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兰;尹艳;钟军;刘丽娟
目的:探讨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检测在结肠癌侵袭转移、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标本,包括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Syn-decan-1mRNA和HPA-1mRNA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HP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其中癌旁组织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HP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肿瘤TMN分期与Syndecan-1mRNA表达正相关,与HPA-1mRNA表达呈负相关( 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PA-1mRNA表达与Syndecan-1mRNA呈负相关关系(γ=-0.724,P=0.000)。结论 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检测对判断结肠癌侵袭转移、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闫玉虎;常青;赵元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间断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12月行睾丸切除术的128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间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60例患者为IAD组,另68例采用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患者为CAD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和潮热、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睾丸切除术后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间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可在有效控制癌症进展率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效果优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作者:金鑫;王小祥;戚裕宏;王振杰;张连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化疗,方案为脂质体紫杉醇135 mg/m2,d1;卡铂300 mg/m2,d2,21~28天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2例中21例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72个,完全缓解( CR )2例,部分缓解( PR )6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38.1%,疾病控制率(CR+PR+SD)8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疲乏,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为8例(38.1%),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反应可耐受。
作者:何秀琴;李国庆;尚红娟;万保林;邹彩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改变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xvision TM免疫组化法和TUNEL方法,检测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平均值为10.59,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2.11,P=0.04,P<0.05),51例非小细胞肺癌MVD值平均为33.53,其MVD值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4.55,P=0.00,P<0.01)。结论凋亡指数和MVD值能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新辅助化疗可合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蔡云;罗庆丰;高玟;詹勤元;郭善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每位患者化疗直至其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者发生肿瘤进展,化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近期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3例(17.57%),疾病稳定30例(40.54%),疾病进展31例(41.89%)。安全性:骨髓抑制42例(56.76%),胃肠道反应23例(31.08%),心律失常17例(22.97%),脱发15例(20.27%),肾功能异常12例(16.22%),肢端麻木10例(13.51%),肝功能异常4例(5.41%)。远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1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2.4~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8个月,95%CI为8.2~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41.89%(31/74)。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徐炎良;陈立;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静脉注入治疗,B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静脉注入治疗。治疗2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治疗2个周期时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时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与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6.4%和37.5%(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和9.7个月(P>0.05)。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是2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中A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安全性更为理想,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邓文霞;汪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2例患者行直肠癌保肛术,必要的情况下行预防性肠造口。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ASA评分、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等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ASA评分、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浓度、肿瘤位置、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无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廖茂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若未及时治疗,在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时,会导致患者出血下腹部疼痛、尿频、性交痛等症状,甚至不孕等症状。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多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而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在大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保留子宫。子宫动脉栓塞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子宫,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和生育功能[1],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现我们以4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静;廖剑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采用后程3D-CRT技术(46例)和常规分割放疗技术(CF)(38例)治疗的8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从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的角度分析2种不同方法治疗鼻咽癌的实际疗效。结果后程3D-CRT组与CF组比较,1、2、3、4、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后程3D-CRT技术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尽管后程3D-CRT技术与CF技术相比,在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谢洪辉;赵娜;张凌;吴浩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0年1月-2011年4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1例晚期非鳞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治疗采用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对照组治疗采用AP方案。结果①观察组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呕吐、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优于AP方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晖群;刘敏知;熊林楷;邹俊韬;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对判断卵巢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42例可疑卵巢癌复发患者和42例良性附件病变患者,在二次手术前24 h内留取血清样品集中检测HE4和CA125水平。结果 CA125诊断卵巢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09%和57.14%。 HE4以70 pmol/L和150 pmol/L作为诊断界点,诊断卵巢癌复发的敏感度分别为76.19%和28.57%。特异性均为100.00%。结论 HE4判断卵巢癌复发优于CA125,以70 pmol/L作为诊断界点可以获得绝对的特异性。
