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光;周晓初;马旭;陈洁生
目的 探讨软骨肉瘤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软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局部有无复发等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软骨肉瘤患者术后3年存活率与Enneking分期、手术方式及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有手术方式(P=0.020)及Enneking分期(P=0.006),而远处转移不是独立性影响因素(P=0.831).结论 Enneking分期越高,软骨肉瘤患者预后越不尽人意,选择完整切除术对改善软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较好,严格按照软骨肉瘤患者Enneking分期来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分别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1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行HR-HPV检查,并评价其在检测肿瘤残留和复发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的痊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4±1.6)min、术中出血量为(8.1±3.4)ml、切口愈合时间为(28.2±3.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脱痂出血大于月经量发生率为3.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3.3%(P<0.05).术前120例患者的HR-HPV总阳性率为78.3%(94/120),术后6月HR-HPV总阳性率为21.7%(26/120).术后HR-HPV阳性组LEEP后病变持续存在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HR-HPV检测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8.3%,阳性预测值(PPV) 42.1%,阴性预测值(NPV)100%.结论 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术后高危型HPV随访对预测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有重要价值.
作者:毕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8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3例乙肝合并肝癌患者患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2.78%,死亡率39.13%,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6.96%(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外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上消化道出血,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肺部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临床中应予重视并规范治疗,减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健;邹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在术后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0例在术后采用全胃食管吻合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2组患者随访1年,并对2组患者术后3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日常生活、社会影响、情感活动、一般情况及治疗相关症状等5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1例(2.50%)发生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1例伤口感染(2.50%),1例喉返神经损伤(2.50%);对照组2例(5.00%)发生吻合口瘘,1例(2.50%)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2.50%)肺部感染,5例(12.5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6例(15.00%)发生胸胃综合征.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85±7.98)分、(90.28±10.54)分,对照组分别为(65.68±8.12)分、(65.15±7.1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相比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术后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
作者:茹玉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在儿童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12 年12 月31日收治的儿童肿瘤患者共85例和对照组20例.ICAM-1阳性表达,实体瘤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血病50例和对照组20例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白血病与对照组ICAM-1阳性表达率差异.结果 实体瘤中肝母细胞瘤ICAM-1检出100.0%(2/2),其他检出ICAM-1的实体肿瘤有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肉瘤,而肾母细胞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未检出ICAM-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出率分别为50.0%(10/20)和53.3%(16/30).急性白血病ALL 患儿骨髓细胞的 ICAM-1 阳性表达率为5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ML ( M1、M2 和 M3) 组ICAM-1 阳性表达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2/20)(P<0.05 );AML ( M4、M5) 组ICAM-1 阳性表达率为 33.3%,显著低于对照组75.0%(15/20) (P<0.05).结论 儿童肿瘤中ICAM-1表达存在差异,肝母细胞瘤、白血病患儿ICAM-1阳性率较高,临床上治疗时应考虑优先使用CIK 细胞免疫治疗.
作者:黄珂;陈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对58例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前状态、手术方法、胃癌病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有年龄、性别、白蛋白、前白蛋白、CD4/CD8值、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等8个指标可评测,CD4/CD8值和手术时间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即两者是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经分析CD4/CD8值和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P<0.05).结论 CD4/CD8值和手术时间是老年胃癌患者手术的风险因素.
作者:邹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行D2、D3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别,但4、5年生存率对照组分别为56.3%和39.6%,观察组分别为64.6%和52.1%,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手术时间[(185±20)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24±25)min](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行D3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钟腾猛;刘庆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据术中情况行结肠灌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出血和狭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 在选择合适患者基础上,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应用吻合器行端侧吻合安全有效.
作者:张宇光;周晓初;马旭;陈洁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现将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82例均有病理证实的原发肿瘤,CT或MRI确诊,治疗前KPS评分≥60分、颅内高压得到有效控制、排除转移瘤内有新鲜出血患者.
