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余建军;夏振华;赵亚娥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3例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情况,分析化疗疗效,并作生存分析.结果 10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6.6%(48/103),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第1组[ERCC1(+)T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2组[ERCC1(+)G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3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4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1、2、3、4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6.7%(4/24)、50.0%(12/24)、52.0%(13/25)和33.3%(10/30),第1组与第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化疗有效率为50.0%,与第3组和第4组疗效相当(52.0%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4组总体生存曲线相同,χ2=1.3589,P=0.7152,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RCC1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耐药,吉西他滨能提高铂类耐药患者的化疗有效率.
作者:郑玲;伍建蓉;白娟;李佽;谷焰;王晓毓;刘都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讨小檗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 (FINS)、瘦素(LPN)、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Poresky造模法,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小檗碱组,每组15只.观察药物干预21天后各组大鼠体重、FPG、FINS、LPN、APN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RI).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小檗碱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IRI、LPN水平均下降(P﹤0.05); APN水平上升;小檗碱组APN水平变化较二甲双胍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小檗碱可能通过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从而改善大鼠生殖功能.
作者:马玲;苑龙条;刘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BAI)联合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23例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不能耐受手术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结果 23例患者中CR 5例,PR 11例,SD 5例,PD 2例;中位生存期为296天;23例中有4例发生Ⅲ度骨髓抑制,2例发生Ⅱ度骨髓抑制,经治疗后缓解,无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 BAI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术是治疗周围型肺癌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沈俊杰;张俊祥;谭元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 1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女性患者占88.1%,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发或继发病变发生率高达57.6%,其中出血、坏死、钙化、囊性变,灶性淋巴细胞增生及桥本甲状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0.4%、28.0%和0.3%.乳头状增生发生率为5.3%,甲状腺癌继发率为3.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女性多发,继发病变多,诊断时应给予重视.
作者:赵时梅;罗宇;史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8例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率1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肺部为主;其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年龄、一般状态、基础病、住院时间、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TNM分期、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是肺癌患者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和控制.
作者:马旭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对耐药胃癌SGC7901/VCR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长春新碱(VCR)诱导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及其亲代SGC7901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及集落形成实验,研究罗格列酮对丝裂霉素(MMC)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及其耐药亚系 SGC7901/VCR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及罗格列酮逆转SGC7901/VCR细胞对MMC的耐药作用.结果 ROS对SGC7901/VCR及SGC790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作用与ROS浓度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40μmmol/L、80μmmol/L ROS逆转SGC7901/VCR细胞对MMC的耐药倍数(RI)分别为9.6、10.5,与增敏对照组作用相当(P>0.05);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ROS与MMC联用降低SGC7901/VCR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论 罗格列酮能部分逆转多药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VCR对MMC的耐药.
作者:胡剑峰;张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4例晚期胰腺癌进行HIFU治疗.结果 5例(7.8%)完全缓解(CR),20例(31.2%)部分缓解(PR),15例(23.4%)稳定(SD),有效率达62.4%;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患者无痛苦、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王群;余建军;夏振华;赵亚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32例大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MWA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CR 9.4%(3/32),PR 56.3%(18/32),SD 25.0%(8/32),PD 9.4%(3/32),中位生存时间为(19.0±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1%和36.9%.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Child分级、病灶数目、是否伴有门静脉血栓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桢;张涛;苏晓妹;朱亚杰;杨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库肯勃氏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对56例库肯勃氏瘤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相关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56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2个月,转移部位(P=0.01)及手术方式(P=0.03)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单纯卵巢转移者较合并其它部位转移者总生存期长(12.8 Vs 5.8月),原发肿瘤与卵巢转移性肿瘤同时切除者较单纯切除卵巢转移病灶者总生存期长(14.2 Vs 7.9月).结论 库肯勃氏瘤多发于年轻、绝经前女性患者.外科及妇科联合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梅;彭素蓉;陈小祥;陈环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EGFR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53、EGFR的阳性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53、EGFR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无关.结论 p53和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转移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经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既往的研究由于缺乏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很难区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和淋巴管[1].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如VEGFR-3、LYVE-1、Prox-1、podoplanin以及D2-40等的发现,关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过程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2,3].以VEGF-C和VEGF-D为代表的多种促淋巴管生成因子从不同途径诱导肿瘤组织淋巴管新生,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
