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辉;赵娜;张凌;吴浩源
目的:探究保留会厌的声门上和声门区同时受累喉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会厌正常而声门上、声门区同时受累的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环舌骨会厌固定手术( CHEP组),80例行扩大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 EVPL与VPL组),对比2组术后嗓音、嗓音相关生活质量、喉功能以及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3年、5年的生存率、复发率、拔管率以及嗓音障碍指数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EVPL与VPL组的平均恢复进食时间、长声时、清/浊音比(S/Z)、总嘶哑度及气息声等,均显著优于CHE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保留会厌的声门上和声门区同时受累喉癌患者,扩大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手术,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有利于术后功能与嗓音质量恢复、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杜月赞;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化疗,方案为脂质体紫杉醇135 mg/m2,d1;卡铂300 mg/m2,d2,21~28天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2例中21例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72个,完全缓解( CR )2例,部分缓解( PR )6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38.1%,疾病控制率(CR+PR+SD)8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疲乏,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为8例(38.1%),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反应可耐受。
作者:何秀琴;李国庆;尚红娟;万保林;邹彩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胃癌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大常见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65岁)目前仍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老年胃癌因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疗药物的选择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化疗药物或合适的化疗方案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回顾性比较单药卡培他滨及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兰;王艳华;万以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直径肾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手术治疗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小直径肾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按症状有无和体检筛查结果分为有腰部不适、血尿等症状的症状组患者60例(45.5%)和通过体检和其他疾患筛查发现的偶发组72例(54.5%),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预后状况。结果入组患者119例行B超检查,筛查确诊100例(87.7%),132例行CT检查,筛查确诊125例(94.7%);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腰间11或11、12肋间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组患者术后随访1、3、5年远期无瘤生存率为偶发组100.0%(72/72)、88.9%(64/72)、69.4%(50/72)及症状组100.0%(60/60)、51.7%(31/60)、31.7%(19/60),3.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偶发组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低于症状组(P<0.05),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直径肾癌早期筛查手段主要为B超与CT等影像学检查,筛查率较高;其偶发患者肿瘤分期较低,术后生存率高;如能做到及时筛查和进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林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RI技术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肺结节病例54例,首先行CT检查;然后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检查,并计算肺结节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t slope,SS)、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增强后1 min、2 min、4 min的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E4),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I ,DW-MRI),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结果恶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较结核球、错构瘤、囊肿等良性结节有更高的SS、PH及E1、E2、E4,有部分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上述指标重叠,同时结合DW-MRI可以较好地鉴别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 DCE-MRI联合DW-MRI技术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89.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72.4%。 DCE-MRI联合DW-MRI在鉴别肺良恶性结节上,显著优于CT( P=0.020)。结论 DCE-MRI联合DW-MRI对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优于CT,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贤春;罗文莉;赵艳萍;疏云;周礼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改变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xvision TM免疫组化法和TUNEL方法,检测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平均值为10.59,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2.11,P=0.04,P<0.05),51例非小细胞肺癌MVD值平均为33.53,其MVD值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4.55,P=0.00,P<0.01)。结论凋亡指数和MVD值能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新辅助化疗可合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蔡云;罗庆丰;高玟;詹勤元;郭善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GE2诱导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明确以EP4为靶点治疗结肠癌的作用途径。方法将EP4抑制剂L161982按不同浓度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法分别于作用12、24、48、72 h时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EP4抑制剂L161982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161982剂量增加,HT29细胞凋亡增强;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随L161982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PGE2可能通过EP4受体作用于结肠癌细胞,通过Caspase-3途径影响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与凋亡,这可能是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作者:高岩;姜浩;孙治国;高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信号通路蛋白Akt1、ERK1/2与HIF-1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0例肺癌Akt1、ERK1/2和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kt1、ERK1/2及HIF-1α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均呈不同程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0%、68.00%和52.00%;Akt1与HIF-1α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γ=0.673,P=0.000),ERK1/2与HIF-1α表达亦具有明显相关性(γ=0.568,P=0.000);Akt1、ERK1/2和HIF-1α表达均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0.01)。结论 Akt1、ERK1/2和HIF-1α在肺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Akt1、ERK1/2与HIF-1α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三者均与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军;车云;康宁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GemOx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24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或临床诊断为局部晚期胰腺癌,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照射剂量6MV-X线DT 60~70 Gy,2~2.5 Gy/次;同时化疗2周期,方案为GemOx(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奥沙利铂130 mg/m2,d1)。