作者:刘祥;徐景毅;朱伯进;左帮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的因素.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选择医师性别的影响.结果 对胃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女性胃镜检查医师.城市患者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男59%;女86%)高于农村患者(男17%;女75%).女性、非文盲、检查前接受医师干预的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 女性、教育状况、检查前医师干预可能是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医师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德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NOX)及其产物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脑外伤手术的2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上述各组患者脑组织中NOX1~5 mRNA、NO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脑组织中ROS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细胞组织中NOX1~5 mRNA以及ROS的含量显著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NOX表达量与ROS的含量呈正相关(γ=0.698,P=0.001).随着病理分级水平的增加,Nox表达阳性率显著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X及细胞内ROS的含量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两者可能在脑胶质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由丽娜;姜海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FOLFOX4)化疗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1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FOLFOX4组(n=31)和XELOX组(n=30),分别给予FOLFOX4及XELOX方案规范治疗.化疗2个周期,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① 61例患者共完成 122 个化疗周期,经比较发现,FOLFOX4与XELOX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53例患者接受行胃癌根治术,8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FLOFOX4 R0切除27例,非R0切除4例;XELOX组R0切除26例,非R0切除4例,2组根治性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② FOLFOX4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多见,且发生率显著高于XELOX组(P<0.05);而XELOX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FOLFOX4组(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体重、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均稍有降低,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化疗方案总有效率相近,均可在术前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对营养状态无明显影响,但XELOX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樊志明;贺鸿桂;黄超红;陈立群;李泳慧;陈巍;肖凤祥;银正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甾体类生物碱药物环巴胺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β-catenin 和E-cadher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观察环巴胺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β-catenin、E-cadherin基因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环巴胺对SGC-7901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巴胺作用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环巴胺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细胞阻滞在G0/G1期,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GC-7901细胞中β-catenin mRNA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环巴胺可下调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环巴胺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SGC-7901细胞中β-catenin及E-cadherin存在异常表达,环巴胺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Wnt信号通路的β-caten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有关.
作者:任雪萍;姜藻;张全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 MMP-2,MMP-9 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 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44/65)和72.3%(47/65),明显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5.0%(3/20)和25.0%(5/20),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8,14.411;P均<0.001).MMP-2和MMP-9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胃癌组织中的MMP-2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01,γ=0.599).结论 MMP-2 和MMP-9在胃癌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推断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丹;龚光伟;李胜文;杨坤;郑威强;魏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以来住院且已确诊为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共160例,其中包括恶性80例,良性80例.对患者胸腹腔积液进行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铁蛋白(FT)等10项指标检测,并根据结果分析各指标对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组CEA、AFP、CA125、CA199、FT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生化指标中恶性胸腹腔积液组ADA、LDH、TP、GLU各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P<0.01),联合上述指标对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76.25%,准确性为83.75%.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可提高良性和恶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力.
作者:李忠华;李文郎;张勇;谢松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疗效.方法 采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方案对2例HPS患者联合化疗后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2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如期植活.例1随访16个月,为完全供者造血,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有轻微白质脑病;例2移植前即有中枢受累,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失访.结论 采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方案对无CNS受累的HPS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对移植前已存在CNS可能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更好.
作者:楼金星;陈惠仁;郭智;杨凯;陈鹏;刘晓东;张媛;何学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发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RILBI)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12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然后根据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2组,行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多重回归,筛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然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为63.3%,对照组为1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高血压病、TC分组及LDL分级是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而性别、血糖、是否患有糖尿病不是相关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及LDL是RILB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21,95%CI:1.001-1.255,P=0.048;OR=1.087,95%CI:1.004-1.177,P=0.039;OR=1.036,95%CI:1.017-1.055,P=0.000).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RILBI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几率较大,年龄与SBP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LDL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要定期随访,以期及时发现迟发性放射性颈动脉损伤.
作者:陈惠;卡力比努尔·吾买尔;邹烈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和治疗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为63.3%,6个月生存率为36.7%,1年生存率为20.0%;治疗组3个月生存率为76.7%,6个月生存率为53.3%,1年生存率为43.3%.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确诊无法采取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且毒副作用未见有加重.
作者:邓兰;周美秀;彭国林;杨尚凌;宋建文;江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光照治疗对肝癌患者化疗期疼痛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肝癌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光照治疗.结果 化疗后1 w和化疗后2 w观察组与对照组户外活动分数分别为(205.4±73.6)、(406.5±129.1)分 vs (88.9±21.8)、(299.3±68.1)分,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2.59±0.90)、(1.69±0.79)分vs (3.20±1.03)、(2.27±0.91)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照治疗能有效缓解肝癌患者化疗期疼痛,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徐宏团;匡久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放射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L-2和IL-6分泌的影响以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商品名:爱维治)在抑制小肠上皮黏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放射组、低剂量爱维治组、中剂量爱维治组以及高剂量爱维治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能χ摄线直线加速器对放射组及低、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大鼠腹部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9.0 Gy,并建立大鼠辐射损伤模型.连续4 d对建模大鼠腹部注射用药,并取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制成病理切片,应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以及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爱维治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放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IL-2和IL-6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爱维治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隐窝深度、全层厚度与放射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而中、高剂量爱维治组小肠上皮黏膜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放射组,而bcl-2水平高于放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爱维治能有效抑制凋亡蛋白bax水平的表达,并可抑制凋亡蛋白bal-2表达,对放射性肠炎上皮黏膜细胞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王文闻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