作者:邓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T1-MMP和MMP1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7例肺鳞癌和42例肺腺癌组织中MT1-MMP和MMP11蛋白的表达.结果 MT1-MM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分别为68.1%(32/47)和64.3%(27/42)(P=0.705),其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MMP11蛋白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29/47)和57.1%(24/42)(P=0.662),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MT1-MMP和MMP11表达呈正相关(γ=0.332,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T1-MMP和MMP1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MT1-MMP和MMP11的表达与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阳性表达均提示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作者:廖渝蓉;钟萍;胡兴胜;邹心怡;刘雨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 34βE12、细胞角蛋白CK5/6、肌上皮标记物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检测34βE12、CK5/6、p63、SMA在3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UDH)、3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ADH)、20例导管原位癌(DCIS)和2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结果 UDH和ADH组中34βE12均呈阳性表达,DCIS和IDC组中大部分34βE12呈阴性表达,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DH组中CK5/6均呈阳性表达,ADH、DCIS及IDC组中CK5/6大部分呈阴性表达,UDH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63表达量依次为UDH组>ADH组>DCIS组,IDC组中其无阳性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DH、ADH和DCIS组中SMA均呈阳性表达,IDC组中其大部分呈阴性表达,与前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联合检测34βE12、CK5/6、p63、SMA表达,有助于鉴别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作者:刘国新;马沛;易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抑制基因(HS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SG的蛋白主要在细胞胞质中表达,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纤维腺瘤与正常乳腺组织HSG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中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纤维腺瘤与正常乳腺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G和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同时也与ER、H-erb-2的表达有关,而与肿瘤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年龄因素无关.乳腺癌组织中HSG的表达与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与ER、H-erb-2正相关,而与PR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HSG和EGFR的表达对判定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景华;王保信;汪萍;张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cIAP1与Dab2基因在宫颈癌中是否有扩增或丢失,确定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方法 对41例新鲜宫颈癌标本进行显微切割和DNA提取;PCR扩增宫颈癌DNA中的靶基因cIAP1与Dab2;运用bandscan 4.3对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灰度扫描,并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发生扩增或丢失的基因.结果 在宫颈癌中,cIAP1与Dab2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宫颈癌组织中cIAP1相对灰度的均值为0.716,正常宫颈组织相对灰度的均值为0.550;宫颈癌组织中Dab2相对灰度值的均值为0.235,正常宫颈组织相对灰度的均值为0.189.癌组织较正常组织中cIAP1与Dab2的拷贝数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AP1与Dab2在宫颈癌中均表现为扩增,提示两者均可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郑晓娟;胡新荣;唐泽立;李飞虹;黄冰;庞天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44例同时辅助全身化疗.采用6~18 MVX射线前后对穿两野或前后对穿两野+左右侧野的四野照射,全盆腔照射DT 30~40Gy后中间铅挡加量DT10~20Gy,使B点DT达50Gy.盆腔转移的淋巴结局部小野补量(RT)照射,每次DT 2 Gy,总DT 8~10Gy,高剂量后装治疗(HDR)采用核通后装机治疗,192Ir治疗,选取A点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0~700cGy,每周1次,共6次.结果 随访时间为22~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随访率100.00%.PR、CR分别达100.00%和83.33%(40/48),盆腔转移淋巴结完全有效率为85.42%(41/48).结论 盆腔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达60Gy以上,疗效好,无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李慧灵;林娴;吴宏清;倪晓雷;张秀春;陈美英;潘建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恩度联合化疗对直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不同Stat6表型的直结肠癌细胞对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恩度单药或联合5-Fu及奥沙利铂对2种不同Stat6活化表型的直结肠癌细胞(Caco-2和HT-29)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处理组对2种直结肠癌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恩度单药作用于Caco-2和HT-29细胞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的作用(P>0.05).而恩度联合1种或2种化疗药物[(5-Fu)和奥沙利铂(OXP)]对这2种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促进的能力明显升高(P<0.05和P<0.01).恩度联合化疗药物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率和早期凋亡率均高于HT-29细胞(P<0.05).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药物能更好的抑制直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同Stat6活化状态可能成为评价化疗疗效的潜在指标之一.
作者:杨贤子;程甜甜;骆志国;蒋飞;柴海霞;张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42岁,因咳嗽3月余于2012年3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于2008年3月,因右肾包块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提示为上皮样脂肪瘤.2011年11月底开始出现咳嗽,伴咽痒,咳少许白黏痰,无发热及胸痛,无咳血,起病以来自行口服多种止咳药物并静脉使用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未见改善,遂于2012年3月2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杨胜利;赵家亮;颜昭君;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对SGC7901胃癌细胞体外生长及CD44V6、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胃癌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PGE2分泌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NS398对SGC7901胃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半定量RT-PCR检测NS398作用后胃癌细胞株中CD44V6、MMP-9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呈阳性表达,NS398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PGE2的分泌,200μmol/L NS398抑制率达64.3%,NS398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NS398作用24 h后胃癌细胞中CD44V6、MMP-9基因表达水平下降,200μmol/L NS398对CD44V6、MMP-9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5.7%、43.6%.结论 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呈阳性表达,NS398可有效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PGE2的分泌和胃癌细胞生长,并可抑制与胃癌转移相关的CD44V6、MMP-9基因的表达.
作者:双金权;吴婷;庄则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免疫组化确诊.免疫组化示:vimentin阳性率100%(25/25),CD34阳性率100%(25/25),Ki-67阳性率60%(15/25),SMA阳性率32%(8/25),actin阳性率40%(10/25),CD68、S-100、FⅧa及CK均阴性.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容易误诊,需多做切片寻找典型结构和免疫组化进行确诊.
作者:吴斌;彭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