作者:马潇潇;任瑞锋;张素萍;李俊;赵海英;管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非概率立意取样技术,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86例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7%,95%CI(0.77,0.97)和91.4%,95%CI(0.76,0.98)。阳性预测值为93%,95%CI(0.79,0.98)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5%CI(0.73,0.96)。78例卵巢肿瘤行超声检查,其中42例诊断为恶性,36例诊断为良性。结论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作者:杨超;陈燕;马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TCT)联合电子阴道镜及环形电切除术( LEEP)治疗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97例行TCT检查的已婚女性纳入研究,其中检查呈阳性者113例,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LEEP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比较。结果 TCT检测病例数1397例,其中检出阳性涂片113例(8.1%):其中ASCUS+AGUS 74例(65.5%),ASC-H 4例(3.5%),LSIL 23例(20.4%),HSLL 8例(7.1%),癌4例(3.5%);所有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多点采样行病理检查,异常阴道镜图象91例(80.5%),其中炎症33例(29.2%),CINⅠ40例(35.4%),CINⅡ13例(11.5%),CINⅢ4例(3.5%),癌1例(0.9%)。 LEEP 手术治疗后切下的标本进行病理结果分析,其中炎症8例(14%),CINⅠ34例(59.6%),CINⅡ11例(19.3%),CINⅢ3例(5.2%),浸润癌1例(1.9%)。结论 TCT、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LEEP术可以使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作者:吴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腹腔转移的预防价值。方法对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行腹腔灌洗,每例患者灌洗6次,检测每次灌洗液中癌细胞数量,观察不同分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及胃癌细胞数量为0时的灌洗次数。结果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随着分期进展而逐渐增多(P<0.05);胃癌细胞数量随着灌洗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少(P<0.05);ⅡA期、ⅡB 期、ⅢA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为0的高灌洗次数为3、6、6。结论腹腔灌洗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对预防胃癌患者术后腹腔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军;范向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的不同方式将样本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淋巴结清除率以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8.7±42.9) min、总出血量为(417.9±50.7)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0.2±4.0)个、术后引流量为(399.4±65.8)ml、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13.1±1.1)cm、卧床时间为(4.1±1.3)d、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为(8.3±0.9)d、镇痛药物服用时间为(47.8±5.2)h、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开展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不但可获得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毛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GE2诱导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明确以EP4为靶点治疗结肠癌的作用途径。方法将EP4抑制剂L161982按不同浓度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法分别于作用12、24、48、72 h时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EP4抑制剂L161982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161982剂量增加,HT29细胞凋亡增强;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随L161982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PGE2可能通过EP4受体作用于结肠癌细胞,通过Caspase-3途径影响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与凋亡,这可能是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作者:高岩;姜浩;孙治国;高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病理检查确诊宫颈有病变的187例患者分为3组:慢性炎症组(n=41)、宫颈上皮瘤变(CIN)组(n=62)和宫颈癌组(n=84)。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作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状况及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结果①18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136例,阳性率为72.72%(136/1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95.58%(130/136)。在被测的21个HPV亚型中常见的6个类型依次为16型(46.32%、63/136),58型(21.32%、29/136),52型(15.44%、21/136),18型(12.50%、17/136),33型(9.56%、13/136),31型(8.09%、11/136),未检测出44型、43型及6型。②慢性炎症组HPV阳性率为14.63%(6/41);CIN组HPV阳性率为85.48%(53/62)、其中CINⅠ组、CINⅡ组、CIN Ⅲ组中HPV感染率分别为62.50%(10/16)、90.47%(19/21)、96.00%(24/25);宫颈癌组HPV阳性率91.67%(77/84)。 CIN及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均高于炎症组,而CINⅡ~CINⅢ组及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又明显高于CINⅠ组。3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PV阳性者中单一感染率为67.65(92/136),多重感染率为32.35%(44/136),其中以双重感染为主,占79.55%(35/44)。④HPV感染患者年龄以30~59岁高,但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慢性炎症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16型感染率分别为16.67%(1/6)、47.16%(25/53)、48.05%(37/77)。 CIN组和宫颈癌组的16型感染率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对宫颈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临床诊断、治疗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岳青;王一凤;陈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晚期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5例)和顺铂组(45例),联合组胸腔内注入恩度45 mg+顺铂40 mg/m2,2次/周,连续3周;顺铂组单用顺铂40 mg/m2胸腔灌注治疗,2次/周,连续3周。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 QOL)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有效率( RR)82.22%;顺铂组为51.11%( P<0.05);联合组QOL改善有36例(80.00%),顺铂组为20例(44.44%)(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涂建仁;黄淑娟;王美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73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其中34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39例行喉部分切除术。结果34例行低温等离子术患者术后24个月出现复发1例,为T2期;39例行部分喉切除术患者复发5例,其中T1b和Tis期各1例,其余3例为T1a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咽瘘、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有4例切口感染,3例咽瘘及3例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组与喉部分切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低温等离子消融组与喉部分切除术组相比,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显著减少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较传统喉部分切除术有优越性。
作者:陈军;李华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