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辉;吕赛平;解长佶;周铮;何均;徐宗全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多见,预后极差,其自然病程仅6~8月,5年生存率5%~7%[1-2].一旦确诊70%~80%已属中晚期, 大部分已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即使是分期很早的患者, 仍有近50%在5年内复发.目前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回生口服液为抗肿瘤中成药,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们将回生口服液用于30例适形放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玖;艾淑颖;周勇;何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卵巢畸胎瘤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1-2],而发生于肠系膜的畸胎瘤临床上十分罕见.肠系膜畸胎瘤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与体征,临床医师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术前往往误诊为卵巢畸胎瘤,明确诊断需要依靠术中探查及术后的病理学检查.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我们就肠系膜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临床治疗措施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继明;高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感觉神经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口腔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8.4%、21.0%、50.0%、21.0%、31.6%、18.4%,对照组依次为57.9%、60.5%、73.7%、44.7%、52.6%、3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FS和OS依次为(5.5±1.2)、(10.5±2.2)个月,对照组依次为(3.5±1.2)、(8.3±2.3)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卓恩挺;陈雪莲;王连臣;刘松平;符国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将脑胶质瘤患者性别、年龄、切除程度、级别、手术放疗时间、放疗方式、肿瘤直径、术前KPS评分、术前水肿情况、放疗剂量纳入研究,计算上述指标与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9%(126/152)、57.9%(88/152)、32.2%(49/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切除程度、级别、手术放疗时间、术前KPS评分为影响脑胶质瘤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具有影响.结论 手术联合放疗对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手术疗效,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具有影响.
作者:金卫星;祝斐;谢联斌;路遥;陈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IC组),同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102例(RT组)进行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个周期:DDP 20 mg/m2,d1-5;5-Fu 500 mg/m2,d1-5;21天为1个周期,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4周进行;DDP 20 mg/m2,d1-3;5-Fu 500 mg/m2,d1-3.结果 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5.0%和83.3%(P<0.05);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94.1%和82.3%(P<0.05);5年总生存率为72.3%和51.0%(P<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3%和 48.0%(P<0.05);局部复发率为17.8%和 33.3%(P<0.05);远处转移率为17.8%和 29.4%(P<0.05).结论 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肿瘤全消(CR)率、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DDP联合5-Fu的方案急性不良反应仍较重.
作者:梁锦辉;钟伟铭;雷章华;邓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LR4基因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与HIF-1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0例HPV阳性宫颈病变标本中TLR4和HIF-1α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地加重,TLR4和HIF-1α基因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P值分别为 16.23/0.0041和15.42/0.0072);且宫颈癌组织中,TLR4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性(γ=0.491,P<0.05).结论 TLR4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其表达与HIF-1α表达相关.
作者:陈赣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研究.方法 对8例初治伴严重并发症老年MM患者均给予节律性化疗:硼替佐米1 mg/m2·qw +地塞米松10 mg/qw,4周为1个疗程(VD),休息1个月,重复上述方案,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 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100%.1~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率为75%,另2例患者化疗1~2个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但分别于化疗后6个月~1年死于感染和出血.结论 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MM患者,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节律性化疗在MM中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王晓莉;邱元芝;王爱平;方静;付强;方小琳;喻杰;郭猷殚;邢卫平;吴雅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卵巢癌及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48例卵巢癌组织、3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25例良性卵巢组织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含量(72.9%)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45.7%)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0%),并且随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OP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OPN表达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OPN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陶潜;张晓娟;郑艳莉;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放射治疗、放化疗同步、放疗后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放疗累积剂量达到30~40 Gy时,炎症可累及全部口腔黏膜,出现弥漫性糜烂、充血.患者因疼痛而影响进食或吞咽困难,重者营养不良无法进行放疗[1].我科至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选择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其中45例使用自制的康复新复合液、45例使用口泰漱口液,在放疗5次达到DT 10 Gy后分别含漱,直至放疗结束.自制康复新复合液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文;高宏;郑亚君;范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蒽环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乳腺癌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进行TopoⅡα表达的检测,并对其表达状态与蒽环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poⅡα阳性患者蒽环类化疗疗效高于阴性患者(P<0.05),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化疗有效患者中TopoⅡα阳性率高,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化疗疗效与TopoⅡα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TopoⅡα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预测蒽环类药物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作者:肖华伍;欧阳取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 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PT、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 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与病理学确诊的198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98例于我院体检均为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的水平,并评价3种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病例组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后该3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Ⅲ+Ⅳ)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患者CEA、CA724、CA199的灵敏度分别为50.9%,51.3%,47.8%;特异度分别为92.1%,91.4%,89.5%;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1%,73.4%.结论 血清CEA、CA724、CA199对于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同时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对于预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作者:焦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妇女135例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的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进行检测.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对比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为(11.3±2.7)μIU/mL,正常组为(6.2±1.6)μIU/mL,观察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为(7.6±2.9)mmol/L,正常组为(4.6±0.7)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在正常组中的表达为(6.8±1.1)mg/L,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5.3±2.3)mg/L,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OMA-IR分别为(3.5±1.8)和(1.1±0.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脂联素水平越低,HOMA-IR越高,两者呈明显负相关(γ=-0.379,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转化,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佳给药途径.方法 对12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化疗(65例行静脉化疗,59例行动脉插管化疗),比较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静脉化疗和动脉插管化疗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率、骨髓抑制发生率、神经毒性发生率、手术切除率、出血量、1年无瘤生存率、5年存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化疗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动脉插管化疗;从开始化疗到手术历经时间静脉化疗长于动脉插管化疗,但住院总费用少于动脉插管化疗.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静脉给药新辅助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好,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道真;刘丝荪;朱元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们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奈达铂(奥先达)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37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tracheoesophageal groove lymph node,TGLN)转移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传文;温林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在肾盂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8例肾盂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袖状钬激光切除联合后腹腔镜下行肾、输尿管全段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尿道距输尿管口约1 cm处以钬激光环形切透膀胱.应用腹腔镜建立腹膜后腔隙,行根治性肾切除并完全游离输尿管.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总时间为200~320 min,平均252 min,经尿道输尿管口袖状切除时间30~60 min,平均38 min,出血量为100~800 ml,平均282 ml.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术后出现原发部位以外的膀胱癌复发,余患者无穿刺点、切口及后腹膜腔种植、复发.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完整,不增加肿瘤种植的风险,疗效满意.
作者:姚俊波;夏涛;程汉波;钱海洋;贾波;高瑞辉;邓思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以5-Fu为基础的化疗联合盆腔照射是Ⅱ期和(或)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1].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起协同抗癌作用[2-4].为此,我们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林林;刘小红;丁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 d、第21 d 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 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EN 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王庆淮;吴勋宁;谭宁;滕泽林;蒙伟平;冯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其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占肠周的体积、肿瘤至肛缘距离、术前CEA水平、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等的关系.结果 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6%(42/178),单因素分析显示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位置、肿瘤至肛缘距离、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占肠周的体积及术前CEA水平无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临床手术时,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要合理化.
作者:夏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