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因素分析

朱峰

关键词: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疗效,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疗效的因素,为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及优化胃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进展期胃癌在我院行D2根治术的患者24例,通过查询病历、问询、电话随访获得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出现症状时间、肿瘤部位与疗效无关(P>0.05),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是否辅助化疗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辅助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疗效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影响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危险因素有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的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8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3例乙肝合并肝癌患者患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2.78%,死亡率39.13%,显著高于无感染患者的病死率6.96%(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外感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上消化道出血,是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肺部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临床中应予重视并规范治疗,减少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健;邹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VEGF-C及其受体VEGFR-2/3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持续性生长、转移均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VEGF-C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新成员,是由Joukov等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是1种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以及淋巴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近几年研究显示,VEGF-C诱导的淋巴血管生成与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沈飞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行D2、D3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别,但4、5年生存率对照组分别为56.3%和39.6%,观察组分别为64.6%和52.1%,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手术时间[(185±20)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24±25)min](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行D3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作者:钟腾猛;刘庆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经病理和组织学证实的21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化疗组37例,化疗+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组179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64.9%,差异显著(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1%、86.3%和65.6%,远远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43.2%、29.7%和21.6%,差异显著(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化疗周期数、放化疗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化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延长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局限期SCLC的预后.

    作者:梁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聚生在晚期肝癌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高聚生在晚期肝癌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临床46例诊断为肝癌并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及抽取腹腔积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聚生腹腔注射.观察治疗后腹腔积液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78.26%,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7.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30%(P<0.05).结论 化疗基础上配合高聚生,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腹腔积液,同时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弘;颜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以来住院且已确诊为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共160例,其中包括恶性80例,良性80例.对患者胸腹腔积液进行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铁蛋白(FT)等10项指标检测,并根据结果分析各指标对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组CEA、AFP、CA125、CA199、FT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生化指标中恶性胸腹腔积液组ADA、LDH、TP、GLU各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胸腹腔积液组(P<0.01),联合上述指标对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91.25%,特异性为76.25%,准确性为83.75%.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可提高良性和恶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力.

    作者:李忠华;李文郎;张勇;谢松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化疗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2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化疗前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化疗有效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晚期消化道恶性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化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检测化疗疗效.

    作者:刘莉;丁昌利;张智勇;郑盈;陆震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VP组(48例61椎节)和PKP组(27例35椎节),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KP组VAS评分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明显低于术前,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58%(19/48),明显高于PKP组[14.81%(4/48)];腰腿疼痛发生率为41.67%(20/48),明显高于PKP组[18.52%(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能有效减轻脊柱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但PKP止痛效果优于PVP,且PKP骨水泥渗漏和腰腿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VP.

    作者:智奇;高国勇;侯明;谢小青;李朋;王德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0例胃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术后情况、并发症、营养状况、影像学和内镜复查结果等.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3年,198例获得随访,130例存活,存活率65.7%.术后出现进食胸痛13例,轻度吞咽困难11例,胸骨后烧灼感10例,食物反流6例.所有存活患者体重较术前增重,胃镜检查结果正常.生存患者术后3年与术前相比,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模仿正常生理结构重建消化道,食物储存消化效果好,充分切除胃癌病灶,有效降低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预后好.

    作者:田景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和治疗组(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照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为63.3%,6个月生存率为36.7%,1年生存率为20.0%;治疗组3个月生存率为76.7%,6个月生存率为53.3%,1年生存率为43.3%.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确诊无法采取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序贯放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且毒副作用未见有加重.