在放疗后维持GemOx方案化疗2周期,每21 d重复一次,观察疗效、临床收益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4.2%),部分缓解10例(41.6%),稳定12例(50.0%),进展1例(4.2%),有效率为45.8%(11/24);6个月生存率为87.5%(21/24),12个月为58.3%(14/24),24个月为12.5%(3/24),中位生存11.8个月。 CBR评估:未行黄疽引流者3例,治疗后黄疸消退2例(66.7%);治疗前伴腹背部疼痛21例(87.5%),治疗后止痛有效率为90.5%(19/21)。患者一般状况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18例,占75.0%;发生恶心、呕吐54.2%(13/24)、白细胞下降66.7%(16/24)、血小板下降37.5%(9/24),其中Ⅰ、Ⅱ度分别为10例(41.7%)、12例(50.0%)、5例(20.8%),Ⅲ度分别为3例(12.5%)、4例(16.7%)、3例(12.5%),此外血小板下降者中Ⅳ度1例(4.2%)。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emOx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缓解症状和局部控制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雪峰;潘骥群;周剑波;陈卫宏;季祥;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0年1月-2011年4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1例晚期非鳞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治疗采用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对照组治疗采用AP方案。结果①观察组化疗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呕吐、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优于AP方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晖群;刘敏知;熊林楷;邹俊韬;徐炎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节型肺泡癌的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节型肺泡癌的CT扫描及平片资料,并与27例周围型肺癌对照分析。结果结节型肺泡癌的空泡征及磨玻璃征的阳性率分别为75.7%、70.3%,其他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4.8%、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节型肺泡癌及其他肺癌毛刺征的阳性率分别为81.1%、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泡征及磨玻璃征是影像诊断结节型肺泡癌的特征性征象;毛刺征是肺癌的共同征象。
作者:胡金平;肖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入的5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行鼻内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鼻切开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短,疼痛情况也较对照组轻,并发症发生较少且复发率较低。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维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保留颈丛、肩胛舌骨肌及颈外静脉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颈部外观无塌陷,所保留的神经功能从术后第1天开始逐渐恢复,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逐渐消失,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上肢活动良好,无臂丛神经和膈神经损伤。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术后上颈及耳周疼痛或肩胛区疼痛明显17例,1~6周后好转。结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合理、可行,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作者:罗文政;廖剑锋;周何强;徐华;涂斌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静脉注入治疗,B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静脉注入治疗。治疗2个周期及6个周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治疗2个周期时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时A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与B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6.4%和37.5%(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和9.7个月(P>0.05)。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是2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中A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安全性更为理想,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邓文霞;汪金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探讨其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情况,探讨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治者在1年、2年、5年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复治者(P<0.05),性别、病理类别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有B组症状者以及分期较高者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病理分型复杂,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复治、有B组症状以及分期较高均为降低生存率的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尚不明显。
作者:陈千金;裴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但是紫杉醇特异性较差,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何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成为保证紫杉醇抗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近两年来我科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使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针对其不良反应的临床预防和治疗经验。
作者:潘朝阳;周莉萍;章金强;刘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在肝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接受恩度和TACE治疗患者39例(观察组),单纯TACE治疗患者43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肿瘤缩小有效率、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肿瘤缩小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张明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对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18例。联合治疗组进行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对比2组治疗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症状缓解率、平均生存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18%、100.00%、(354±21)d与77.27%,与对照组的22.22%、72.22%、(177±11)d、0%等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疏云;王洪云;陶黎明;吴燕玲;邹彩亮;胡贤春;乐薇;钟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拟手术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围手术期处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统计与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拔尿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消化道瘘及肺部并发症率分别为5.00%(6/120)、5.83%(7/120),而对照组分别为5.83%(7/120)、17.50%(21/120);2组消化道瘘发生率比较,P>0.05;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3/12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5/120)(P<0.05)。结论于胃癌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住院费用,因此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腹腔转移的预防价值。方法对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行腹腔灌洗,每例患者灌洗6次,检测每次灌洗液中癌细胞数量,观察不同分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及胃癌细胞数量为0时的灌洗次数。结果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随着分期进展而逐渐增多(P<0.05);胃癌细胞数量随着灌洗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少(P<0.05);ⅡA期、ⅡB 期、ⅢA期患者灌洗液中胃癌细胞数量为0的高灌洗次数为3、6、6。结论腹腔灌洗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对预防胃癌患者术后腹腔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亚军;范向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