.60%(161/915),与对照组有效率18.65%(169/906)比较,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77,1.05),P=0.174]。6个研究组(n=885)的中位生存期标准化均数差SMD=-0.065[95%CI(-0.158,0.028),P=0.173];7个研究(n=915)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准化均数差为SMD=-0.046[95%CI(-0.136,0.045),P=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较好;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比较,疗效无优劣,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推荐使用。
作者:江小梅;彭杰文;萧剑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放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放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78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7%(150/178),3年生存率为70.22%(125/178)。宫颈癌患者放疗的预后与年龄、病理分级、肿瘤直径、FIGO分期及血红蛋白含量有关,(χ2=6.73,10.57,11.95,12.76,11.41,P均<0.05)。178例患者中,19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2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2例患者因直肠穿孔及小肠梗阻死亡,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占18.54%。结论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及适型强调放疗疗效确切,其预后与多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分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毛世华;张涛;谈宗国;黄明钜;冉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4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经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颈切除术,观察术后情况,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好,随访未见复发。研究发现盆腔淋巴结、HPV感染、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颈切除术治疗鳞状细胞癌安全可行,适用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患者。
作者:高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CME)在进展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进展期结肠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CME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后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实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与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出现肠梗阻、淋巴瘘与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某一程度上为结肠癌手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是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雷用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肿瘤直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肿瘤直径为(2.3±0.8)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7±1.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0%(4/40)、贫血为5.0%(2/40)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和25.0%(1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大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彬;朱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Ⅰ~Ⅱ级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S组)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每组50例。 S组给予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 D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佐辛0.25 mg/kg。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S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S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P<0.01);术后48 h内,DS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S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DS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愈;曾维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S (胸腺合成酶)以及DPD (二氢嘧啶脱氢酶) mRNA的表达对替吉奥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4例,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S mRNA以及DPD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1.57±0.31),无效患者的TS mRNA值为(2.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治疗有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1.15±0.37),无效患者的DPD mRNA值为(0.98±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S mR-NA低表达的患者对口服替吉奥化疗的敏感性高,疗效较好,但口服替吉奥化疗的疗效与外周血中DPD mRNA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
作者:郑积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化疗对老年肺癌患者的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老年癌症患者在化疗前、化疗第1、2周期之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然后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肾脏储备情况和化疗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结果在化疗前患者的BUN、SCr 值均处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在化疗1周期之后,BUN、SCr值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是CysC出现升高现象,CCr值有23例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改变主要发生于伴随着疾病组的患者,患者的肾功能曲线峰时出现延长,肾清除速率降低;在化疗2个周期之后,伴疾病组患者中7例患者的BUN、6例患者的SCr水平随着化疗的进行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而CysC、CCr及GFR进一步下降,在降至30 ml以下时,则中断化疗。结论结合BUN、SCr、CysC、CCr以及GFR等检查对肾脏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在早期对老年肺部癌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储备和化疗后的肾脏损伤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癌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形成胆汁瘤的18例肝癌患者,记录其黄疸症状、TACE次数、胆汁瘤形成时间、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18例肝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胆汁瘤形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 TACE次数为1~6次,平均3.5次。胆汁瘤形成于末次TACE后2~5周,平均3.46周。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正在动态观察;3例经B超穿刺抽出胆汁治愈;13例患者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术后10例出现好转、黄疸消失,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结论多次介入治疗可能是诱发胆汁瘤的主要原因,胆汁瘤预后情况总体良好。
作者:徐国辉;徐宗全;李小军;何均;魏小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 (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 (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 (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 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作者:杨学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 SOX方案)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 m2· d)2次/d,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130 mg/( m2· d),第1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倍他滨2000 mg/( m2· d),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和92.1%,对照组分别为55.3%和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等,以Ⅰ~Ⅱ度为主,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下降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9.5%、42.1%、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8%、89.5%、36.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党进胜;赵新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8值与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4例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CD8值。结果 CD4/CD8值偏低患者化疗有效率(54.5%)显著低于CD4/CD8值正常或偏高者(90.0%)(P<0.05)。结论 NHL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影响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王乐;李午平;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2h和72h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前、术后2d和7d 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患者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IL-6,IL-2R,CRP的含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A水平术后12 h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4+T和NK细胞水平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在微创组术前术后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 CD8+T含量值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李彦明;郝雁冰;魏东;王贵刚;陈万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治疗,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复发及生存的因素。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60.00%,5年总复发率为46.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均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梁烽扬;郑业辉;李化升;罗书峰;罗超;黎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多西紫杉醇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患者化疗前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血常规等基线情况及激素敏感时间。结果患者总生存时间为3~4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1.34±2.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36个月;Cox回归结果提示,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激素敏感时间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RR值分别为1.782、2.363和2.012,且P<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前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浓度及激素敏感时间,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作者:庞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