    作者:邓兰;周美秀;彭国林;杨尚凌;宋建文;江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巨块型子宫颈癌术前252锎腔内后装放疗与术前化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252锎(252Cf)中子腔内后装放疗和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2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放疗组33例,术前接受252Cf腔内后装放疗;术前化疗组29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结果 术前放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9% vs.72.4%(P=0.057),组织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4.2% vs.3.4%(P=0.02).术前放疗组与术前化疗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1.0) h和(4.3±0.8) h,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组术中出血量增多至(784.9±537) ml,术前化疗组为(665.5±342.3)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和新辅助化疗均可有效缩小肿块;术前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的疗效是否优于新辅助化疗,还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赖淑贞;廖卫坚;余晓文;胡红波;何剑芬;陈志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肠镜对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肠镜对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及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下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154例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肠镜检查后,肠癌发病率高(49例,31.8%);而肠息肉与慢性结肠炎发病率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22.3%(35例)及16.2%(25例);余依次为肛周疾病(18例,11.6%),溃疡性结肠炎(14例,9.1%),缺血性结肠炎(5例,3.2%),血管畸形(2例,1.3%),放射性结肠炎(1例,0.6%),克罗恩病(1例,0.6%);其中148例老年患者病灶部位明确,主要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主,分别为(43例,29.1%)及(35例,23.6%),其次为升结肠(28例,18.9%),横结肠(13例,8.9%),降结肠(14例,9.4%),肛门部位(10例,6.7%),末端回肠部(4例,2.7%),全结肠(1例,0.7%).结论 肠癌为老年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且病变部位主要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主.肠镜对老年性肠癌的检查准确率高,安全方便,可作为老年患者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骆桂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在术后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0例在术后采用全胃食管吻合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2组患者随访1年,并对2组患者术后3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日常生活、社会影响、情感活动、一般情况及治疗相关症状等5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1例(2.50%)发生吻合口瘘,无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1例伤口感染(2.50%),1例喉返神经损伤(2.50%);对照组2例(5.00%)发生吻合口瘘,1例(2.50%)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2.50%)肺部感染,5例(12.5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6例(15.00%)发生胸胃综合征.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85±7.98)分、(90.28±10.54)分,对照组分别为(65.68±8.12)分、(65.15±7.1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状胃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相比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术后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

    作者:茹玉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器端侧吻合,据术中情况行结肠灌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出血和狭窄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 在选择合适患者基础上,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应用吻合器行端侧吻合安全有效.

    作者:张宇光;周晓初;马旭;陈洁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分为IMRT(调强放疗)组和3D-CRT组(三维适形放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差异以及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MRT组治疗有效率为73.3%(CR 5例,PR 17例),3D-CRT组治疗有效率为70.0%(CR 4例,PR 17例),IMRT组1年生存率为76.7%(23/30),3D-CRT组为73.3%(22/30);两组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IMRT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6.7%,3D-CRT组分别为53.3%和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V剂量分布参数Dmean、Dmin、Dmax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MRT组HI高于3D-CRT组,而CI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肺 V10、V20、V30 、MLD和食管 V50、V60,心脏V35以及脊髓Dmean,均低于3D-CRT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后者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可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轻放疗毒副作用.

    作者:劳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女性盆腔肿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肿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肿瘤患者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盆腔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12例,分别观察盆腔良恶性肿瘤各种超声表现并记录下来.结果 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91.7%、94.7%、84.6%、97.3%、94.0%,均高于阴道超声和彩超.盆腔良性肿瘤表现为高RI和高PI,盆腔恶性肿瘤表现为低RI和低PI,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良性肿瘤组在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方面与恶性肿瘤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正确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通过观察超声表现有助于盆腔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罗青;王伟群;肖清华;曹小祯;江锦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影响高龄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龄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2例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方式都是影响高龄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高龄患者胃癌根治术疗效和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饶贵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背阔肌皮瓣再造乳房术.结果 术后Harris标准分级,良好18例(90.0%),一般2例(10.0%).结论 保留皮肤、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行乳房再造,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即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技术安全可靠.

    作者:莫军扬;覃舒婷;张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现将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82例均有病理证实的原发肿瘤,CT或MRI确诊,治疗前KPS评分≥60分、颅内高压得到有效控制、排除转移瘤内有新鲜出血患者.

    作者:刘祥;徐景毅;朱伯进;左帮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性别选择的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的因素.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选择医师性别的影响.结果 对胃镜检查医师有性别选择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女性胃镜检查医师.城市患者对医师的性别选择率(男59%;女86%)高于农村患者(男17%;女75%).女性、非文盲、检查前接受医师干预的患者对胃镜检查医师的性别选择率较高(P均<0.05).结论 女性、教育状况、检查前医师干预可能是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胃镜医师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德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